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与发展
范文

    摘要: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分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可能性,探究了二者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从青少年教育方面探索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教育;发展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发展不可磨灭的作用,坚持“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能更持续、稳定、互动的发展,给青少年开拓更加广阔而悠远的文化视野。

    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在时代长河中所积淀的优秀文化,这不仅仅能够开阔青少年的文化视野,还会增强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自信、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更能让他们拥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体会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添动力。

    (一)有利于正确三观的树立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尚未建立健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世界纷杂扰乱的信息都能摆在青少年的眼前,这些是没有经过甄别、挑选的信息,在没有监护人的陪伴下,这些信息有可能会对他们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会对他们三观的建立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而现在的传统文化都是经过甄选后、适应现代社会的优秀文化,其中儒学的“仁”“爱”占了十分大的比重,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不小的影响,所以这其实对于青少年尚未成熟的三观的建立是十分友好的,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能更好的不断建立健全自己的三观。

    (二)有利于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少年强,则国强。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各种西方的习俗、文化不断渗透,给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了“过西方节日、不知中国节日”的局面。而我们要通过在青少年教育中不断加入中国优秀文化元素,让他们能够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了解这些文化背后所形成的历史原因,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继承民族精神,增强他们是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人文修养

    传统文化中又许许多多注重修身养性的精华,如“人之初,性本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注重自我修养、自律、包容,强调刚健、韧性、战胜困难、砥砺意志,这在物欲横流、不断物化的市场经济和网络发达的虚拟社会,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尤其是青少年,让他们在面对物欲、竞争、喧嚣的社会时,能变得更加从容、优雅。人文修养是一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品质,传承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即使是现代教育,也免不了其中带有传统文化的影子,而现如今,我们更是应该将其更多地、有甄别的筛选出来,将其更好的融入到现代教育中去。

    (一)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小学教育基本算是青少年學习的开端,在这一时期,是最好的打基础的时期,无论是哪一学科,都渐渐开始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本、课堂中去,让青少年在小学时期边接触到“尊师重道”“仁”“爱”的理念,让其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更好的去适应在学习、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动。

    (二)传统文化对初中教育的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奠定基础的阶段,引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学生接触到更多更优秀的知识,还能能够从中学习到关于礼仪、语言文化、人生修养等等一些道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并且加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在各方面主动弄拓展自己的学习内容,在课下进行学习。

    三、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通过将传统文化中对现代教育有积极意义的方面甄选出来,我们将其与现代教育的内容更好的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快、更适应的进行系统的学习。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的可能性

    传统文化内容的覆盖面非常广,诗、书、礼、乐,琴、棋、书、画等等方面都有涉猎,在任何学习的学科内容中,都能将其融入进去,让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并且现代教育拥有许许多多的学习载体,多媒体的普及和应用,能让学生们不仅仅是在文字上认识、了解传统文化,更能通过画面、声音的形式,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且通过学校开设的课程,学生也能在课堂内容或者布置的研讨作业中,自己主动的认识、了解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的发展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等各方面,就要充分调动不同的发展路径,从各个角度和途径将传统文化彻底融入到学生们的学习教育当中。

    要丰富教育手段和途径,不仅仅将传统文化加入到课本内容当中,更要将传统文化的课程列为重要的考察点,让学生以这样的形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广泛、正确的认识,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质培养,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与质量,在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相结合。

    利用网络平台或多媒体等教学软件,将传统文化以声音、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体会、了解中华文化,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百家讲坛》等等一系列文化节目,让学生以这种新颖的形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同时在网络上能够找到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料,能够以更好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19(2):50-51.

    [2]王宇涛.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新西部(理论版),2017(19):125-126.

    [3]曹南燕,徐伟.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及其实现[J].理论月刊,2009(10):85-87.

    [4]陈国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刍议[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1):42-46.

    [5]胡虹丽.探寻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契合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12 -15.

    作者简介:

    田浩颖(2000—),女,山东潍坊人,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