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践与思考
范文 刘雪君
摘 要: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图书馆应该利用这一基于,提升智慧服务能力,促进转型升级。本文介绍了“互联网+图书馆”的基本定义,并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从而提出“互联网+”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服务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通讯方式从有线电话和有线通讯过渡到以无限通讯代表的各种移动终端,我国的互联网上网人数从此开始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电信市场和网络市场掀起了新一轮浪潮。在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以加大对互联网产业的扶持,习近平主席也在调研中再一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种“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形式也不断发展壮大,而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也成为当下图书馆创新的一种新方式。
1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基本概念
1.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一般来说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后产生的新事物,这样的结合使得传统行业能在新的互联网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互联网+”中的加号代表着在新生事物中是以互联网为主导和手段,传统产业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得以发展壮大,传统行业只有有了互联网的加入,才能适应当下的社会潮流和社会需要,展现出自身应有的实力和特色。
1.2 “互联网+”图书馆
图书馆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服务产业,其面对的是各个年龄阶层的公民,从图书识字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得相应的资源。图书馆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社会的公共财政支撑,故其发展过程中更应该探索如何为社会公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而“互联网+”图书馆则是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与传统图书服务业相结合,使图书馆给公民带来更大的便利,而传统图书馆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互联网相融合,也是其应有趋势。[1]
2 “互联网+”浪潮给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影响
2.1 激发传统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手段发展自身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研究显示,有70%的公民选择自主购买纸质书籍,而有43%的公民选择向他人借书,愿意去图书馆借书的公民低于20%,而我国所有图书馆的利用率低于50%,这一数据远远低于美国图书馆230%的利用率。我国图书馆利用率及进馆人数逐年减少,导致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慢慢在社会发展中被忽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日渐弱化,公民在阅读获取渠道上往往愿意从图书馆意外的地方进行获取,这并不是由于我国缺乏对图书馆的投入和管理,更不是由于我国图书馆规模较小,藏书数量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图书馆服务和书籍的发展不适应不断涌现的网络浪潮,数字时代和网络时代给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公民往往选择手机阅读,通过微博获取新闻和信息。从图书馆获取书籍和信息,往往需要上门办理,且找书和借书的过程也相对耗费较多的时间,这与当下的碎片化阅读的要求格格不入。在风起云涌的网络时代,图书馆只有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满足公民在网络社会的要求,才能真正凭借互联网的发展,给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让读者依靠移动媒体就可以访问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甚至整个世界的图书馆资源,这就是“互联网+”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
2.2 改变网络时代中读者的阅读习惯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数字阅读这一阅读方式不断发展壮大,五十岁以下公民的数字化阅读比例已经超过90%,同时,这座数字阅读也逐渐开始蔓延到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身上。在数字阅读中,手机阅读的发展尤为迅速,当前我国人均阅读时常已达到半小时。由于这种手机阅读通常是免费的,所有缺乏相应的审查和管理机制,内容参差不齐,其主题往往使心灵鸡汤,白话故事,杜撰的名人名言。图书馆往往在对书籍的选择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其知识性也更复合国民需求,由于具有严格的审查机制,图书馆中的书籍往往更具有内涵和阅读价值。所以在当前网络浪潮下,图书馆更应该发挥其价值,发挥其阅读导向作用,鼓励公民寻找更加适合的阅读书籍,只有吸引公民的阅读多向图书馆发展,才能提升公民素质,培养公民正确的阅读素养。
2.3 推动传统图书馆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是将互联网的平台优势与传统图书馆的书籍资源结合起来,使图书馆焕发出新的升级和活力。在过去几年中,互联网+传统集市发展成了淘宝,开辟了线上交易领域;互联网+传统招聘发展成了智联招聘平台,使人们找工作更加便利;互联网+银行网点发展成了支付宝,构成了网络金融。如果传统的图书馆能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发展网络战略,利用庞大的云端数据库使传统图书馆向多媒体图书馆转型,加大全国各地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互通,发展无线交流。[2]同时,建立相应的线上阅读服务方式,迎合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馆必当脱胎换骨,重新焕发生机。
3 对我国“互联网+”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的建议
3.1 利用新技术丰富数字资源建设
第一,将互联网技术引入传统图书馆,并加以推进数字资源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图书馆这一公共社会建筑来源已久,其传统的发展方式就是增加自身馆藏量,但由于纸质书籍不易保存,馆藏时间较久的纸质书籍往往受到损坏,且其数量往往较少,故导致最后无法向外借阅。图书馆在建设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类别科目,筛选出高价值的书籍,并将此类书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复制,使其可以在其他终端被阅读和保存。最后,还可以将这些扫描后的电子书籍储存到网络云端,实现共享,以传统图书电子化的方式恢复传统图书的生机,并增加其的被阅读率和利用率,更好的实现图书馆书籍各种形式的流通。
第二,依据读者的不同需求建立不同种类的网络数据库。图书馆可以设置相应的调查报告,或者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分析读者最长借阅的书籍和种类,流通率较高的书籍,常用的工具书,读者在图书馆搜索引擎上最常搜索的关键字,最近热门书籍等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其基础的常用数字资源库,并于网络及移动客户端对接,发挥云端的数据储存作用。对网络数据库的建立也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定期进行更新维护,例如增加新的电子书籍,回答用户问题,更新客户端,增加新的功能,使网络数据库更加满足读者需求。[3]
第三,图书馆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和用户特性,引入各个大学开设的公开课,使图书馆在发挥借用功能的同时,增加线上教育功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功能。图书馆上线的课程可以是名家讲堂,可以是获得授权的大学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涉及历史,文学,生物,天文,艺术等各个学科,而读者观看这些课程的地方也不能仅仅限于图书馆的阅览室。这些线上课程应该和图书馆的网页和客户端相结合,方便读者足不出户,坐在家里就能通过电脑,手机等进行观看,而图书挂也可以定期将一些名家与授课老师请到馆内,使之与读者开展线上线下的交流,增加图书馆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2 加强对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创新性培训
首先,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对图书馆发挥其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也有极大的影响,使图书馆真正能为读者所喜爱。图书馆在实现“互联网+”战略的过程中,图书馆馆员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网络技术的操作和运用复杂多样,所以根据图书馆网络运用方式对图书馆馆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十分重要,而对馆员的技术培训不能仅限于对电脑的技术操作,更應该帮助他们熟悉图书检索引擎,了解国内主要检索方式及CD-ROM检索检索技术。在保证自身能够熟练掌握以上技术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引导读者使用搜索引擎。[4]
其次,对读者进行创新性培训有利于帮助读者了解“互联网+图书馆”背景下的现代图书馆业务,使其更加了解线上图书资源,更好的运用各项搜索引擎,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同时,在对读者培训的过程中鼓励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创新改进计划中来,使他们对电子图书馆的各种应用进行反馈,帮助改进图书馆的服务,以取得更高成效。
3.3 推动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
在网络时代,读者更加强调获取资源的便利性,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应该根据互联网的发展进行变革,例如在进行出版物电子化的同时,注意对出版物版权的保护,使其在给读者阅读过程中限制其无条件的复制传播。同时,图书馆应该加大对书籍数字化的进程,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看到书中文字,更能观看连带的配图说明,同时也能够快速查阅作者相关书籍,书中人物和历史背景,加强阅读的关联性。图书馆也应该使线上和线下达到无缝对接的状态,读者可以在家直接搜索图书馆内馆藏书籍,提前预定,线上借阅,在阅读电子图书时,也可以依赖3G,4G网络实现实时阅读,利用碎片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
其次,丰富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设备的服务。当前我国不少城市已经出现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设备,这种设备往往出现在路边或者小区公共场所,这种24小时自助图书设备是传统图书馆与线上图书的融合,即可以满足读者阅读纸质书籍的乐趣,又可以方便有阅读欲望的读者在上下班路上直接借阅。24小时图书借阅设备是可移动性的,可根据地理位置和人流量进行调整,增加来图书馆的覆盖面积,同时这种图书借阅设备无需人工看管,只需要定期维护,减少了人工费用。但对于24小时自助设备,我们也应该进行相关的处理,例如了解全范围内图书自助设备的使用状况,该区域的图书阅读需求,读者阅读习惯是否和图书阅读自助设备中的书籍相一致,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智慧阅读服务,还可以帮助读者提前预约其他自助设备上的书籍,使自助设备真正实现云端共享。
参考文献
[1]陈臣.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建设.2014(11):37—40.
[2]刘煦赞.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述评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36.
[3]陈荧.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4(9):91.
[4]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