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信息化管理在血站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范文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级血站的采供血业务不断增加,血站日常工作业务中的各种档案资料越来越多,血站档案业务管理工作是血站各项工作的基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越來越不能适应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要实现国家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就必须不断加强血站的业务档案管理,突破对档案的利用限制,促进我国献血事业的和谐发展,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不断满足我国各级血站的档案管理要求。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血站档案管理;应用研究
自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偿献血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这有效保证了各地区的临床医疗机构用血,也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建设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血液的质量把关成为献血站工作的重点。血站档案是保存献血者和受血者身体健康的重要依据,需要进行认真的整理和保存。
1 加强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血站档案记录了有关采供血工作的法律文件;献血者的个人资料;献血者的健康状况、体检、采血记录;血液检测记录;血液类型;血液入库、保存记录;血液分析使用记录等。这些档案对于及时给血源紧缺地或者稀有血型患者解决燃眉之急具有重要的意义。患者在输入血站提供的血源之后,如果出现了传染病的症状,在疾病的根源调查方面,可以依据血站的采供血档案查询认定医疗事故责任主体,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对于无偿献血者来说,献血之后获得《无偿献血证》,如果没有获得该证书,就可以通过查询血站记录来进行补办。血站的管理主要体现在血站档案的管理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血站档案的管理日趋科学化,信息化档案管理有利于血站档案管理意义的实现。
2 血站档案管理的现状
2.1 血站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当前,我国的各级血站管理都在积极进行信息化改革,开始意识到巨大的档案管理产生的管理困难,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但是,整体上,血站的档案管理还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档案管理的预算不够充足,档案室的空间、信息化设备、网络建设投入力度不大,在某些血站还存在着档案管理人员不足的现状,或者档案管理没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在管理水平、专业素质、文化层次方面还不够优秀,导致血站档案信息化发展受限制[1]。
2.2 血站平台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随着我国关于献血法律的逐步完善,献血人数增长迅速,血站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血站之间的业务联系越来越具有必要性。需要进行信息分享,建立共享平台,开展系统合作。但是目前我国的血站共享平台意识还较弱,传统的工作模式还存在信息分散的缺点,对于当前社会对血站的要求渐渐不能够完全满足,资源浪费、效率偏低的现象时而出现。由于没有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区域之间存在部分的屏蔽,一些重复工作还在进行。
2.3 血站档案归档工作程序存在不足
血站的相关工作繁杂,采供血服务的流程较长,档案管理涉及的方面广泛,造成了血站档案的日常资料分散,管理困难较大[2]。每年的无偿献血者人数都在增加,采血新增档案数目就十分庞大。在这样大的工作量面前,由于档案管理的不足,工作流程存在严重的繁冗性,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造成部分档案的遗失,部分信息的差错。这样长的采供血流程也不能及时满足临床医疗前线患者的需要。
3 如何在血站档案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
当前,在我国的血站档案管理中可以应用的就是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信息科技的优势来进行档案的录入、匹配、数据分析可以简化血站的档案管理流程,大大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3.1 利用RFID技术进行血站信息化管理
RFID技术是物联网信息采集技术的分支,主要用于现实世界中的信息识别和感知。血站的主要业务包括了招募、信息登记、体检、采血、血液检测、入库、发行、运输、投入使用等[3]。在这些流程中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重点内容是献血者和血液成分档案。RFID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血液信息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这种技术支持下,每一血袋都能形成唯一的电子标签,连接计算机数据库。在血液的采集、存储、运输阶段,全程跟踪和监控血袋,简化了血液的出入库程序。在进行血液管理方面,该项技术能够进行大数据处理,极大地解放血液档案管理劳动力,避免人为操作的错误。并且,物联网技术是完全的机器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和血液的直接接触。
3.2 搭建血站信息共享平台
上文已论述了血站信息闭塞带来的管理难题,现建议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打破地域限制,提高血站信息的共享程度,打破区域之间的屏蔽,避免重复性的工作。通过该平台透明地管控信息,献血的时间间隔也会得到很科学的设置,要加大资源的投入力度,对血站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行实时的监督,按照医疗一线的需求协调各个血站之间的资源,保障数据和血源的共享。
3.3 通过网络技术强化后勤服务和管理
血站的职能是为需血患者送去安全血源,必须做好消毒、设备维护、库存更新的后勤服务[4]。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积极进行现有设备的更新,促进后勤服务的智能化管理,为血站提供无菌安全的环境。
4 结语
目前我国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各行各业都在进行转型,“互联网+”的概念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血站的档案过程中,要加大信息化设备投入力度,从硬件和软件设施上做好建设工作。我国的血站档案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问题仍然存在。如何积极应对这些问题是有关部门要进行深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孙伟. 加强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初探[J]. 中国卫生产业,2015,27:7-8+33.
[2]魏炜. 浅谈新形势下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J]. 办公室业务,2016,05:42.
[3]庞淑丽. 新经济形势下血站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 办公室业务,2016,24:147.
[4]于允圣. 物联网技术在血站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展望[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6:150.
作者简介
王春燕(1969-),女,汉族,重庆涪陵,重庆市涪陵区中心血站,管理层,本科,站长,档案馆员,采供血档案管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