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AHP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范文

    刘青

    文章在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构建路径进行分析,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及指标层所组成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计算公式,将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划分为三个等级。

    会展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是显著的,其具有一般观光产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及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会展旅游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必争之地,很多城市开始纷纷大力组织发展会展旅游,然而,如何评价其竞争力进而提升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成为很多城市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探索城市会展旅游发展转型的战略途径,提升城市会展旅游整体功能,实现城市会展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述评

    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已经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戚能杰(2007)从环境支持力、竞争潜力及竞争实力这三个层次运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企业竞争力、产业管理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等指标构建了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未给出具体权重。唐彪(2008)运用线性加权分析法,从人均 GDP、星级酒店数量、会展展览数量、会展企业数量和竞争力、会展产业管理状况、城市特色及其旅游资源这几个方面构建了会展旅游尘世竞争力评价模型。徐秀美(2010)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影响昆明会展旅游竞争力的因素有产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相关与辅助产业的发展情况。田至美(2012)线性加权分析法从区位条件、硬件设施、会展企业三方面对我国各省区会展旅游业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徐秀平、史万震(2012)用层次分析法对北京、上海、青岛、厦门、武汉、郑州、成都在内的七大会展城市进行会展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王蕊(2013)从宏观环境、会展业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三方面构建了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用 IPA 分析法对金华市会展旅游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

    分析。

    纵观前人的研究,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趋于使用定量的方法,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大部分的研究对象集中于个别地区,关于具有广泛应用性的评价研究比较少。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试图构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统一指标体系来衡量各城市的会展旅游竞争力。

    二、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路径分析

    本文尝试从支撑层、辅助层及核心层,这三个层次来构建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其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支撑层主要是由支持环境所构成的支撑竞争力,支撑层是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基础;辅助层主要是由相关产业所构成的辅助竞争力,辅助层是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提升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核心层主要是由核心产业所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决定城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支撑竞争力、辅助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形成。支撑竞争力是辅助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核心竞争力带动支撑竞争力、辅助竞争力的发展,良好的辅助竞争力促进基础竞争力的优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图1 城市会展旅游业竞争力构成要素

    三、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明确构建路径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可行性、代表性、层次性原则选取评价指标。结合文献回顾法和德尔菲法,本文从核心产业、相关产业、支持环境这三个方面出发,选取代表指标,从而形成了四层的评价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该评价体系可以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这四层,目标层是指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由Ai指代。准则层分为核心产业、相关产业、支持环境这三个因素,由Bi指代。在准则层的基础上进而形成要素层,由Ci指代,将核心产业细分成会展业和旅游业,相关产业细分成酒店业和交通运输业,支持环境可以分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政策环境。在要素层下构建具体指标层,由Di指代,共选取24个指标因子。

    四、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系统工程学中对非定量对象做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也是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描述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前文建立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指标设计问卷,向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衡阳师范学院等10位对会展旅游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发出了问卷,按照1-9标度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并回收全部问卷。根据相对重要性的得分统计表,整合构造判断矩阵,再经一致性检验,得出城市会展旅游动力体系各要素的权重,如表2

    所示。

    从上述层次分析的结果来看,准则层上,核心产业的比重最大,占到70.3%的比重,说明在城市发展会展旅游的过程中,会展业和旅游业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影响较大。会展业和旅游业越发达,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也就越大。

    要素层上排名前3位的为会展业、旅游业、酒店业,这3个产业的权重都超过15%,说明这三个产业与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有很大的关联度。会展业和旅游业都属于核心产业。

    指标层而言,影响较大的因子为展览项目数量与级别、会展产业效益、会展场馆总面积、商务游客人均花费、商务游客占游客人数比重、星级饭店数量权重值均大于6。影响较小的因子为城市文化环境、城市整体风貌、会展相关制度、会展业发展政策、自然区位、出租车及客运车数量,权重值均小于1。在这24项指标中,展览项目数量与级别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影响最大,城市文化环境影响最小。在提升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权重较大的因素,影响较小的因素也不能忽视,以避免其成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制约

    因素。

    五、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计算

    根据前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将指标层的各项指标分为5个等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分别赋予5、4、3、2、1的分值。各指标分级标准的确定因因子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软指标的分级标准采用定性的描述,硬指标则按会展旅游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并征求多位专家的意见,进行等级的划分。在确定等级标准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现状打分,从而得出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计算公式。

    A = (i=1,2,……,24)

    式中,A为目标层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总分;W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值;E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得分值。

    由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总分,介于0-5之间,根据得分范围,将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划分为3个等级:小于3分为弱竞争力,3-4分为一般竞争力,4-5分为强竞争力。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多集中于个案分析,本文试图构建具有普适性的评价体系,所得会展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评价体系中的软指标较多,在对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研时样本量较小。此外,由于我国会展旅游业涉及多个产业,在数据统计方面尚未建立统一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标准,硬指标数据获取可能会比较困难,从而可能对综合评价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力争形成一个具有普适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衡量的评价指标

    体系。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文章在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构建路径进行分析,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及指标层所组成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计算公式,将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划分为三个等级。

    会展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是显著的,其具有一般观光产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及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会展旅游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必争之地,很多城市开始纷纷大力组织发展会展旅游,然而,如何评价其竞争力进而提升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成为很多城市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探索城市会展旅游发展转型的战略途径,提升城市会展旅游整体功能,实现城市会展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述评

    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已经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戚能杰(2007)从环境支持力、竞争潜力及竞争实力这三个层次运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企业竞争力、产业管理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等指标构建了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未给出具体权重。唐彪(2008)运用线性加权分析法,从人均 GDP、星级酒店数量、会展展览数量、会展企业数量和竞争力、会展产业管理状况、城市特色及其旅游资源这几个方面构建了会展旅游尘世竞争力评价模型。徐秀美(2010)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影响昆明会展旅游竞争力的因素有产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相关与辅助产业的发展情况。田至美(2012)线性加权分析法从区位条件、硬件设施、会展企业三方面对我国各省区会展旅游业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徐秀平、史万震(2012)用层次分析法对北京、上海、青岛、厦门、武汉、郑州、成都在内的七大会展城市进行会展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王蕊(2013)从宏观环境、会展业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三方面构建了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用 IPA 分析法对金华市会展旅游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

    分析。

    纵观前人的研究,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趋于使用定量的方法,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大部分的研究对象集中于个别地区,关于具有广泛应用性的评价研究比较少。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试图构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统一指标体系来衡量各城市的会展旅游竞争力。

    二、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路径分析

    本文尝试从支撑层、辅助层及核心层,这三个层次来构建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其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支撑层主要是由支持环境所构成的支撑竞争力,支撑层是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基础;辅助层主要是由相关产业所构成的辅助竞争力,辅助层是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提升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核心层主要是由核心产业所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决定城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支撑竞争力、辅助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形成。支撑竞争力是辅助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核心竞争力带动支撑竞争力、辅助竞争力的发展,良好的辅助竞争力促进基础竞争力的优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图1 城市会展旅游业竞争力构成要素

    三、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明确构建路径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可行性、代表性、层次性原则选取评价指标。结合文献回顾法和德尔菲法,本文从核心产业、相关产业、支持环境这三个方面出发,选取代表指标,从而形成了四层的评价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该评价体系可以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这四层,目标层是指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由Ai指代。准则层分为核心产业、相关产业、支持环境这三个因素,由Bi指代。在准则层的基础上进而形成要素层,由Ci指代,将核心产业细分成会展业和旅游业,相关产业细分成酒店业和交通运输业,支持环境可以分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政策环境。在要素层下构建具体指标层,由Di指代,共选取24个指标因子。

    四、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系统工程学中对非定量对象做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也是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描述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前文建立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指标设计问卷,向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衡阳师范学院等10位对会展旅游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发出了问卷,按照1-9标度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并回收全部问卷。根据相对重要性的得分统计表,整合构造判断矩阵,再经一致性检验,得出城市会展旅游动力体系各要素的权重,如表2

    所示。

    从上述层次分析的结果来看,准则层上,核心产业的比重最大,占到70.3%的比重,说明在城市发展会展旅游的过程中,会展业和旅游业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影响较大。会展业和旅游业越发达,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也就越大。

    要素层上排名前3位的为会展业、旅游业、酒店业,这3个产业的权重都超过15%,说明这三个产业与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有很大的关联度。会展业和旅游业都属于核心产业。

    指标层而言,影响较大的因子为展览项目数量与级别、会展产业效益、会展场馆总面积、商务游客人均花费、商务游客占游客人数比重、星级饭店数量权重值均大于6。影响较小的因子为城市文化环境、城市整体风貌、会展相关制度、会展业发展政策、自然区位、出租车及客运车数量,权重值均小于1。在这24项指标中,展览项目数量与级别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影响最大,城市文化环境影响最小。在提升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权重较大的因素,影响较小的因素也不能忽视,以避免其成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制约

    因素。

    五、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计算

    根据前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将指标层的各项指标分为5个等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分别赋予5、4、3、2、1的分值。各指标分级标准的确定因因子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软指标的分级标准采用定性的描述,硬指标则按会展旅游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并征求多位专家的意见,进行等级的划分。在确定等级标准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现状打分,从而得出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计算公式。

    A = (i=1,2,……,24)

    式中,A为目标层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总分;W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值;E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得分值。

    由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总分,介于0-5之间,根据得分范围,将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划分为3个等级:小于3分为弱竞争力,3-4分为一般竞争力,4-5分为强竞争力。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多集中于个案分析,本文试图构建具有普适性的评价体系,所得会展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评价体系中的软指标较多,在对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研时样本量较小。此外,由于我国会展旅游业涉及多个产业,在数据统计方面尚未建立统一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标准,硬指标数据获取可能会比较困难,从而可能对综合评价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力争形成一个具有普适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衡量的评价指标

    体系。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文章在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构建路径进行分析,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及指标层所组成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计算公式,将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划分为三个等级。

    会展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是显著的,其具有一般观光产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及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会展旅游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必争之地,很多城市开始纷纷大力组织发展会展旅游,然而,如何评价其竞争力进而提升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成为很多城市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探索城市会展旅游发展转型的战略途径,提升城市会展旅游整体功能,实现城市会展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述评

    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已经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戚能杰(2007)从环境支持力、竞争潜力及竞争实力这三个层次运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企业竞争力、产业管理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等指标构建了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未给出具体权重。唐彪(2008)运用线性加权分析法,从人均 GDP、星级酒店数量、会展展览数量、会展企业数量和竞争力、会展产业管理状况、城市特色及其旅游资源这几个方面构建了会展旅游尘世竞争力评价模型。徐秀美(2010)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影响昆明会展旅游竞争力的因素有产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相关与辅助产业的发展情况。田至美(2012)线性加权分析法从区位条件、硬件设施、会展企业三方面对我国各省区会展旅游业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徐秀平、史万震(2012)用层次分析法对北京、上海、青岛、厦门、武汉、郑州、成都在内的七大会展城市进行会展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王蕊(2013)从宏观环境、会展业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三方面构建了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用 IPA 分析法对金华市会展旅游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

    分析。

    纵观前人的研究,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趋于使用定量的方法,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大部分的研究对象集中于个别地区,关于具有广泛应用性的评价研究比较少。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试图构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统一指标体系来衡量各城市的会展旅游竞争力。

    二、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路径分析

    本文尝试从支撑层、辅助层及核心层,这三个层次来构建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其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支撑层主要是由支持环境所构成的支撑竞争力,支撑层是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基础;辅助层主要是由相关产业所构成的辅助竞争力,辅助层是城市会展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提升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核心层主要是由核心产业所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决定城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支撑竞争力、辅助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形成。支撑竞争力是辅助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核心竞争力带动支撑竞争力、辅助竞争力的发展,良好的辅助竞争力促进基础竞争力的优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图1 城市会展旅游业竞争力构成要素

    三、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明确构建路径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可行性、代表性、层次性原则选取评价指标。结合文献回顾法和德尔菲法,本文从核心产业、相关产业、支持环境这三个方面出发,选取代表指标,从而形成了四层的评价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该评价体系可以分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这四层,目标层是指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由Ai指代。准则层分为核心产业、相关产业、支持环境这三个因素,由Bi指代。在准则层的基础上进而形成要素层,由Ci指代,将核心产业细分成会展业和旅游业,相关产业细分成酒店业和交通运输业,支持环境可以分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政策环境。在要素层下构建具体指标层,由Di指代,共选取24个指标因子。

    四、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系统工程学中对非定量对象做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方法,也是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描述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前文建立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指标设计问卷,向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衡阳师范学院等10位对会展旅游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发出了问卷,按照1-9标度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并回收全部问卷。根据相对重要性的得分统计表,整合构造判断矩阵,再经一致性检验,得出城市会展旅游动力体系各要素的权重,如表2

    所示。

    从上述层次分析的结果来看,准则层上,核心产业的比重最大,占到70.3%的比重,说明在城市发展会展旅游的过程中,会展业和旅游业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影响较大。会展业和旅游业越发达,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也就越大。

    要素层上排名前3位的为会展业、旅游业、酒店业,这3个产业的权重都超过15%,说明这三个产业与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有很大的关联度。会展业和旅游业都属于核心产业。

    指标层而言,影响较大的因子为展览项目数量与级别、会展产业效益、会展场馆总面积、商务游客人均花费、商务游客占游客人数比重、星级饭店数量权重值均大于6。影响较小的因子为城市文化环境、城市整体风貌、会展相关制度、会展业发展政策、自然区位、出租车及客运车数量,权重值均小于1。在这24项指标中,展览项目数量与级别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影响最大,城市文化环境影响最小。在提升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权重较大的因素,影响较小的因素也不能忽视,以避免其成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制约

    因素。

    五、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计算

    根据前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将指标层的各项指标分为5个等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分别赋予5、4、3、2、1的分值。各指标分级标准的确定因因子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软指标的分级标准采用定性的描述,硬指标则按会展旅游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并征求多位专家的意见,进行等级的划分。在确定等级标准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现状打分,从而得出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计算公式。

    A = (i=1,2,……,24)

    式中,A为目标层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总分;W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值;E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得分值。

    由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的总分,介于0-5之间,根据得分范围,将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划分为3个等级:小于3分为弱竞争力,3-4分为一般竞争力,4-5分为强竞争力。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对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多集中于个案分析,本文试图构建具有普适性的评价体系,所得会展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评价体系中的软指标较多,在对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研时样本量较小。此外,由于我国会展旅游业涉及多个产业,在数据统计方面尚未建立统一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标准,硬指标数据获取可能会比较困难,从而可能对综合评价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力争形成一个具有普适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衡量的评价指标

    体系。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