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川届803 |
范文 | 郭修语 第二次到重庆,虽然每次都抱着进川入蜀的心情来,然而距离真正的川蜀也深知还有一个“界”。今年内来了两次。天气变化不大,换了短袖,但并没有太多秋去夏来的更迭感。 重庆是山水之城,确实,无论是自驾还是打车,路上的坡度都有着时不时的惊心动魄。不过,总感觉这山水之秀总要有一种沉淀后才能安心品味,不匆匆,不过客。重庆在多数人的想象里是一个嗅觉和味觉的城市,但我无法这么快给出标签。在跨越每一个城市的间隙,我们先是带了预期和植入,再慢慢对号入座去实现,可我相信,像重庆这样的城市,是即使你蒙住了眼睛,走出机舱嗅到第一口空气便认得的符号。这符号,还有一个地方似曾相识,那便是,故乡。 在重庆这几天,我放不下的生活旋律跟这里的步调格格不入。时间,好像对重庆人来说,只是一个概念,他们没有义务去恪守,而是让人不至于走丢罢了。于是我也总是慌张的去赴会,但往往等上一个小时也不足为奇。这里没人埋怨没人苛责,就好像这天气的炎热已经可以原谅一切社会性的法则。 我总是精神紧张的四处张望,带着每一个目的性的计划审视着这城市的每一分钟。 我还是倾向用脚步去丈量这座城市。这里是适合步行的,如果只是坐在空调十足的出租车里,随着坡度穿梭,不免还是少不了紧迫和现代文明的压迫。反而让脚掌接触水泥马路的温度,走过每一个破旧的居民房,看着错综复杂的根本搞不清楚的小巷和街道,在布满树荫和两侧高墙下,热的很安心。 当代建筑中趁势兴起的工业风格,是现在装修设计的弄潮儿,但在重庆这里,工业风貌的原始模样却有几分萧条,甚至唏嘘。新旧交替,总让人不禁心生“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感叹。网红们忙着在改头换面的装修店面前拍照打卡,而10米不到的对面竟也是墙皮脱落的居民区,时不时出现的老妪身影,透过挂在阳台上凉洗的衣物,和背后浓妆艳抹的刻板造型朝夕相对。人们不愿转身,于是当做没看到,各顾各的角度和姿势,朋友圈里也一定是好不繁华。 行程中抽空余时间,我总喜欢写点什么。笔记上,手机记事本上,甚至是纸巾上也都有临时的灵感堆砌。就像有一日在一位艺术家工作室墙壁上看到的这张海报:《臨时关系》 它让我思考了好久,突然发现这样一种关系,略带草率的定义却又如此刚刚好,而当我们承认时,却又有点难为情。我们随时随地和这个空间,时间,甚至冥冥中的一种“物”都这样轻易的建立了“临时关系”,它有推脱不掉的责任,却也有随时反悔的肆意。 我们用等价交换的原则,其实一直做着不平等的交易,很久很久了…… 我总是向往,能有一个城市,让我可以黄昏时刻,约挚友一二人,赏城市华灯初上,聊几句家常理想。不刻意不做作不假装也不用讲社交规则,就这么静静的沉浸在城市的怀抱里,感受它带来的温度和气息。就很好……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