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三国文化对白马关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影响 |
范文 | 邓兰 三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段群星闪耀、英雄辈出的时代,其文化中的英雄崇拜、智慧性以及忠义性对当今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四川德阳白马关风景区是一处以庞统祠为主体、包含诸葛点将台、落凤坡、血坟等富含三国文化的景区。三国文化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分析其影响可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和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 白马关风景区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景区内蕴含着大量以三国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如:庞统祠、诸葛点将台、落凤坡、血坟、古驿道等景观。随着三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及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三国文化正对该景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一、三国文化的定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的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三国人物如数家珍。三国文化由于《三国演义》文学作品的广泛知晓性而在我国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据资料记载:“三国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是于1991年11月四川成都召开的首届“三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专家们一致达成共识,认为“三国文化”就是指以《三国志》记载的三国历史为源头,以《三国演义》为主流,以两者衍生出的各种文化现象为重要内容的融史学、文学、戏曲、艺术、文物古迹、现代影视等为一体,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有着深广影响和巨大魅力的综合性文化…。 二、白马关风景区三国文化资源丰富 白马关风景区主要由白马关、落凤坡、庞统祠墓、金牛古道、换马沟、八卦古战场等为重点的三国古遗址组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国文化,是从四川省广元市至成都市三国遗踪旅游线上的重要一站。 白马关位于罗江县鹿头山上,东据罗江县城5公里,是古时中原陆路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是整个西川、成都平原的屏障,有“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之势。唐朝杜甫途径此地,曾做《鹿头山》咏之:“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白马关是有汉以来剑南五关的最后一关(由西安至成都入四川境后将经过五关——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和白马关)。清朝罗江才子李调元曾以诗句“江锁双龙合,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来形容此关,从诗当中我们也不难想象在古代,白马关对于整个四川在战略意义上的重要性。 历史上的白马关曾三易其名。东汉时因其地处古绵竹城东北,称绵竹关;隋唐时因其地处鹿头山而改名鹿头关;唐昭宗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于长安篡夺唐朝政权以后,盘据四川的前蜀高祖王建乘机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他移鹿头关到现在黄许镇的绵远河畔,依水建立关隘,借汉高祖刘邦曾骑白马过此、庞统和刘备曾在山下换马这两段历史,将此关定名为白马关。 庞统祠和庞统墓位于鹿头山白马关内,是安葬和纪念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庞统的专祠,也是四川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处三国蜀汉遗迹,它不仅是三国蜀汉政权兴亡的见证地,而且也是全国唯一纪念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庞统的专祠。庞统祠在明清时期曾毁于战火,从康乾年间相继进行修缮改建,落成了现在的规模。198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庞统祠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祠墓的布局命名,完全依据《三国演义》中“庞统身死落凤坡”的故事而建。祠墓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息”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文物史料。庞统陵墓四旁,有古驿道、诸葛亮长子诸葛瞻与魏军邓艾浴血奋战尽忠的将台,青砖城墙,奇石沟壑、溶洞山泉,堪称蜀汉遗迹之一绝。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伯俊教授曾以《蜀汉政权与罗江》为题作了主题发言。他根据史籍、考古资料,结合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指出,在蜀汉政权的发展过程中,今罗江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标志是:其一、蜀汉政权尚未建立,庞统就死于征战途中,因此,庞统墓是四川最早、最完整的蜀汉遗迹;其二,鹿头山是诸葛瞻抵御邓艾的古战场,这里控扼川陕古道,地势雄峻,易守难攻,是蜀汉政权的最后屏障,此山的失守也就标志着蜀汉政权的最后灭亡;其三,白马关古驿道的青石板上,车痕宛然,是一段保存得相当完整的陇蜀古道。可见,罗江山水见证了蜀汉政权的兴亡,是三国文化中一段重要的历史。 三、三国文化对白马关风景区的影响 (一)三国文化中英雄主义的膜拜 三国是一个豪杰并起、英雄辈出的时代,同时也是我国古典英雄主义精神奠基时代。 一大批具有非凡政治军事才干的风云人物从社会底层边缘翻腾至历史舞台核心,他们或以文治武功割据为王,或以智术谋略运筹帷幄,或以超绝武艺纵横驰骋,或以忠肝义胆为主献身,其精神气质和行为方式都以“英雄”的风姿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组组鲜明而难忘的英雄群雕,成为千秋流传的不朽人物。后世社会津津乐道三国故事以及对英雄的崇拜肯定恰是对久违了的英雄主义精神的遥远眷恋。白马关景区所祭祀的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先生庞统便是这三国时代众多英雄之一。庞统(179~214年),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不为人所识。其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却对他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将他与诸葛亮、司马徽并列,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刘备占据荆州,任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署耒阳县令。在任不理县务,治绩不佳,被免官。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两人纵论上下古今,刘备对他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此后,刘备倚重庞统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并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东汉孝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与刘备兵分两路进攻雒县县城(今四川省广汉市),据《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记载:“进围雒县,统率众攻战,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为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二)三国文化的智慧性 智慧文化在三国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三国时期大小一百多次战役中,“心战”、奔袭、设疑、离间、火攻、空城计、美人计、苦肉计等各种军事奇计纷纷运用。庞统作为刘备的军师,对刘备占领益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果敢向刘备进言,分析荆州与益州利弊,指出“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便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 在涪城与益州牧刘璋相会时,庞统又向刘备献策可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其结果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并将战略要隘白水关交予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此时刘备有部众三万多人,车马整顿,兵甲鲜明,粮秣充足,士气振作,实力大增。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上中下三条密计,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其结果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另外,在战争实践中还创造了著名的“八阵图”,以及木牛、流马等重大军事发明,被后世叹为科技奇迹。至今,白马关景区还保存着木牛流马和八卦古战场。 (三)三国文化的忠义性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依然对“忠”与“义”心怀钦敬和景仰。在人们的道德意识里,“忠”和“义”更成为人们对真善美、人之初淳朴风尚的追求。如三国文化中刘备兵败樊城时,不顾自身安危,携十万之众渡江避难的这种“爱民如子”的“大忠大义”;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奉后主刘禅始终如一,毫无怨言,履行了他对刘备诺言的这种大“义”;关云长为“义”他华容道义释曹操,放虎归山、为“忠”,他却背叛国主,没有将曹操斩尽杀绝,斩草除根。白马关景区所祭祀的庞统仍是一名忠义之士。一次,刘备与庞统闲谈时问到庞统在担任周瑜的功曹时是否是真的会扣留他,而庞统很坦率地回答刘备在谁的手下当然该忠于谁。可见三国文化中对忠义文化的提倡成为了评判古今英雄豪杰的准绳。 中国拥有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历史,三国鼎立局面却是我国发展史上唯一的一次历史存在。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旅游需求不再仅限于观光游览,向集知识性、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文化体验游转变,呈现出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白马关风景区以三国文化为载体,充分挖掘三国文化的文化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景区要重视自身软硬件的建设。既要对三国典故传说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度挖掘,使历史、文学、传说相映生辉,又要加强景点硬件建设如配以展览馆、陈列室,恢复其三国文化的底蕴,充实文物历史资料等。针对三国文化的巨大魅力,白马关景区还应着手对三国文化的开发与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三国、熟悉三国,甚至可以联手成都的武侯祠景区一道进行开发建设,使三国文化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