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范文

    曾清

    摘要: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行业中的重要板块,“互联网+”是创新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现状和问题基础上,对“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与乡村旅游

    “互联网+”是创新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很多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

    世界旅游组织将乡村旅游定义为:旅游者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大国,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乡村人口众多,农业经营类型多样,乡村文化丰富,民俗风情浓厚,在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在这种形势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地发展农村旅游,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而旅游产业则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在互联网产业的带动下,乡村旅游业可以结合互联网、物联网、云储存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收集和处理各种综合旅游信息。如:乡村旅游可借智慧监控找寻旅游热点并进行营销,进行旅游产品的预订、支付以及评价,乡村旅游的游览、导航、导游以及导购等诸多功能。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現状

    2017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8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6%;营业总收入超74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6.2%。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旅游旅游人数占国内游客比重在经历2012-2015年的快速增长后,2016-2017年保持平稳增长。初步统计全国农家乐数量达到了220家,截至目前,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共38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共560个。

    (二)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近几年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但是配套的基础设施还远远不够。旅游区内的道路、停车场、旅馆、公厕等配套不足,管理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现代游客乡村体验,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农家乐和民居客栈的住宿条件不规范,卫生状况等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2)旅游资源缺乏整合。乡村旅游开发必须依托相关的资源进行,如当地产业、区位条件、旅游资源、市场发展等,以及政府主导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统一规划引导。旅游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必须具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虽然各村各寨都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民风民俗、建筑风貌、休闲农业、特色产品等,但部分乡村各自为阵,单打独斗,没有进行资源整合,缺乏吸引力和竞争优势。

    (3)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单一,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主,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睡农家屋、干农家活、买农产品,品位不高种类单一,体验休闲项目较少,产品深度开发不足,未能深入挖掘乡村农业旅游民俗文化内涵,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与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乡村旅游发展的季节性导致资源的浪费较大,淡旺季分化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乡村旅游产品的单一性、观光化发展以及发展中营销策略的不到位等原因所导致。

    (4)旅游营销手段落后。营销手段落后,价格体系不完善、销售渠道、促销方式相对单一,“互联网+”信息技术尚未全面展开。乡村旅游价格制定缺乏科学性和监管机制,定价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形成完整的价格体系,定价随意,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在销售渠道方面大多采用直接销售的方式,利用中间商渠道较少。广告宣传方式和手段过于简单,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互联网使用率不高,大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一)“农村合作社”模式

    “农村合作社”模式即“农户+农户”的乡村旅游初始阶段,又称自主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文化保留最真实、游客花费较少就能体验到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较适合农家乐的小规模乡村旅游。但是这种模式接待量有限、管理水平较差、旅游经济的带动效果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二) “公司+合作社 +农户”模式

    “公司+合作社+农户”开发,即公司先与当地如村委会或农村合作社进行合作,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游客的利益。公司主要是负责规划、开发、营销运营、培训等内容。合作社主要辅助协调、接待、检查、处理事故等综合性和指导性工作。农户主要是参与维护环保、日常接待等方面的工作。

    (三)“政府+公司+合作社+旅行社”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发挥了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使利益最大化。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个发展的大环境。旅游公司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合作社或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民俗表演、游览、接待服务工作等,并负责民居的装修装饰,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指导村民做好接待服务工作,保护乡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股份制开发模式

    在开发乡村旅游时,把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转化成股本,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企业通过公积金的积累完成扩大再生产和乡村生态保护与恢复,以及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基本建设。旅行社以公益金的形式投入到乡村公益事业,如导游培训、旅行社经营和乡村旅游管理等,维持合作社村民参与机制的运行等。同时,通过“股份制”的乡村旅游开发,把合作社村民的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村民自觉参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的保护,从而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商情报网,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2] 朱莉莉,刘非.“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