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言而成书,行而铸史 |
范文 | 谭文 一篇《少年中国说》,用酣畅淋漓的行文呼喊着“少年强则国强的”口号,成了笔者走进梁启超先生的最初动因。而吴其昌先生所著的《梁启超传》,则成了笔者的引路者。 1 梁启超与吴其昌 吴其昌为何人也?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史学家。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从王国维治甲骨文、金文及古史,随梁启超治文化学术史及宋史。他一生爱国,在无锡国专时,慨国事日非,曾上书政府,洋洋数千言。 夏晓红先生在《梁启超传》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梁氏晚年讲学清华,文稿常由吴氏记录整理……嗣后,编《追忆梁启超》一书,除收入吴撰写的《梁任公先生别录拾遗》与《梁任公先生晚年言行记》二文外,又仔细阅读了其绝笔之作《梁启超》。当时对吴氏扶病为其师做传、交稿一月即遽归道山的至行十分感佩,《后记》中特申敬意,称“将生命的最后时日奉献给自己的导师,得笔者如此,梁启超应该很满足了。”由此足矣看出梁启超与吴其昌二位先生的师徒关系的动人之处。因此,选择《梁启超传》作为走进梁任公先生的第一本书,能更真实的饮冰室主人。 2 戊戌 说到“梁启超”,就不得不提戊戌变法。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作为戊戌变法这场改良运动中的关键人物,他注定会在那个时代以那样的方式留给后人思考的方向。 《梁启超传》以“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为主线,足见吴其昌先生认为自己的恩师在戊戌这一年里,重重地被中国的历史所记下了。 下面,简单分享书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 “一世纪以来中国之命运”这章,将时间范围确定在“鸦片战争至梁氏诞生前夕”,把这一百年的中国社会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这一百年来(1842~1943)的命运,真正是从乐土跌入了地狱,又从地狱爬回到乐土,一个四千年历史上从未有的大转棙期。在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虽然内部已经空虚但外表承乾嘉余荫,还是金光灿烨!南京条约以后,绑上第一条枷锁!割了第一块骨肉!以后一条一条地绑上无量数的枷锁;一块一块地割了无量数的骨肉!受着这样“凌迟”的惨刑,简直堕入地狱的底层,最惨痛苦楚的时期,正在这一百年的中间。” 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先是天灾再来人祸,亡国奴才道德堕落,思想颠倒,民智固陋,社会腐化,太后奢靡,朝廷昏庸,外交腐败,军队黑暗,实业丛弊,贪污普遍……再看当时的教育,全国没有半个学校的教育。关于百姓童年生活,像“不许上鸦片馆,可以在家设灯盘,抽大烟。不要去嫖,可以拣一个合意的“丫头”或“窑姐”讨一房小婆娘伴着你”这一类的慈训,都被称为“教子有方”。青年教育,本应为国培养有思想有胆识的栋梁之才,结果那“黄卷青灯,十年苦读”的学子竟然被八股文、八律诗折磨得精疲力竭。后来,满清政府也办了洋学堂,可是人民说“上洋学堂,会给洋人挖去眼睛的”,绝对不来。结果洋学堂里拉到了一批不三不四的笔者,他们多数“但染欧西下等人之恶风,不复知有本国”。 “亡国景象与维修初潮”这章,时间范围定格在“梁氏诞生到戊戌政变”。本章的序言中谈到“如果梁启超十八岁就点了翰林的话,那么轰轰烈烈“戊戌政变”的主角,没有梁启超其人了。而梁氏如不经过十四年亡命生涯,那末这期间可泣可歌的雄文,也就不会流传于天地间了。下第归上海,购得《瀛寰志略》,才知道全球五大洲的形式及世界万国的部位大小原来如此。于是索性把江南制造局所译的新书,大部是天、算、医、工、理、化等著作,不管懂不懂,都挪来硬读一顿,虽然不能消化,可是新生命和新血液,就此开始灌注入梁氏的体中了”。 这一时期,亡国的现象的种种越来越明显:天灾人祸继续相延,欧美日本蓄势待发,瓜分中国初见端倪,帝俄侵华阴谋,暴日亡华野心……人人都毫不留情地要吞中华而帝中华。如果你生活在这个时候,你将要如何的悲愤切齿、奋发图强啊! 熊子乡——梁启超的出生地。童年的他,不过是一个不见世面、孤栖山海的“岛民”,然则他后来一生的政治、民族、文化等意识,是怎么样养成的呢?这个答案就是在本章序言中的那段文字了。 关于梁任公先生思想、学术、政治的渊源,就不得不提到决定梁氏半生命运的老师兼党魁,一位过渡时代必须牺牲的失败怪杰——康有为。他在上书不达后,在广州万亩草堂开始讲学,而梁氏也经人介绍后转入了这新鲜自由的长兴学舍,在这样的“学风”与“学科”之下,受到了四年的深刻熏染。四年后,梁氏独立开创事业,先主办长沙时务学堂,又創学会,后又办报纸。梁氏明白:“学校的对象,是培养青年后起人才。学会的对象,是联络成年智识阶级。报纸的对象,是启发社会一般民众。” “维新的失败与革命的成功”这章,记录了“自戊戌变法至梁氏亡命”这段历史——这是历史上不朽的名剧,以“黄匣”“朱谕”始,以“银刀”“碧血”终,就此草草告一结束。 3 诸事小思 戊戌变法在各种史书已有着详细记载,然而这个时段里出现在朝廷内外的一些小故事,也许更值得玩味…… “单片请安折”。自同治元年以后,所有全国大小臣工奏疏,总要加“恭请皇太后、皇上圣安”或“伏恳皇太后、皇上圣鉴”。绝对不许单提“皇上”一人的,35年中绝无例外。但是两江总督刘坤一以伏读药方为借口,单片“恭请皇帝陛下圣安”!既不得罪西后,又表示两江的大吏与人民,都忠爱于光绪帝。 精忠壮烈谭嗣同。他本可以和梁启超一样,由日本严密保护,安逸地送往东京。可是他已经进入安全地带,又重新自动出来,愿抛头颅,改造祖国百年命运!谭嗣同在白忙之中,还代他父亲谭继洵,先上一个“黜革忤逆子嗣同”的奏片,使他的老父免于罪难,真可谓做到了忠孝两全! 鸡、田之比。民国四年,梁启超返乡为他父亲祝寿。期间,曾劝过他父亲不要买田,更有“假若十块钱买一亩田或十块钱买一只鸡,我宁愿吃鸡不买田”之语。作者对梁先生的话有这样的解释:其用意大概是买田不如投资工商实业来得上算,与其不上算不如吃了干脆。如此可见他的置业观了。 志摩婚礼赠言。梁启超先生任过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桃李满天下,他最关心、最爱护的是徐志摩。但当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有了志摩父亲的坚持和胡适之的劝说,梁先生才出席证婚。当场,他非常严厉地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取……以后务必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你们都是离过婚重又结婚的,都是用情不专,今后要痛自悔悟。祝你们这一次是最后一次结婚!”后来梁先生自己也说:“如此一番大大的教训,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不失色,此恐古今中外未闻之婚礼矣!”但这样的赠言的确也只有梁先生的个性才能说得出。 …… 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声名洋溢的人物。在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政变时,便名震中外。其后,避居海外,以常带有感情的笔,发表言论,风靡一时。他的一生是多方面的,是多姿多彩的。他是教育家,也是思想家,是文学家,也是史学家;他是立宪运动者,也是革命运动者。 梁氏逝世时,京津沪粤,均有公祭之举,挽章甚多,佳者亦不少。唯蔡孑民、陈少白两联,为人传诵。蔡联曰:“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陈联曰:“五就岂徒然,公论定当怜此志。万言可立待,天才端不为常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