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巴山原乡”定位下城口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范文

    刘利红

    一、追根朔源,探索我国历史上的农文旅融合

    (一)农“生”文

    因农业诞生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源泉。其所崇尚的天人合一,如“天地與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都是劳动人民长年劳作的智慧结晶。此外,所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如惊蛰、清明、小满、芒种与农事时令息息相关;且古代传统节日如寒食节、七夕节、腊八节,都以协调人与季节物候的关系为核心,遵循农耕活动的时序,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二)文“兴”旅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同时期的出游,都注入了时代的、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外出求学,为“游学”,异地做官,为“宦游”,僧侣出游,为“游方”……孔子劝弟子们“游于艺”,宋人赵顺孙认为,“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而旅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其一含义为客也,仅指人们空间的移动行为。但其被赋予艺玩物适情等文化元素后,就从单纯的行走变成文化相随的旅游。

    (三)旅“助”农

    乡村游早就存在以农立国的传统中国。《诗经》记载:“士与女,殷其盈矣。”春秋时期,以登高踏青、男女相会为主题的上巳节广为流行。而山水田园、聚居景观、民风民俗、遗址遗迹、寺庙道观成为乡村游的热点。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便是证明。

    (四)农文旅相生相伴

    不管是农文的相生、文旅的相融,还是农旅的相交,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农业是农耕文明的源泉,农耕文明是农业的结晶,旅游是二者的承载,正是由于三者的结合,所以流传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千古佳句,也造就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旅游胜地。二、立足当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借鉴

    (一)国外模式借鉴——日本mokumoku农场“六次产业化”模式

    所谓“六次产业化”,就是通过鼓励农户开展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在这方面,日本mokumoku农场值得参考。

    mokumoku农场以亲子教育为出发点,以家庭为主要需求群体,内设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购物四大区,满足家庭度假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需求。该农场的成功在于:一是精准的定位,农场主客群是12岁以下的亲子家庭,所以农场内的设施、体验活动针对这些年龄段孩子设计;二是丰富的体验项目,农场内有啤酒工厂、学习牧场、手工体验教室、猪主题馆等,孩子们可以聆听饲养员讲课、学习挤奶、喂食小动物、制作香肠;三是清晰的分区,农场四大区域不同,体验项目不同,游客始终处于“新鲜”状态;四是场景体验式的销售,销售商将加工产品的店铺包装成主题馆,如叉烧肉主题馆、香肠主题馆,游客既可参观食品制作流程,也可动手参与;五是可溯源的产品,农场与周边农户一起合作,向消费者提供新鲜蔬菜,同时提供产品的种植农户照片与姓名;六是周到的细节考虑,如设立哺乳室、农户介绍、富有童趣的标志等,以满足游客的临时需求;七是高度融合的产业链,mokumoku农场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将其产业的各个环节嫁接到旅游活动中,实现了无缝融合,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增值链。

    (二)国内模式——江苏无锡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田园东方”位于“中国水蜜桃之乡”——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该项目以“田园生活”为目标核心,通过“三生”“三产”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一体化发展。其成功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选址的科学,阳山镇不仅拥有优越的生态自然景观,而且镇内有以“大小阳山”为核心的旅游度假产业,且交通四通八达;二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田园风,项目选址于拾房村旧址,并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保留了村庄内的古井、池塘、原生树木,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村庄的自然形态;三是空间布局的超前,设计者将农田及种植、水域及灌溉、池塘及养殖、村庄及居住、道路及交通五大部分田园基底要素,与未来发展需要的乡村空间、田园小镇空间、有机高效农业生产展示空间的布局相结合,探索城市的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向“乡村”空间渗透;四是打造鲜明的板块。“田园东方”通过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建设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将农林、旅游、度假、文化、居住融为一体。三、结合定位,城口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可为”优势和“待为”空间分析

    (一)区位优势与交通限制并存

    城口县区位优势突出,向北425千米进入西安市,到达“一带一路”路上丝绸之路起点,向南250千米进入万州区,融入长江航运网络;向西南400千米进入重庆主城,到达“渝新欧”中欧班列起点;向东645千米进入宜昌市,到达长江中游自由贸易区。可以说,城口在推进重庆“两点”“两高”定位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但就是这样的“门户之城”深受交通限制之苦。民间有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城口始终没有快富的原因之一在于既无高铁也无高速。

    (二)资源禀赋与财政依赖并存

    城口有两个色调:一个是“绿色”,另一个是“红色”。“绿色”在于城口是重庆的生态大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0.3%。“红色”在于城口革命文化底蕴深厚,是重庆市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城口是生态大县、红色大县,但同时是贫困大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尤为突出:经济体量全市最小、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大交通条件全市最弱,财政依存度全市最高……“三最”为招商引资、招人引智等方面带来了瓶颈性制约。

    (三)星星之火与未成燎原并存

    城口县这几年特色农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既有中锋、山羊、山地鸡养殖,也有板栗、核桃、药材种植;既有时令蔬菜、食用菌、苦荞栽培,也有猕猴桃、车厘子、草莓采摘,“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增收致富的希望。但是受限于“鸡窝地”“巴掌田”的地势条件以及乡镇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联合,导致特色农业发展总量偏小,整体竞争力偏弱,重复发展的现象较为明显,出现县内供过于求、县外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

    (四)项目有余与融合不足并存

    城口境内既有生态旅游景区,也有红色旅游景点;既有河鱼“农耕文化”体验天堂,也有北屏草莓采摘樂园;既有岚天的观光农业,也有方斗坪的原始村落……城口境内不缺农业发展、旅游项目、文化资源,但缺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资源。城口县不缺融合硬件,缺少像mokumoku农场与“田园东方”那样的集餐饮美食、观光旅游、休闲体验、度假住宿、商品购买一体化发展的经营理念。

    (五)高质产品与定位不明并存

    城口县的高质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高质农产品,诸如蜂蜜、茶叶、山地鸡、天麻等;另一类是高质旅游产品,诸如金秋彩叶、山神漆器。由于缺乏对外宣传,受限于交通,这些高质产品目前绝大多数“嫁本地”,但是伴随“一带一路”的推进,他们必然会“走出去”。目前,当地对这些高质产品销售定位不明,导致宣传、品牌创建、产品提档升级不明。四、因势利导,城口县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一)打通命脉,融入“两地”发展

    城口应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利用G69银白高速、渝西高铁开建之机,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着眼承启东西、沟通南北、通达江海,加快向东向北向南的大通道建设;对内,强化县际、乡级、村级毛细血管的通畅,推进构建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在此基础上,拓展农、旅、文发展空间,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门户之城”作用,积极融入西安陆上经济走廊、重庆“一带一路”大光圈建设、宜昌长江中游经济带发展,使产品、产业既“出得了山”,也让人才、人流“进得了山”。

    (二)汇聚资金,深挖“两色”资源

    农文旅融合发展,首先,需要资金,就城口县的财政情况而言,单靠政府投资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我们应该学习借鉴“一带一路”的融资模式——PPP模式,即公私合营,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其次,借鉴“田园东方”投资和收益与农民挂钩模式,即让农民主动参与民宿建设、加入项目管理,并取得分红收益,发挥点滴汇聚江海的力量。最后,深挖“绿色”与“红色”资源。借助土城老街印象、坪坝战斗遗址、山神崇拜文化等,把城口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民俗文化有机串联,讲清楚他们的逻辑关系,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于当代生态绿色发展。

    (三)内外协作,打造“两方”货源

    城口“九山半水半分坡”的地形地势现状,使大规模种植并不现实。但为了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产品,赢得市场青睐,就必须加强县内、县域合作。一方面,要打破行政壁垒,在干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等产业发展方面,加强乡与乡、村与村的合作,形成适度规模,这样有利于把农业种植嫁接到旅游项目中,形成商品即风景的格局。另一方面,城口周边区县,如万源、巫溪、巫山、镇巴、镇坪等在气候条件、土壤结构、种养产品上与城口有相似之处,根据逐利本性,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加强与周边区县的合作,把这些区县打造成城口商品的供货地,从买遍区县到卖遍全国。

    (四)整合产业,实现“三者”融合

    传统农业重供给,现代农业重商品、风景、口碑。城口农文旅融合之所以不到位在于农业仍停留在供给上、旅游业仍停留在看上、文化业仍停留在口口相传上。现代旅游业要取得长效发展,一要有看点,二要有卖点,三要有体验点,既要让游客记得起乡愁,玩得了童真,还带得走“农村”。而要满足这 3点的需求还得从农业、农村着手。要借鉴“田园东方”的开发模式——先确定目标核心,再围绕目标选址,最后进行模块化打造。尤其是模块化打造方面,要学习mokumoku农场将休闲娱乐区放在核心区域,餐饮、住宿、销售3个区散落周边,形成辐射,最终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一体化发展,让农业种植景观化、农事体验产业化、农村居住特色化、农产品销售链条化。把农业各个环节嫁接到旅游中,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品牌文化。

    (五)明确定位,打造“两端”品牌

    高质产品要走出去“嫁外地”甚至“嫁老外”,首先要明确是“嫁高富帅”还是“嫁平民”。其一,精准定位产品面向的人群,根据不同的客户群,有差别地抓包装、抓品牌建设,使产品既可大众化也可高端化。其二,根据生产规模确定该产品是普通品还是奢侈品,也就是说出生不同、定位不同。比如,城口的山神漆器、岩儿、蜂蜜、天麻、羊肚菌等产量不高但质量很高,适合走高端路线。其三,产品要走得好、走得远,还需锣鼓喧嚣,高唱“我家姑娘要出嫁了”,即做好营销宣传。“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远去,现在是“王婆卖瓜”的时代,除了比产品,还需比宣传,所以要借力营销团队,精准选准宣传路线,提高优质产品知名度。

    (作者单位:中共城口县委党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