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建筑装饰材料的情感表达分析 |
范文 | 蒋琼 摘 要:本文分析了建筑装饰材料的情感表达,包括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情感魅力,当代建筑装饰材料多元的情感潜质,个性化材料对情感的营构。 关键词:建筑;装饰材料;情感 建筑材料是建筑的物质载体,是使建筑从无形到有形的物质媒介,是建筑细部处理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建筑材料的不同颜色和质感赋予建筑不同的风格,而不同材料的不同组合又为建筑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多种的可能。当代建筑材料异常丰富,为设计师的建筑表现创造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建筑材料情感化的实现有赖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再创造。建筑装饰材料可以是传统的如砖、石、木等,也可以是现代的如混凝土、钢、玻璃等。 1 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情感魅力 曾有一段时间建筑设计流行用所谓“高级材料”提高建筑的品位和档次,其结果,除了给人留下奢华与浪费印象之外其他的则很寥寥。而经典的建筑看似普通,但经过设计师精致巧妙的处理后显得清雅脱俗、意境高远。这是就是对材料不同的运用与体验的到的不同结果。任何一种建筑材料在善于创造的设计师眼里是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只有应用情感化的创造能力上的差异。 传统建筑材料砖、石、木、土等是人类用于建造建筑最早,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由于它们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建筑材料,污染少,可以循坏利用,又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优势,适应当代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和生态观的同时又承载历史和人文信息,具有其他建筑材料所不能比拟的情感优势。整体来看这类传统材料在审美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自然美。自然美体现在砖、石、木是直接取自大自然的,自身带有极浓的自然气息。他们有着柔和的色泽,材质无华的表面质感和自然肌理。尤其是木材特有的纹理、质感和色泽,给人以温暖和亲近之感。 (二)人文美。砖、石、木的取材与地域环境息息相关,这就使它们承载和反映着当地的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生活习惯和审美倾向,极易以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 (三)实用美。砖、石、木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这与审美价值取向之一“实用就是美”的观点是吻合的,在围际式建筑风格风靡全球的今天,人们面l临着建筑文化趋同带来的情感意义失落的危机,砖、石、木等作为建筑装饰材料是抵御这种趋同现象的有力武器,因而是找回失落情感的一把钥匙。 (四)情感美。砖、石、木等作为建筑装饰材料,在塑造情感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如粟说它们不经处理就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之美好情愫的话,那么经过设计师艺术化的处理将更是带来“锦上添花”的境界。人们接触建筑材料时所接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这些信息包括材料的质感、色彩、尺度、饰面及暗喻等。传统材料的质感是具有多样性的,或粗糙或细腻,或冷峻或温暖,或现代华贵或古典庄严。就砖石来|兑,伊朗某建筑师就研究出126种因排列不同而形成的蚓案,这些不同的图案所形成的质感和肌理带给人的心理感觉也不尽相同。而芬兰建筑师阿尔托则充分注重人对各种材料所形成的质感、色彩给人感官及情感上的作用,在他的建筑中大量采用了砖、石、木等传统材料.显示出对材料的人情化的探索。而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赖特则充分利用砖、石、木、混凝土等天然材料与自然极易取得和谐关系这个优点,创造了著名的“有机建筑”。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材料,经过人的设计活动重新编织到大自然中,成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赖特的建筑作品充满着天然气息和艺术魅力,其秘诀就在于它对材料有独到的见解。 2 当代建筑装饰材料多元的情感潜质 “现代主义一直在新材料、新产品、新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忙于形式的创造,目前它已经创造了一种镀铬钢管、玻璃幕墙、立方体形式和鲜艳色彩的混合体。似乎一切可能都被用来使建筑更加令人振奋,而我认为其外表的第一印象仍然是缺少人情味。”这是1953年,阿尔瓦阿尔托在瑞典工艺协会年会上的发言。 无独有偶,赖特也批评当时的建筑师在不了解材料特性的情形下去利用它,从而歪曲了材料的本来面目,并且强调应根据特定的环境和目的,选用最适合的材料和真实地体现材料的本来面目,他对材料有着精辟的见解诸如“按材料的特性去使用它们,每一种材料意味着一种新的形式。” 现代建筑材料的失语状态与设计师不善于挖掘和发现材料的表现潜质有关,从两位大师对待材料的态度上看都坚持要熟悉材料的本性,才能有所创造。而当代建筑材料概念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大,许多过去不是用来装饰建筑的材料也加入到其中来,如何面对这些纷繁芜杂的局面,不至于陷入追逐时髦漩涡或者不至于被其淹没而毫无作为,而是善于利用它们多元的表达潜质去创造多元的建筑材料的情感。正如赖特所言:“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新老材料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 建筑师必须锻炼自己有素养的想象力,必须在每种材料中去寻求它的固有风格,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所有材料都是美的,然而这种美基本上完全取决于建筑师运用它们水平的高低。” 当代建筑装饰材料非常繁多,兹拟最为常用的混凝土材料加以研究,因为它的包容性极强,可以与钢、玻璃、木、砖、石等材料进行有机组织。被称为经典建材之一,但大规模应用混凝土作为建筑装饰材料是近代的事情。可以说混凝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无节制地使用和缺乏对混凝土特色深层次的理解,会导致面无表情或表情冰冷的混凝土建筑饰面充斥着城市,致使人们视觉疲乏和心理上的无趣,人们开始指责其为非人性,没有归宿感的材料。的确大量千篇一律的建筑是导致城市雷同和建筑地域化特色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混凝土作为一种优秀的材料是被公认的事实,缺乏对其表现潜质的深层理解才是造成扼杀建筑文化、建筑特色的根源。 3 个性化材料对情感的营构 标准化的建筑材料,一直是建筑设计师驾轻就熟的材料。因为,一旦材料达到了“标准化”就意味着可以批量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建造的工作效率。但标准化,顾名思义,即统一的形制,当这种标准化过于泛滥时,建筑情感的个性化内涵将被抹杀,环境将趋于雷同从而失去特色。阿尔托曾对标准化有着精彩的论述,他|兑:“标准化意味着用工业化来剥夺个人的趣味”。“可見标准化的弊端正是设计师设计策略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千篇一律的建筑中脱颖而出,就取决于建筑的个性化,直接的反应就是个性化材料表达的体验情感。 个性化材料的应用,一方面要求建筑饰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并不排斥建筑利用我们所熟悉的建筑装饰材料,充分发挥和挖掘我们几常所见的材料.使甲淡的材料变得生动,I司时又能满足建筑本身的功能性也是创新中可贵的一部分。例如工业织物,它是一种普通的工业材料,但是如果利用织物在质感、肌理上的视觉、触觉方面的特殊性,利用它作为建筑装饰材料,必将使建筑艺术不再凝固,化刚为柔,使传统意义上静止的、刚性的墙体变得动感十足。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奥地利馆建筑是利用织物本身的纹路,颜色的组合,创造出整个展馆动态的饰面效果,体现出具有人文特色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外壳。 粗糙、斑驳的石头与铁啦看起束关系不大,但是却在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和德默隆手里得到完美的组合。美国加卅[拿巴谷地的多米尼斯酿酒厂,形态简单的方盒子。特别之处在于,将大小接近却不经任何加工的纯天然形志的石块放进一个长度约为1米的铁笼子,再将这些铁笼子像砌体样碓置起来,内部由钢骨架支撑.构筑成了整个建筑外饰面。这种对石材的全新组织方式,摆脱了砌筑石材的惯性思维,以新的构筑方式创造了满足功能需求的装饰。 参考文献 [1]向跃川.装饰材料与技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 [2]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