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策略研究
范文 许锋+李连朋
摘 要: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国家的一项主动防灾措施,是国土资源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为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服务提出的原则。目前,我国已取得了良好的地质灾害预防效果,且地质灾害危害已明显降低。本文主要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 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评估的概念
1、地质灾害的定义
就地质灾害而言,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因此,从上述地质灾害的定义中,可以明确以下两点:
(1)在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中即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有些人认为,有些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如采矿引起的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属人为灾害,不是地质灾害。其实单从定义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上述灾害肯定是属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畴,属于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是指那些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两个意思:①必须是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的才能称其为地质灾害,假如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发生的山体崩塌就不是。②地质灾害必须是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假如因施工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楼房倒塌,虽然也造成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但与地质作用无关,也就不是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
地质灾害包括的灾种很多,那么在评估中到底应评估那些灾种呢?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对所要参与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做出了规定,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六种,并对相关概念作了详细的定义。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只需按要求做好这六大灾种的评估即可,切忌包罗万象、求全的思想,把一些并未要求的灾种全都罗列到报告中。
2 评估原则、方法及其量化指标
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首先对于评估需要确定好一定的原则。对于地质灾害评估的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点:其一,在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大、中、小级别的严重程度时,主要依据的是国土资源有关部门颁发的对于地质灾害的技术相应要求;其二,在地质灾害原则上需要遵循“区域之间的相异、区域之内的相似”,考虑到在地质灾害对区域内有关的拟建工程以及对已经修改的建筑等的危害程度和级别,充分的对发展与形成地质条件方面考虑到环境差异,从而在进行分区时,以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程度作为依据;其三,在相同的地质区域内进行评估,有许多隐患与灾害并行存在的情况,因此对于危险程度进行分析,在原则上遵循“就急不就缓、就重不就轻”,从而将危险性的登记与分区划分出来。对于地质灾害进行评估是将原则作为评估的基础,并且针对区域内部灾害的实際存在、分布以及严重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在量化指标上以分布的长度与密度、土方的体积、灾害影响到的人数或者是经济方面的损失、崩塌、滑坡等灾害的种类,从而通过预测、现状以及综合三个方面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
3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具体评估
1、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存在的危险性在评估的范围区域上主要是项目施工的所在地,也包括了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问题。然后在充分的论证并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周围泥石流、滑坡或者是崩塌等灾害不大于半径范围50米之内建立施工项目。而针对事情的工程施工来看,需要有效的把握和控制好项目建设可能诱发出来的灾害或者潜在的危险,进而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2、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时,需要掌握大量的地质专业性知识,然后再通过评估的专业方法,针对危险性的现状进行有效的评估。对于地质灾害地区现状进行评估的确需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例如该区域之内的地形、气象、水文、地震构造以及岩体工程的地质特征等方面。此外,对于该区域之内正在进行的工程或者是以前有建筑工程、采矿等等项目的也需要进行评估。只有当有了全面、详细的区域评估了解之后,才能够对于潜在的危害、建设当中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等等进行现状评估。
3、综合评估
对于地质灾害性进行综合性的评估需要将预测与现状评估的结果相互结合,然后再对区域之内潜在的隐患分布(地质灾害)或者是区域内的环境存在的差异性的分布评估,才能够进行综合性的评估。此外,对于区域内的适应性要进行有效评估,而划分评估区域的级别时,可以分为适宜、相对适宜以及适应性较差等等,在划分上可以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大、中、小等划分相同。
4 水工环地质灾害防治有效措施
在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工作中要贯彻“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的灾害预防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规范施工流程和施工活动,做好工程用水的排泄工作,加强场地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做好灾害应急措施,从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1、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实际结果,我们可以针对性的制定出方案来防治地质灾害。这一个防治方案的制定不仅需要强调防治的重点要求,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详细的了解,并且根据该区域地段当中发生的灾难的种类、级别等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以及建议。为了确保以后的防治工作能够正常的开展,则需要制定相应的指导方针与防治标准。
2、地理区域性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1)滑坡防治。防止滑坡带来的摘要,首先需要考虑到避让,当无法绕过滑坡区域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滑坡的规模大小、类型以及其他的主要原因,在防治上采取滑坡体的更改、挡土墙设施的设置以及排水系统等有效措施,在深挖方作业的时候,尽量避免在滑坡体的前缘部分进行。
(2)崩塌防治。其一,要及时的处理崩塌部位或者是有可能出现崩塌现象的区域,防治为日后的工作开展带来隐患;其二,要治理不稳定的后壁陡边坡,防止继发崩塌带来的威胁。假如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当中包含了切坡高度较大的、并且量大的挖方工程,需要对潜在的危险进行密切的关注。而针对实际的建设项目,则需要根据治理规范进行实际的防范。
(3)斜坡不稳定防治。针对一些区域当中的沟谷较深,会有可能有高陡边坡出现。因此在工程施工建设进行是,需要采取将路基段更改为高架桥、适当的进行侧移等方式尽量的避开高陡边坡。如果遇到的高陡边坡无法进行变更避让,则需要在施工方法上主要到安全坡比与坡型的设置、严格控制开挖深度、进行加固等等方法确保其稳定性。
5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也在向前发展,在逐渐走向成熟,也越来越规范化。目前看来,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仍然存在着问题,评定方法依然比较单一,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方法应该逐渐用到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来,根据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并且推进评估技术,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袁洁彬,李群强.佛山市某旅游度假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11,01:133-134.
[2]刘衡秋,朱志刚,何维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发展现状及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19(4):128-130.
[3]陈道斌,罗俊.浅析当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06:68-69.
[4]吴萌,郭维君.浅析重庆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0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8: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