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智慧旅游视阈下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研究综述 |
范文 | 暴莹 素质教育在旅游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研究基于智慧旅游视角,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分析,评述了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的研究内容,并宏观把握当前研究状态,提出未来研究启示。 一、引言 近年来,旅游教育在规模上发展较为迅速,在规模壮大的同时对其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旅游专业实施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然而当前旅游专业素质教育在研究上存在很大空缺。此外,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专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为提高旅游专业本科生就业力,适应智慧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旅游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内涵也需要增添新元素。本文从创新角度分析了智慧旅游背景下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培养,同时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文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文献来源 在中国知网检索摘要为旅游+素质教育的文献,通过筛选最终研究选取了111篇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专业素质教育文献数量的年份分布,发现文献数量波动较大的年份分别为2007年(7篇)、2010年(17)篇。以此为临界点,07年以前(不包含07年),每年文献数最大值为3;07年至10年(不包含10年),文献最大值为7,均值为6.67;10年至今(2015),文献总数为84篇,占总文献数量的76%,平均年发表文献14篇。从文献时间分布上看,近年来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研究呈上升趋势。 (二)研究方法 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等初级研究,实现了对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相关文献的整体把握,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对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研究进行评价并阐述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研究 当前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中研究集中于文化素质研究与职业素质研究。 (一) 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从哲学角度看文化可视为“有所讲究”,文化素质即形成根本的、稳定的性能状态及行为方式的讲究。基于此本文归纳了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 1、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现状。 从人才市场需要、人才培养需要以及旅游素质教育需要三个层次分析,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及特殊意义。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存在以下五个问题:未引起重视、实践操作拘泥于形式、课程设置不完善、校园文化氛围有待提升以及教师的人文素质与渗透人文关怀的能力有待提高。 2、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具体课程的教学研究。 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具体课程教学研究主要体现在旅游英语、旅游文化、国学语文、导游文化、景观文化几门课程中。加强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对课程设置应有两方面要求,一方面是开设文化素质课程,并将课程内容化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要在其他课程之中渗透人文精神,使人文关怀贯彻课程设置始终。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可通过信息科技手段,改变教学方式,此类“智慧”的教学方法还未引起关注。 (二)旅游专业身心素质与美学素养教育研究。 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几个方面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具备交互性,旅游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形体素质与美学素养十分重要,然而此类研究却很少。 当前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在职业态度、职业心智、职业认知以及职业情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努力;良好的形体素质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研究提出形体素质应引起教育的重视,并改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对形体素质锻炼的爱好与兴趣;旅游专业美学素质教育的研究很少,主要见诸于音乐课程的探索。探究了音乐课程教学对旅游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身心素质教育与美学素质培养途径应顺应时代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在课外环境渗透方面,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智慧”的主动学习和培养方式会更受“数字移民”(更或者说是“数字土著”)们的欢迎。 (三)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培养。 智慧旅游的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旅游专业人才的信息素养成为了旅游教育的热门词汇。尽管“信息素养”一词上世纪便已经出现(1974,PaulZurkowsk),但至今也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体系。 总之,智慧旅游背景下尤其是线上旅游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旅游专业学生在线上旅游企业的就业并不理想,信息时代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应仅仅局限于酒店、旅行社及景区等传统企业,在线旅游企业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泛,因此增强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就业力迫在眉睫。 (四)竞争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同时,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竞争能力应成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当前研究分析了不同地区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目标、教学与课程改革、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国际化观念渗透等方面论述了旅游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路径。其中养成教育培养模式为今后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提高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应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挖掘其创新能力,在各个方面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培养方案,结合智慧旅游时代背景以及“数字移民”的培养对象,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人才,真正为旅游业输出实用性强、综合能力高、实践经验丰富(郭家秀,2013)的高竞争力人才。 四、智慧旅游视阈下旅游专业本科素质教育研究评价与启示 基于对文献的分类和分析,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以期能够为后期研究抛砖引玉。 (一)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研究评价 1、旅游专业本科素质教育研究的成果。 当前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研究中对旅游专业素质教育基本上涉及了文化素质教育、美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领域,尤其职业素质教育方面文献占总研究文献的33.3%。一些阐述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的文献中也有提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新素质培养等各个方面。其次,当前的研究中部分文献具有借鉴国外教育经验的精神,如成艳彬,陈景辉(2005)借鉴了澳大利亚旅游专业实习环节的成功做法。第三,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改革方式。第四,近年来有小部分文献开始向定量研究方向发展,如吴呤颗(2012)、潘莉(2015)等的问卷调查分析、黄燕(2010)的相关性分析等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2、旅游专业本科素质教育研究的不足。 然而,当前的本科生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完善。 在所选文献中,很多文献都避开了基础理论,如相关概念,支撑理论等方面的阐述,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研究中基础理论的研究尤为重要。 (2)研究范围具有局限性。 研究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以及其他方面仍有待研究和扩展,智慧旅游发展如此迅速的前提下,信息素养的研究文献仅有3篇,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研究范围亟待扩展。 (3)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一些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研究层面,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不乏假大空的建议,对于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以及教学细节和小范围研究有待提高。智慧旅游时代是个信息高速时代,研究内容应落到实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避免形式化。 (4)研究方法有待完善。 在所选文献中,其研究方法多数以观察法、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极少数研究涉及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定量研究。研究方法方面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5)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 此局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时间上的滞后性。一些研究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了近20年的改革与创新,旅游教育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并面。另一方面是研究范围的局限性。当前大部分研究文献局限在中职或高职高专旅游教育领域,极少数文献有针对性地研究本科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研究生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的研究目前为零。旅游专业素质培养应引起旅游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广泛关注。 (二)智慧旅游视阈下旅游专业本科素质教育研究启示 根据前文所述,本文认为接下来的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 应注重研究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的特殊性,明确其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框架,同时对旅游专业各细分素质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工作也应完善。 2、完善研究内容。 应更加注重对美学素质教育、信息素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等当前研究极少的领域,另一方面,课程案例分析不应仅停留在旅游英语、旅游地理、旅游文化学等学科,各个旅游专业课程中都应该渗透素质教育的内涵,拓宽研究面。 3、加深研究深度。 相关路径研究应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或教学设计,尤其应该把“智慧旅游”时代务实精神体现到学术研究之中。 4、研究方法上寻求创新。 今后的研究应更注重实证研究,并结合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其他有效方法,使该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上更加全面,但需注意的是不能一味追求研究方法的创新,还要根据研究题目选择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5、拓宽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应不受拘束。根据旅游统计年鉴,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旅游中等院校学生人数从2004年始呈减少趋势,到2013年减少到3330人,因此研究重心应转移到高等教育中来,尤其是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此外要结合当前的智慧旅游时代发展背景,研究新课题,不能拘泥于之前的研究领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创新点。 总之,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研究十分重要,尤其是智慧旅游的发展为旅游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采用“智慧”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包括信息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为旅游业输入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旅游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