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四级”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范文

    李自更

    

    

    实践教学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非常必要。以“四级”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具有理论的指导,而且有厚实的实证支撑,也具有系统性。以之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能较好地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理论教学无法取代的作用。然而,受困于师资、教学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型极强的专业,也与其他应用型专业一样,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作用也没能真正发挥出来。究其原因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普遍存在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理解不统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缺乏科学系统的依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缺乏有机联系,只是一些实践教学环节松散的叠加;实践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因此,笔者在借鉴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肇庆学院实践教学的实际,总结出以“四级”能力培养为主线,系统地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做法,抛砖引玉,望学术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体系是进行实践教学的纲领或者计划,然而,目前高等院校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构建的理论研究却比较薄弱。对这一问题理论探讨的薄弱或者滞后,导致实践教學体系的构建出现随意性和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盲目性。当前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的理解不统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缺乏科学系统的依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缺乏有机联系;实践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一)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的理解不统一

    要精准地理解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就必须先熟知实践教学的含义。根据《教育大词典》对实践教学的解释,它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总称,这是国内学者较早地对实践教学内涵的表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经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因此,研究高等教育的实效性、实践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内在联系,也越来越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实践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也随之深入,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被广泛使用。

    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它是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纲,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制订教学计划时,设计辅助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或者独立设置社会调查、实验实训、专业考察以及专业实习等实践课程,建立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互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广义的观点认为,实践教学是一个包括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的有机整体,即涵盖了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要素。

    即便是国内高校多数学者认同这一观点,但在实际探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时,一些学者仅从狭义的角度出发论述其内涵。汪景强认为,按照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各阶段要求的不同,可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分为:认知实践教学、课程模拟教学、实训课程教学、生产实习教学和管理实习教学等层次。佘伯川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由认知实习、教学实验、专业实习和第二课堂四个子系统构成。也有些学者对此不作区分,笼统地理解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邹亮在论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点内容是: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吕妍则认为,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指导思想、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加强实践教学评价5个方面的内容。由于理论上对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的理解存在分歧,因此,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实际制定实践教学体系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多数高校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肇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例,其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2016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新版本)为基础进行修订,修订后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仍是指实践教学内容本身,对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其他要素涉及较少,甚至没有考虑。据此制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于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涉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考虑较少,实践教学活动缺少基础条件、管理制度和保障条件,因此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缺乏科学、系统的依据

    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依据来看,多数高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主要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践教学要求,至多吸取一些过往的实践教学经验。当然,这与目前高校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有关。尽管对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学术界以及各个高校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仅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一依据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常处于动态变化中,尤其是对应用性强的学科专业而言,在制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深入社会行业做深入调研,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需要的人才。因此,仅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标准制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既不系统,也不全面,当然也不科学。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缺乏有机联系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应由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即使是从实践教学内容本身来看,各个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有机的联系,仅是对行业技能简单机械式的模仿和专业理论重复式的验证,而设计型、综合型和探索型的实验实训较少,实践教学体系各要素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和有机配合。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内容不仅从实践教学的时间上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而且从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具体时间的安排上都缺乏有机联系;实践学课程之间既缺乏系统性,也缺乏层次性。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也缺乏层次性,未能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操作能力,更遑论其他要素之间具有有机联系了。

    因此,实践教学的整体合力优势难以发挥。甚至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存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同质化的现象,难以区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实,二者之间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明显不同,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理念和能力的行业管理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娴熟专业技能的行业技能型人才。

    (四)实践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非常严谨的事情,应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确定的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确定。实践教学课程的实施应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性来操作。然而,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实践教学课程来看,只是一些实践教学环节的松散叠加,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同时实践教学内容也不充实。以肇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为例,参见表1。

    从表1中可知,虽然设置多达10余门实践实训课程,共计38个学分,占整个专业学分的24.5%,所有实践课程(含通识课实践和课程实验实训)占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30.8%,并分散在不同学期进行实践实训,有一定的层次性,但如果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达到社会行业需要的人才需求标准的角度考虑,除规定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外,一些实践实训课程的设置还有待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安排既存在一定的重复性,也有相互联系之间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时间也不平衡,有的学期仅安排1次,有的学期安排多次;毕业实习時间仅安排9周也是不够的,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标;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略显不足。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依据

    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活动,包括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如学校教师、学生、实践教学条件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这些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要素,依据系统理论,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而不是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要素,舍弃其他要素就行的。

    (一)系统理论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由其参与的各个要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其实践教学是一个有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其下有不同的、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所以在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就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参与实践教学的各要素,及其在实践教学的影响,而不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立论的唯一依据,还要深入了解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需要征求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系统、全面地综合各要素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基本要求,这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专业人培养目标如何实现,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到也必须做到的事情。实践教学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重要依据。

    (三)行业职业能力

    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和满足行业需要,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无视社会行业的需要。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对社会行业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即高校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要充分考虑与社会行业的契合度。尤其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更需要了解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要在充分调研旅游行业的基础上,找准旅游行业需要哪些必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之作为制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按照人才成长规律系统地设置相关实践教学课程,有计划地分步骤实施。

    (四)毕业生反馈的意见

    学生作为学校培养的终端产品,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尤其是实践教学开展的情况,无疑具有重要的发言权。因此,学校制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也必须广泛地征求毕业生的意见,尤其是征求最近5年内毕业学生的意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将其汇总整理出来,将其中合理的建议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三、“四级”能力的内涵

    目前,高校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四能四会”模式、“职业能力”模式、“五能四促”模式等)。这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有益探索,对肇庆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启迪和借鉴价值。

    “四级”能力是肇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中积淀,经过提炼而形成的一种应用型人才能力形式,从培养模式角度,它也是一种“四级”能力培养模式。作为地方高校的肇庆学院,素来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是其一个应用型较强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秉承学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对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长期致力于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重视建设校内实验室实训平台,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主动到旅游行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人才状况和职业能力需要,并对近5届毕业生进行访谈,发放实践教学调查问卷,主动搜集毕业生的反馈意见,逐渐探索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即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四级”能力。

    肇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四级”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具体为:第一级基本技能能力,第二级专业技能能力,第三级综合技能能力和第四级创新能力。基本技能能力就是指,通过相关学科和学科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应用能力。具体而言,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软件应用和操作能力,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等。专业技能能力是指,通过相关专业基础实践课程实训,培养学生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应用的能力,即通过开设模拟前厅与客房实训、模拟餐饮实训、导游业务实训、服务礼仪实训、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和旅游信息化管理实务实训等专业基础实验实训课程,培养学生胜任旅游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是指,通过相关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训练,培养学生应该具有的专业综合技能的能力,即通过专业综合技能实验实训课程、专业实习(亦称毕业实习)、旅游产业调研、专业考察等综合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比较熟练地胜任旅游行业工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发现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例如,可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各类专业竞赛、项目立项与论文发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等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级”能力中的第一级能力是基础,这既是继续学好专业的基础能力,也是通用能力或称之为“可迁移能力”;第二级能力是在第一级能力基础上的深化,是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第三级能力是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也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职业岗位能力之一;第四级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最高阶段,这也是未来从事行业工作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打开工作局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四级”能力,从纵向维度看呈上升阶梯状,只有先掌握了前面的基础能力,才能有后续能力的提高,不能倒置过来。学生在大學四年时间内,只有按计划循序渐进地通过不断训练,才能逐渐具备这“四级”能力,而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两次训练就能达到人才成长的目标。从横向维度看,他们之间也有交融,不能简单地把他们之间割裂开来,在掌握第一级能力的基础上,对其他三级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纵向按级次训练,如果前面能力还没有掌握,学生可以继续训练,直至掌握这些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训练时与其他能力训练进行比较,以便提高训练质量,最终达到掌握“四级能力”的目标。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性本科院校(肇庆学院为广东省首批应用型示范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立足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接行业产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高校要从相对封闭的学院模式,转变为主动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对接地方产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肇庆学院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基本制度,以行业、企业、学校深度合作为路径,通过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结合各种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构建一个以“四级”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具有系统性、规范性、整体性和操作性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旅游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目标体系,二是内容体系,三是保障体系,四是评价体系组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既涵盖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又包括具体的目标,既规定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向,也是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当然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定位必须慎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训练职业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重点,以学生养成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职业行为为主线,使学生成为能够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级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主要为: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4个子目标。这4个子目标与培养学生的“四级”能力是一致的,由于前文已经论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落实,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组织方式和方法等,这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在目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相关实践课程,如学科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以及行业市场调查、专业考察、创新创业实践、专业实习、“三创”项目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具体分解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分步骤、梯次实施,从而构建起全过程、完整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即对学生“四级”能力培养)的关系见表2。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实践教学顺利实施和运行的保证。实践教师队伍、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规章制度等,是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1.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既具有专业理论和行业实践经验组成的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结合各院校的经验和肇庆学院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教师应该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实践教学教师既要具有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学校实践教师一般应从资深教师中选拔,行业教师应由5年以上管理工作的经理以及以上管理层组成。实践教师队伍组成后还需要加强建设。从学校而言,教师具有专业理论优势,教学经验丰富,但相对缺乏行业经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按计划送教师到实践教学合作单位进行轮训,肇庆学院还借着“万里豪程项目”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积累行业经验。从行业而言,行业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但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够系统,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应由校企合作双方组织教师定期交流,或者到学校进行短期速训,优势互补,进行动态管理,实行淘汰机制,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都不满意,就必须调整教师,以便建立一支专兼职人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

    2.校内实验室实训平台建设

    校内实验室是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校内实验室有专业实验室平台和校内综合实训平台两个组成部分。专业实验室是专业课程实验的重要场所。专业实验室建设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分步骤、按计划进行建设。一般而言,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基本上应有导游实验室、旅行社实验室、客房与前厅实验室、餐饮实验室和旅游信息管理实验室等组成。校园综合实训平台也是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也应引起重视,例如可以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双创基地和校园活动等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立以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实践教学基地,健全管理机制,这是做好校外实践教学工作的前提。虽然校企双方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目的和出发点不同,但只要双方本着互利共赢的意愿,找到双方的共同点,搁置差异,求同存异,这样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就能持久。为建设好实践教学基地,必须经双方协商选拔得力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购置必要的设备,改善培训条件,这也是必需的。双方管理人员除了进行实习合作沟通协商,还应进一步探讨其他合作模式和内容,如企业员工培训、学校教师岗位见习,组织论坛、做讲座等,以丰富双方合作的内容,增加合作友谊,以利建立长久的合作机制。

    4.管理制度建设

    管理制度是确保规范有序开展实践教学的制度前提。从实践教学运行情况来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组织、运行和制度建设三方面的内容。实践教学组织是指,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制定的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办法和措施,如规定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和實践教学实施流程,制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职责和实践教学学生守则,规定实践教学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运行主要是指,各教学单位(二级学院或者专业系)对实践教学进行的过程管理,如系统制订专业实践教学方案;详细规定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课程设置、学分和教学进度等内容;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制定实践教学奖惩办法等。管理制度建设主要是制定一系列关于专业认知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此外,要确保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必要的教学经费投入也必不可少。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实践教学效果检验考核的指标体系。现有实践教学评价指标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不便于操作,难以实施。以之作为评价学生实践教学的方式未免失之公允,也不全面。只有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及时诊断学校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把握实践教学方向,改进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规范化、科学化;进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准确地评定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应从多维度、系统性的角度,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是指,对实践教学对象的考核要有参与实践教学的各要素均参与评价,具体而言,就是由专家考评、实习企业考评、指导教师考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让服务对象参与评价,采取多维度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方式做到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方式,应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能够量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学生资格证通过率、人均实践教学经费比例、校内实验室设备利用率、实验教学分组情况、参加学科行业协会竞赛的参与人数和获奖比例等;而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建设规划和毕业生综合评价等指标,则易于采取定性评价的方式。

    3.评价全程化和系统化

    评价全程化和系统化就是指,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过程、实施保障条件和教学效果等环节,对实践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把实践教学结果评价与实践教学过程评价结合起来。

    五、结语

    由于实践教学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非常必要,也非常急迫。以“四级”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是准确地理解实践教学体系内涵、肇庆学院长期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的结果,也是进行大量行业调研和征询学生意见的产物。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具有理论的指导,而且具有厚实的实证支撑,也具有系统性。以之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能较好地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