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县域发展新动力 山区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
范文 | 段红利 依托山区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推动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本文以蓝山县为例,对山区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依托山区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推动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永州蓝山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山水、休闲、原生态”和打造“中南原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的总体定位,将以“原汁、原味、原生态”为蓝山文化旅游的第一价值卖点,大力实施“大整合小投入、小景点大配套”的旅游发展战略,科学合理的整合现有资源,制定“一核、双廊、三大休闲团”的景点规划等。充分挖掘原生态的森林、原生态的村落、原始原味的乡村生活方式、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体验等,构建起“湘江之源、生态家园、浪漫情缘”为支撑的原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将蓝山打造成为“湘粤桂大旅游圈生态旅游中转站和泛珠三角地区生态休闲后花园”,促进了蓝山文化旅游的跨越发展。 一、蓝山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明显。蓝山地处湘南边陲,毗邻广东清远市,素有“楚尾粤头”之称。至连州地下河、宁远九嶷山、桂林及郴州风景区都在3小时路程之内,是粤北、桂西、湘西南大旅游圈的中心节点城市。交通条件不断改善,S322、324、216线在县内交汇相通,二广、厦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湘西南通往广东沿海,对接东盟的重要窗口。蓝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明显的区位优势,将粤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后笼山”地位充分凸显。境内蓝山板塘国家森林公园有面积7046.7公顷,空气新鲜,负离子含量高,景区内共有人文自然景点82处,旅游适游期长达260多天,可谓四季如春、美不胜收。园内7大天然瀑布;有成片成群的原始次生林和福建柏群落、漫山的“千花杜鹃”云锦杜鹃、连绵不断的竹海,蔚为壮观,被誉为湖南的“香格里拉”;大洞村万亩梨花齐开的壮观景色,更使游客流连忘返。依靠丰富的山水资源、深厚的生态旅游潜力,打造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国内外游客引颈以待的人间天堂可以说已是水到渠成。 (二)客源优势明显。通过永连公路和即将通车的二广高速,蓝山成为广东沿海旅客进入湖南的第一站,现在的南海酒店、富煌酒店每周都有广东至湖南的旅游团队入住,是湘粤旅游线上最佳的休息驿站。蓝山县又是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大量外资企业入驻蓝山县,带来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蓝山县旅游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三)政策优势明显。2009年底,国务院首次为旅游业发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湖南省还根据省内实际出台了《关于实施全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251”工程的通知》和开展“3521”旅游项目建设以及出台《旅游重点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及等级景区创建奖励办法等等扶持 政策。 (四)品牌优势明显。经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权威认定湘江源头在蓝山,源头所在地是发展寻根探源游的重要资源,湘江源头是蓝山县的主打品牌,也是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将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规划建设湘江旅游经济带这一契机,举全县之力实现这一品牌的创建和宣传推介,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到景区建设中来。 二、蓝山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一)对旅游资源缺乏准确认识。长期片面认为蓝山景点杂而散,规模小、结构单一,知名度低。论“古”比不过零陵,论“秀”比不过九嶷,论“奇”比不过桂林,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不高。 (二)前期投入不足。景区开发严重滞后,通往景区的道路还没有完全硬化,标示标牌也没有设置,与旅游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如水、电、讯、吃、住、娱等的建设还不完善,影响了旅游品牌的形成,制约了游客的参与热情。如,森林公园虽成功评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但由于景区基础设施薄弱,开发程度浅,几乎还“养在深闺人未识”。龙湾生态休闲山庄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的现象。 (三)保护意识不够。旅游资源大部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森林公园内乱挖乱采滥砍现象严重;古村落破坏较大,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遭拆除和倒塌,中间夹杂现代建筑,破坏了整体风格;地下溶洞中上万亿年滴水形成的钟乳石不翼而飞,令人痛惜;小水电站的过度开发导致河流改道,河水枯竭,破坏了生态平衡;洗矿、洗沙和乱排污导致整条舜水河污染严重。 (四)开发建设存在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全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景区开发建设的详细规划暂未编制,向上申报项目和争取资金存在较大困难。旅游开发没有形成产业链,还处于低层次、粗放型的无序状态,引发许多矛盾。 (五)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整体宣传推广力度不大,部门配合、全民参与意识不强,政策上扶持不够,资源优势暂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三、蓝山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蓝山县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要实现快速起步,高速发展,实现 “弯道超车”目标,必须抢抓机遇,科学规划,明确重点,加强政府引导,壮大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乘势而上,以大智慧、大谋略、大格局鼎力推进,通过努力,使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要定好位。确立将蓝山打造成“湘粤桂大旅游圈生态旅游中转站和泛珠三角地区生态休闲后花园”的目标,积极融入九疑山旅游文化圈,通过湘江源头与舜乡项目开发,有力弥补九疑山舜帝陵游览时间短、留不住客的缺陷,使旅客来九疑山必来湘江源、必来蓝山、必来舜乡。正确定位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突出政府主导行为,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必须聘请国内一流团队为蓝山县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和各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只有通过科学规划,旅游产业才能出精品、出龙头项目,出独特卖点、核心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才能早日制定出跻身全省乃至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的办法和 措施。 (二)要抓项目。蓝山县的“十二五”旅游规划中,确定了6个旅游重点开发项目,分别是: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项目、舜文化产业园、塔下寺宗教旅游开发项目、万年桥大型婚纱摄影基地、夔龙山公园、百叠岭有机绿茶养生基地等。借省里把湘江打造成为“东方莱茵河”的东风,将“湘江源头在蓝山”这一重大产业开发点做大、做强、做实,要凝聚人心,集聚力量,齐聚共识,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打造“湘江源国际生态度假区”,以此为龙头,带动其他项目开发。 (三)要出政策。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上级精神,结合蓝山县实际,抓紧出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蓝山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关于金融业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成功创建等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品牌的奖励办法》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和政策引导机制,要设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宣传促销、旅游商品开发、品牌创建以奖代补、举办节会活动等,为旅游业成为蓝山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要像建设工业园区一样给景区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讯,搞好一切基础设施,筑巢引凤;要尽量把通乡通村公路、新农村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国家政策性项目资金放到景区建设中来;争取金融部门允许景区以山林、土地、门票收入等资源抵押贷款,创造一切优惠条件吸引民间资本、大企业大财团投资旅游开发。 (四)要重宣传。要开设“蓝山旅游网”,制作蓝山旅游风光画册和旅游指南手册,在南海大酒店、富煌、招商宾馆和县城主要街道的广告橱窗上宣传蓝山旅游资源,在高速路口和主干道上建立大型旅游户外广告牌。积极举办以宣传推介旅游品牌为目的的节庆节会活动,如“湘江寻源”系列活动、“油茶文化美食节”、“梨花节”、蓝山风光摄影大赛、自行车赛、乒乓球赛和书法论坛等活动。适时在主要客源地广州、深圳、桂林、长沙等地组织专题推介会,在省内主流媒体上进行旅游景区广告宣传。 (五)要促合作。一是积极融入“大九嶷山”景区。抓住机遇,以湘江源的品牌创建、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和舜文化的打造为切入点,实现与兄弟县区的合作开发。二是积极融入粤北、桂西、湘南大旅游黄金圈。打造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争取纳入长线游、短线游旅游线路。以万年桥为依托,打造寓意为天长地久婚纱摄影基地;以挑盐古道为依托,还原当年的古道,打造徒步旅游基地;以舜乡文化广场为基础,打造一个舜乡文化展示地和舜乡文化产业园;以塔下寺为基础,打造宗教文化产业园;大力开发古城、虎溪、滨溪、石曾等乡村旅游,和大洞梨园、洪观梨园、楠市和花果葡萄园、原种场果园等农业休闲旅游业;在舜乡文化广场开发瑶族文化,大力推广瑶族刺绣、服饰、长鼓舞、度戒、还盘王愿、坐歌堂等瑶族风情,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中共永州市委党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