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范文 | 张俊景 王春平 摘要:我国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成绩,也存在问题。今后高校要充分认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加强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创业实践,建立创业基地(园区)和创业孵化器;主动联系,争取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形成合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及指导思想来说,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合理利用当今社会的信息与数据资源是必须遵从的原则。随着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巨大价值正渐渐被人们认可,它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 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高校虽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但教学体系不完善,形式单一。创业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学科建设中缺乏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 在基础教育领域内, 创业教育几乎是空白。 教育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教学方法多采用“填鸭式”教学, 课外的创业教育活动目前主要体现于活动本身的开展,其活动效果得不到预期的保证。 二是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创业教育内容丰富,涉及到多学科、多种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性等多种因素,从而出现一种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与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创业教育质量提高的重大因素。从数量上来说,教师数量少;从质量上说,有一定创业经历、从事创业教育研究和教学的高水平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因而,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必然限于“天马行空”和“纸上谈兵”的局限之中,教学质量得不到切实保证。 三是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重視不够。当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或者就业指导的范畴,针对学生开展创业知识的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通过社会实践。践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相应的实践和学生毕业后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大学期间的实践主要是校园内和校园外的实践,包括到企业的实践以及一些社会工作的实践。 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一)以创办小微企业教育为切入点,找准提高创业成功率的“新方法” 小微企业具有经营方式灵活、政府政策帮扶、人员和资金投入少、易于管理等特点。对于创业经验缺乏、资金实力薄弱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小微企业是其创业的首选。高校通过将小微企业创业辅导做为创业教育的切入点,既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创业实际,又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创意多、头脑灵活等特点。通过政策讲解和小微企业创业辅助、引导,可充分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降低其创业风险,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高校应完善科学的小微企业创业教育体系,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加大投入,鼓励教师开展小微企业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模式探索,对小微企业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层次研讨和发掘,以小微企业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为抓手,让大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微型企业创业的实战感觉,实现以小微企业创业拉动大学生就业的新模式。 (二)依托大学生创业竞赛教育平台,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载体” 将创业教育与创业竞赛相融合是一套完整、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扶助思路,通过创业竞赛教育平台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种教育形式已然成为共青团、学生组织参与素质教育的新形式,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新载体。 (三)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主体的培养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资源便是教师,教师作为高校中的一线工作人员,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高校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很重要的,既要提升教师的文化背景,还要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能力、素养能力等,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自己就要投入事业之中,到企业中去进修,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自己在企业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可以聘请一些校外教师或是企业的讲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讲授,校内外教师相互交流,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对学生的知识从层面进行补充,职教师可以以创业讲坛、网络联系、现场指导和定期见面等方式和大学生进行沟通。目的是激发在校生创业的热情,增加在校生创业的动力。 (四)充分挖掘校内校外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校内资源,必须建立开放的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建立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学生们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平台的训练,高校可以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和场地,为学生创建实践基地,还可以开设第二课堂,高校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对于校外的资源也应当不断的挖掘,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建造专业化众创空间。 (五)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要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上进行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吸引学生,使各个课程之间具有衔接性和系统性,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更应当注重实践课程的完善,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大学生的热情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转变传统的思路,加入网络教学,使原来枯燥无味的传统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罗锋,黄丽.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3(20). [2]高文兵.新业态下大学生的灵活就业和创业[J]. 中国高等教育,2015(17):7-10. [3]刘梦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05):241-24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