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要素研究 |
范文 | 王雪晶 袁立梅 本文以影响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内在基础要素为视角,依据各要素性质及在旅游业发展过程的作用,重点对关键性要素旅游资源与产品、政府职能、旅游市场、旅游交通等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提出构想。 一、研究背景 “旅游一体化”、“旅游协同发展”是旅游全要素协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旅游产品、旅游资金、旅游技术、旅游服务、旅游劳动力、旅游交通、旅游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通,最终形成统一的旅游大市场。京津冀区域内旅游资源赋存的丰度与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前列,无论是发展观光旅游、度假旅游还是各种特种旅游,都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产业因其综合性、关联性、带动性等显著特点,成为促进京津冀产业融合的先锋队,提升京津冀整体旅游竞争力、品牌力和生命力的有力举措。因此,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如何推进发展,成为需要优先破解的重要问题。 二、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现状 从2013年4月第一次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会议以来,京津冀区域的旅游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方在进行角力、博弈的同时,围绕区域间的旅游合作,仍然出台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已初步看到了成效。从三地旅游部门共同编制的《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京东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京东休闲旅游区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到《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区合作宣言》、《京津冀乡村旅游共建共享共识》、《京津冀旅游集散中心直通车同业协会项目合作意向书》、《京冀自驾游房车露营协会旅游战略合作意向书》等文件的出台,无一不彰显了各地政府寻求合作的努力和诚意。 截至2016年上半年,三地共开通班线化旅游直通车40多条,车辆近800辆,已全面覆盖环京津重点景区2;联合发布了旅游线路56条,并将适时推出京津冀统一的旅游电子地图;开通了系列京津冀旅游专列和40余条旅游直通车和公交车,发行京津冀旅游一卡通70万张;旅游资源交易平台挂牌项目230余个,总金额超千亿元,京津冀区域旅游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同时,三地联合打造了京东休闲旅游区、京西北旅游圈、首都西南生态与文化旅游发展带等区域内区县旅游联合体等,京津冀区域间的旅游合作正逐步走向细化、深化、多样化。 三、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要素分析 (一)旅游资源与产品 京津冀是我国旅游资源最富集、最具有比较发展优势的地区之一,集中了长城、故宫、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拥有国家5A级景区25处、国家4A级景区232处、3A级景区227处,旅游资源无论从等级、丰度、知名度与美誉度,均处于全国前列,同时,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类型非常丰富,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等相互交融,涵盖了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的8大主类。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依托类型多样、特色突出、集聚度高的旅游资源,三地旅游部门经过踩线、设计、论证推出了56条京津冀旅游线路,基本涵盖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主要的旅游资源和景点。此外,三地联合创建了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精品线路,并推介了京东皇家文化游、燕山文化体验游、泃河流域美食游、精品商务游、冀东抗日红色游以及地质科普游6条特色精品线路。这些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相互补充、各有特色,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品优势,促进了京津冀区域内旅游业态的连通度,对拓展共同区外市场、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后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中,应不断迎合游客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需求,积极开发、设计出新业态的旅游产品。 (二)政府职能 行政壁垒始终是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障碍,推进政府层面的合作是实现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京津冀区域包括两市一省,是最早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地区,从2007年三地旅游部门共同签署了《京冿冀旅游合作协议》起,到“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会议”的定时召开;京、津、河北省政府全面合作协议的签订,形成了三地间定期交流与磋商机制。分别就区域内旅游资源、产品、市场、信息、客源和利益共享问题展开了全方位合作,使各地政府间合作从纸上谈兵逐渐落实到了实质性的探讨和操作阶段,为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从三方目前的合作来看,京津冀区域内政府间的合作,呈现不断深化、细化的趋势,但仍以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秦皇岛等行政级别较高、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牵头为主,普通市县乃至乡镇间的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度合作。除以政府间合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外,各地政府应鼓励各地企业之间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引导旅游要素在区域内旅游市场的自由流通。 (三)旅游交通 京津城际高铁、京张高铁、京沈高铁的陆续修建,预示着京津冀区域高铁时代的到来,三地之间的“同城化”效应将更加显著,将构建形成诸多的具有“叠加效应”的“1小时经济圈”、“一小时交通圈”;首都第二机场的建设将缓解航班“空中堵车”的常态化问题,河北秦皇岛、张家口、唐山、邯郸、承德等地也都在加快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北京“七环”高速公路大部分建成,高速公路将重要城市全部接通,立体交通网络构架已经初步显现。同时,到2015年6月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保有量为6000万辆左右,这对区域内居民的出游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现代化、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极大拉近了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心理距离,交通方式的变革也将深刻影响到居民出游方式、旅游理念、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四)旅游企业 在一个合作区域内如果没有一批实力雄厚、能在海内外市场上广泛布点的大型旅行社、饭店、交通、景区企业,那么,这个旅游协作区也很难有大的发展3。京津冀区域常住人口有1.1亿左右,京津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河北达到5000多美元,共拥有私家车6000多万辆,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6亿人次,具有旅游业协同发展的诸多优势条件。旅游业是京津冀旅游发展的主力军,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中的投资主体、运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主体。在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加快以酒店、旅行社、景区为代表的旅游企业合作机制的建立。 当前的京津冀区域旅游业的合作尤其要推动一批实力雄厚、有规模效益的旅行社的合作,推动旅游综合服务的整合,推动京津冀区域旅游经典线路的研发开辟,实现旅行社的集团化、网络化。应鼓励支持旅游企业通过横向联合或纵向兼并,加强旅行社、饭店企业内部间的协作,以及旅行社业与饭店业、交通业、景区业的合作,进行系列化、集团化扩张,从而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形成有机的产业链,获取区域旅游经济结构、收益的最优化。 四、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构想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和政策保障。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应突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注重制度联合与机制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在旅游营销、旅游品牌、旅游要素的流通等方面继续进行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各地应根据各自旅游资源赋存条件、功能定位、旅游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差别化发展。 (作者单位:1.哈尔滨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2.河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人文与商学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