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加快国企改革、布局优化助推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
范文

    吕汉阳 韩晨华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中进一步明确,要制定并落实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整体规划。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国有资本布局不断调整,回报水平显著提升,但产业布局过宽过散、传统低端产业占比较大、部分行业同质竞争等问题依然突出,产业集聚效应发挥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推进国有企业布局结构优化的任务依然艰巨。北京市落实中央要求,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中,十分重视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持续推进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和体系构建。

    北京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整体规划、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的原则,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目前,“1+31”政策体系基本完善,15项改革试点梯次铺开,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国有经济布局不断优化,国有资本经营效益显著提升。截至2018年年底,北京市管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达到5.1万亿元、1万亿元,比2010年年底分别增长206.1%、162.7%;2018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万亿元,利润总额949.4亿元,上缴税费1314.9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128.1%、223.2%和259.1%。

    1.扎实推进分类改革

    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根据企业的功能定位,北京市管企业分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和竞争类这三大类推进市管企业改革发展。城市公共服务类企业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推动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保障水平;特殊功能类企业以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推动企业创新运行模式,提高运用市场化手段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竞争类企业以资本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围绕落实市属国有经济“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推动分类考核,在先期21家企业试点基础上全面扩大试点范围,实现了分类考核全覆盖,形成了“一企一策”的考核工作体系。

    2.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全面推进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一级企业和具备改制条件的市管企业需全部完成改制。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推进企业改制上市,金隅集团、郊旅公司两家一级企业整体上市,北汽股份、数字认证等企业首发上市,北汽新能源、京粮股份重组上市,绿色动力环保、中信建投港股上市公司回A上市。

    (2)不断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成熟一家、推进一家”的原则,分三批在不同类型企业深化董事会建设试点,分类落实主业投资等经营决策权及董事会对经理层的选聘权、考核权和薪酬管理权等20余项职权。完善董事会制度建设,出台《进一步完善市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实施意见》、《市属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工作指引》、《市属企业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建立董事会分类评价机制,促进董事会有效运作、董事到位履职。

    (3)不断深化三项内部制度改革。北京市管国有企业不断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有序推进董事会选聘经理层,选取市场化程度较高、股权结构多元、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企业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试点,如首旅如家酒店市场化聘用职业经理人团队。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出台《进一步深化市属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市场化选聘和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员工契约化管理,推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积极探索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分配差异化管理,完善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薪酬分配方式。改革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在试点企业中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周期性管理,年度工资总额预算方案由试点企业董事会核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选取北方华创等5户企业开展国有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改革,充分调动企业核心科研人员、重要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试点实施后,高端人才流失率明显下降,科技创新活力明显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3.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稳步推进降杠杆减负债。北京市管国有企业持续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工作,近三年市管企业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总体平稳可控。北京市国资委制定了加强市管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高负债企业资产负债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2)“瘦身健体”成效明显。北京市管国有企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钢铁、煤炭、水泥行业去产能工作的总体部署,关停3家煤矿,化解煤炭产能330万吨,平稳分流,妥善安置在职职工7000多人。首钢集团化解外埠钢铁企业产能,全面完成下达的工作任務;关停5家水泥企业,实现了除处理危废以外的水泥产能全部从北京退出。通过关闭停产、破产清算、注销等方式,分类处置“僵尸企业”200多户。

    4.不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

    北京市明确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选取首旅集团改组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首旅集团作为首都旅游商贸服务业中承担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布局使命的战略性投资运营集团,担负着以旅游商贸服务业及相关产业为核心,围绕首都北京战略定位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属性,实施战略管理、资本运营和风险控制,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生活方式服务业产业集团的重要使命。北京市国资委将出资人在战略管控、经营决策等7个方面21项权利授予集团董事会,发挥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平台作用,推动首旅集团重组王府井东安,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5.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1)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北京市出台《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分层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导推动100余家市属国企通过初次混改、深化混改或新設混合所有制企业全面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遴选4家企业申报国家发改委第四批混改试点。指导、推进环卫集团主业上市筹备工作,推动北汽新能源与前锋重组并于2018年9月实现A股上市。

    (2)有效开展各类资本合作。北京市同天津、河北及中铁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发起设立千亿元规模的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基金,统筹推进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建设、运营,助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金隅集团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战略重组冀东水泥,收购天津建材55%股权,持续加大京津冀布局。首农股份入选国家第三批混改试点,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中信农业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农业食品公司。

    (3)积极推进员工持股试点。北京市出台《市属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实施办法》,稳妥有序扩大员工持股试点范围。在新能源汽车、生活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中选取6户企业开展试点,2018年指导推动3家企业进入首批员工持股试点企业名单,员工持股试点企业扩大至9家。

    北京市国有企业加快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聚焦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高精尖产业,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北京市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支撑作用逐步增强,承担大量国家和北京市科技任务,近三年来参与各类科技专项300余项。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服务保障能力,一批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为保障国家战略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投入大幅提升,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研发体系持续健全,创新产出能力稳步提高,协同创新新格局初步形成。

    1.强化政策引领 ?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

    2018年,北京市国资委出台了《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称《若干措施》),旨在推动市管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若干措施》坚持以问题导向求突破,围绕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解决企业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围绕企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建立刚性约束机制,着力解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围绕政策执行缺乏细则、不落地等问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细化政策放红利,着力解决企业动力不够的问题。围绕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人才、资金等方面提出15条具体举措,推动市管企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

    六大类共计15条措施

    建立推动企业创新的新模式,设立专项支持国企发展高精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市属国企十大高精尖产业领域中的成长期项目和企业;设立国企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新兴产业领域初创期、孵化型项目和企业。聚焦十大高精尖产业,组建国有相对控股多元化创业投资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市属国企围绕自身主业定位,探索开展符合市场规律的国有创投公司试点。

    加大创新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市属国企科技创新、高精尖产业及城市运行安全领域核心技术项目。

    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通过市场化引入的创新人才或创新团队所需工资总额可据实单列;企业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可按照一定比例分享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转让净收益。

    完善创新考核机制,全面实施创新分类考核;企业承担高精尖产业发展任务,投入期亏损予以视同处理,运营期盈利予以加倍计算。

    强化协同创新发展,借助北京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平台,通过成立科技研发中心,搭建与央企、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加快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为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创新进步明显和成效突出企业予以表彰,对实现产业化的技术成果在申报国资预算项目时予以优先支持;鼓励企业建立创新奖励制度,探索建立创新容错机制。

    《若干措施》是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市有关部门通力协助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新探索,吹响了市管企业创新发展的冲锋号,开启了市管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征程,将进一步凝心聚力,激发市国资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创新创业的信心与热情,推动市管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年8月,北京市国资委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召开系统创新大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发展部署,推动北京市国有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全面推进北京市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更好支撑和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

    2.加强人才队伍和激励机制建设 ?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全面加强北京国企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北京市国资委制定《市管企业科技领军人才选拔培养管理办法》和《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优秀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优秀创新团队和首席技师工作室选拔培养工作。加大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培养和支持,重点扶持国企改革发展关键领域重点项目的创新团队,对26个创新团队给予资金支持。

    (2)完善创新投入、考核和中长期激励机制。北京市管国有企业推动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参与各类协同创新社会组织300余个,参与制定各类行业或技术标准1000余项;积极带动了社会创新创业,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基地48个,总运营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有效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市属银行和金融企业近年来累计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超过2.6万户,贷款超过4500亿元。出台《关于做好2018年度市属国有上市公司、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工作的通知》,推动和指导所属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工作。截至2019年12月底,已推动15户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批准同意8户企业的激励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人才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3.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相结合 ?创新成果逐渐显现

    (1)推进自主创新。近三年北京市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约28.8%,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数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获得各类科技奖项超过500项;市管企业建有各类研发机构377个,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56个,拥有各类研发人员7.8万人。北汽集团牵头成立了首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一。2017年10月京东方国内首条第6代柔性屏生产线实现量产,打破了三星的行业垄断,大中尺寸平板显示器出货量达全球第一。北控集团、首创集团在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地位。

    (2)深化协同创新。与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制订协同创新工作方案,参与组建中航发动机集团,助力中国航空发动机国产化。发起设立中关村京企云梯科技创新联盟,双方对接各类项目50余个。与近百家高校院所合作项目超过250个。积极搭建市、区国企合作交流平台,推进市管企业与通州、石景山、大兴等区的对接合作。利用老旧厂房升级改造,打造了牡丹、创业公社等48个创新创业基地。加快创新网络全球布局,在美国硅谷等地建设海外研发机构12家。

    4.发起北京创新投资公司??设立国企创新基金

    作为《若干措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北京市国资委指导下,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联合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井冈山北汽投资基金等机构组建国有相对控股多元化创新投资公司,聚焦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并发起设立国企创新基金,以创投业务为支柱,以基金运作与管理为主要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市场化运作,促进北京市国有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推动重大项目在京落地发展。北京创新投资公司的设立,将围绕国家战略和全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推动重大项目在京落地发展,为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作为推动北京市国有企业培育发展新产业的投资平台,也将进一步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在国有企业转化,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国有经济在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5.以重组为抓手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1)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按照“资产同质、经营同类、产业关联”的原则,大力推进企业强强联合,先后完成京粮二商与首农集团、祥龙公司与外经贸控股等5个一级企业合并重组项目,国有资本集中度不断提高。组建成立北京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整合金融优势资源,更好服务首都实体经济发展。

    (2)积极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首旅集团跨境并购国外上市公司如家酒店,收购后的“新首旅”成为国内第二大酒店集团。北控集团收购德国最大垃圾焚烧发电厂EEW,大幅提升在固废环保领域的业务规模和行业地位;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上乔油气田20%股权,为首都天然气供应提供有力保障。金隅集团与冀东集团实施战略重组,有效化解区域过剩产能,助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首农集团收购英国樱桃谷农场,成为全球最强最大的肉鸭育种企业。

    (3)加快推进专业化重组。京投公司整合系统内轨道交通装备资源,组建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行业板块专业化重组。首发集团等4家企业联合组建北京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有效盘活停车存量资源,破解首都停车难问题。北京电控推动七星电子与北方微电子重组整合,重组后的北方华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装备上市平台。

    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参与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建议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北京市管企业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对推进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仍需调整优化,市管企业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新的城市战略定位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任务仍然艰巨。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仍需提升,创新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名品牌不足。今后,仍需加快国企改革发展,着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参与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

    1.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建立企业研发投入准备金制度,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创新考核权重,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高精尖”产业。做好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创新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企业家精神,加强制度性约束,将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考核标准。

    2.加快推动协同创新。坚持多方协同创新理念,最大限度利用各类创新资源。鼓励市管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高水平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围绕“三城一区”建设,推动央地科技资源融合发展,助力科研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利用好京企云梯创新平台,与中关村企业开展全方位对接合作,推进科技资源整合,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3.鼓励国有资本更多布局高精尖产业。突出质量和效益,当好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排头兵,推动北京市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通过创新带动高精尖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和强化高精尖产业主业,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主业发展目标,以创新促主业发展,凝神聚力强化自主创新,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改组设立国企改革结构调整基金,重点推进一级企业调整重组,加快分拆式專业化重组,加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增强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4.发挥中央企业央地合作协同发展。与中央企业合作,整合对接国家创新系统与北京区域创新系统,提升中央企业创新活动对北京的支撑带动作用。以央企和地方大型国企为核心,整合北京高精尖领域创新资源,建设产业重大自主创新生态系统。

    5.分层分类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稳步推进一级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与社会资本的战略合作,多途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积极推进企业首发上市和整体上市,推进环境、水务等板块重组上市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重点在科技创新型企业扩大试点范围,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