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水族端节旅游创新开发研究
范文

    刘剑 潘洪泽

    “端节”是水族人民最具特色的传统民俗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端节逐渐成为三都发展文化旅游、民俗旅游重点包装和推广的旅游产品,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端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章以三都水族端节为研究对象,基于端节的开发价值及实践困境,探寻进一步推动端节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一、研究缘起

    “端节”也称借端、吃端或过端,是属于水族自己的新年,同时也是水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至十月举行,此时段正值水历的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即岁末岁首,故端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族的端节是以水书水历推算出来的,端节从首批至末批,延时49余天,被称为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特色浓郁的年节。水族端节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水族简史》记载,水族的历史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在殷商亡后开始从睢水流域举族南迁,融入到百越族群中。公元前221年,秦定六国后,开始举兵征服岭南地区,促使水族先民再次迁徙,水家先民沿江而上到达都柳江上游地带繁衍生息。但因当时人们对环境开发能力有限,迁徙的人口众多,当地容纳不下,于是大家分散各地安家落户,并互相约定三年后谷熟时再次相聚。三年后分居各地的水族先民带着当年丰收的庄稼在三都团聚,正遇官兵前来抢占庄稼和耕地,水族先民顽强抵抗,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逼退了前来抢占地盘和粮食的官兵,活着的水族先民将战死的水族同胞进行安葬,并用带来团聚用的各类粮食祭奠亡灵。从此,每年逢水历年底,大家都会带着当年丰收的粮食瓜果聚集在一地,祭奠为保卫家族而献出生命的先民,同时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诸如祭祖、赛马、杀猪宰牛等。过端节期间,各村寨铜鼓喧天,彻夜通明,水族人民挽手互邀,同贺新年,好不热闹。

    关于端节的学术研究,目前已有不少学者予以关注并公开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从知网数据库检索结果来看,潘朝霖是较早关注水族端节的研究者,他在《端节:水族的盛大节日》一文中对端节进行了详细介绍,但缺乏学理性的分析。此后,渐有研究者对水族端节开展相关探讨。如邝福光在《水族族源初探》一文中介绍了水族端节的由来,并由水族端节延伸探讨了水历这一特殊的历算法;韦忠任对包含端节在内的水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罗春寒从民间传说的角度,探讨了水族端节和卯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本质区别及变迁情况,有助于后继研究者详细了解水族端节;梁传诚对水族端节民间赛马的民族特色、竞赛方式、社会价值、发展过程,及与其他民族民间赛马之比较进行分析论述;黄胜关注了水族端节的教育功能,认为端节对水族人民来说具有深刻的伦理道德教育价值、知识与智慧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及和谐教育价值,这些价值需要给予挖掘并好好利用。关于端节的学术研究成果不少,尤其是近十年来不少学者从不同层面对水族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对端节进行生产性保护或开发利用的研究不多见,这不得不说是水族端节研究的一个遗憾。因此,本文关注旅游经济背景下三都水族端节的旅游创新开发问题。二、加强水族端节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进一步丰富端节文化多样性,提升端节文化活力

    端节自身具有娱乐性、竞技性和全民参与等特征,是水族人民喜获丰收的主要庆祝仪式之一。如今,随着乡土旅游及民俗旅游的兴起,三都地区的水族也被动或自觉地改变端节的文化初始表现形式,如赛马不再像以前那样争强好胜,更多的是以娱乐为主。传统节目中有唱山歌、斗水歌、爬山比赛等节目,如今为吸引游客又新增了斗鸡、斗狗、斗牛等竞赛项目。无疑,以民俗旅游发展为契机,深入挖掘端节文化的内涵,加强端节文化的旅游开发,积极主动吸收新的、适合市场需求的文化要素注入其中,有助于丰富端节的文化多样性,在为游客提供视角享受的同时,还可满足其文化认知权利。

    (二)促进水族地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端节是一项集体民俗活动,其文化场域宽广,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村寨,而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水族民众都会集中参加。过端地区大多是以一个宗族为主,血脉相连,互相往来加深血缘关系,同时四方客人和亲朋好友的走动也体现着与外族的情谊和团结。将端节文化进行旅游创新开发,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水族地区文化產业的振兴与发展,进一步凝聚了更多水族同胞从事端节文化的展演及其他文化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水族民众的文化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为端节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动力和支撑,使处于衰落危机的端节重新散发生机,推动了端节活态传承与发展。

    (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对“端节”进行深入挖掘、包装,使其融入旅游业的发展大潮中进行创新开发,能够吸引更多水族人民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到旅游产业经营中,这本身便符合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要求。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能力强。在旅游活动中,游客不仅仅满足于游山玩水,更希望能够体验传统原始的族群生活,感受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端节及其系列文化要素,能够迎合消费者的文化大餐需求,开发利用价值巨大。在文化旅游这个方兴未艾的产业中,能够带给旅游从业者的经济收入远远大于其从事农耕生产的收入。因此,通过发展旅游经济代替传统的农业经济,能够将端节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进一步推动水族聚居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培育新兴产业及经济增长点,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端节民俗文化旅游创新开发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的、地域性的特色民俗活动,端节自身所包含的系列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赛马、对歌、杀猪宰牛等带有明显娱乐性的活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求娱、求乐的心理需求,是符合现代旅游经济发展需求的文化大餐。经过市场化开发的端节,将通过参与体验与端节相关的系列民俗活动,让广大旅游者感受到水族人民的民俗风情,获得难忘的审美感受,进而推动端节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三都水族端节旅游开发的实践症结

    当前,对端节的开发利用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运行模式。从实践来看,当地职能部门主要通过端节期间举办一些大型的公共活动吸引游客,抑或将端节的赛马、唱歌等内容拆分到某一活动中进行舞台展演。这些实践不仅不能为端节的旅游开发带来理想的经济收益,而且可能会对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端节民俗文化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也得不到保障。总的来看,三都水族端节的旅游开发实践存在三个方面的困境。

    (一)民众缺乏对端节的开发利用意识

    对乡土文化或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旅游开发利用正方兴未艾。纵观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已融入旅游经济发展浪潮中,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三都作为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丰富深厚,极具地域性和民族性。端节作为水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具有理想的开发利用前景。遗憾的是,不少水族民众没有看到端节蕴藏的商业价值,缺乏对自身传统优秀文化的开发利用意识,甚至认为发展经济是政府操心的事情,与老百姓无关,对端节的保护及开发利用表现出漠不关心、敷衍了事的消极心态。

    (二)端节的旅游创新开发缺乏顶层设计

    水族人民是创造和传承端节这一传统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端节旅游创新开发的具体实践者。诚然,水族人民在端节开发利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民众缺乏对端节开发利用的宏观把控能力,这就需要政府为端节的旅游创新开发提供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尽管当地政府已意识到对端节进行旅游创新开发的重要性,并且已进行了部分实践。但不论是资金支持还是政策倾斜,地方政府仍有不少工作需要进一步夯实。

    (三)县域内旅游基础设施普遍滞后,制约端节旅游创新开发

    旅游基础设施的滞后主要表现“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三都自治县地处地处“月亮山、雷公山”腹地,县内虽有省道206线、国道321线、夏蓉高速和贵广高铁横贯,但不少水族聚居村寨交通运输条件仍显滞后,对沿海一带的客源吸引力不足。此外,各乡镇、各村寨旅游服务设施落后,缺少优质的餐饮和住宿设施,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加的旅游消费需求。旅游基础设施的滞后难以为当地带来稳定有增的客源,在很大程度上自然制约了端节的旅游开发。四、水族端节旅游创新开发的思路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地区具有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因此,端节文化旅游开发上要体现地域性和独特性,要重点突出端节活动,同时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农耕文化、山水风光、田园景色和建筑特色等元素,让游客在参与端节活动的同时,又可以体验民俗风情,感受民俗氛围,将浓厚的文化内涵尽情向游客展示,给予游客新鲜感,满足游客在其他民族地区旅游未享受到更高层次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盛宴。

    (一)建立端节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特殊形式,其对展示民族传统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俗文化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可通过建立三都水族端节民俗博物馆,借助图片、文字、实物、音视频、3D技术及现场展演等多种形式,呈现水族端节的系列民俗活动。端节民俗博物馆的建立,既可以让端节文化的旅游开发能够有固定的场域开展,又让游客能够在不过端的情况下通过视角感受端节文化的独特魅力。尽管这在场域上有悖于水族过端的原生态表现形式,但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基本要求。

    (二)构建水族民俗文化村集群

    实踐证明,分散独立的水族民俗文化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景点重复、缺乏创新、盲目竞争、留不住游客等弊端,同时也为县域内带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村落是端节这一传统文化具体开展的文化场域,端节的旅游开发离不开村落的发展。对此,全县应加强组团发展意识,将多个村寨乃至整个县域内的水族聚居村寨整合成为一个集群发展的集团,充分发挥不同村寨之间的在自然与文化生态方面的独特性,划定端节展演核心区,扩大水族民俗文化观赏的空间和时间,让外来游客在不同村寨之间感受不同的文化盛宴。组团发展既能够对端节这一具有时效性的水族文化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同时也构建了县域内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机制。

    (三)建立水族民俗文化街

    民俗文化街区是指整个街区的建筑风格、文化生活、商业业态、经营管理寓于民俗文化的氛围中。尽管三都县已有水族民俗文化街,但过度商业化,对水族文化的推介作用有限。水族民俗文化街的建立应重点突显四个特征: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穿越性。除了要突显水族的传统特色文化,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民俗文化街的理念要让游客既感受到现代化的生活气息,满足日益增长和丰富的旅游消费需求,还要让游客体验到传统原生态的水族民俗文化,犹如时空穿越一般,身处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境遇中。

    (作者单位:1.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2.三都水族自治县财政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