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土地整治项目中无人机航测技术的运用 |
范文 | 李龙杰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无人机航测体系越来越完善,无人机航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中。特别就其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运用,明显加快了土地整治的速度,优化了土地整治的质量。本文在概述无人机航测技术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优势,同时指出了其有效的运用途径,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无人机航测;内涵;优势;运用途径 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和社会生产活动的变化,我国土地资源遭受破坏。积极修复那些被损坏的土地资源,不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我国的耕地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土地整治工作中,传统落后的监测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将无人机航测技术运用到土地整治项目中,以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的质量,加快地土整治的效率。 一、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基本内涵 无人机主要由飞行平台与高清民用摄像机两部分组成,其中飞行平台的作用主要是搭载高清摄像机,同时接受地面控制台的有效控制,适时改变飞行状态,而高清民用摄像机一般严密的固定在飞行台上,主要负责快速精确的拍摄目标影像,并将拍摄的影像和相关电子数据输送到计算机上,内业人员利用影像制作3D数据成果(DLG、DOM、DEM),以供各行业使用。从本质上,无人机航测技术就是传统航空拍摄测量技术的深化与补充,它将传统航空拍摄测技术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紧密融合,使其适用范围更广、机动灵活性更高,作业成本更低、信息检测更精确和生产周期也明显缩短。 二、無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优势 (一)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土地整治的成果 无人机航测技术利用高清民用摄像机能够快速获取高分辨、高精确度的全方位正射影像图(DOM),进而更直观地反映出土地整治区域的工程状况。也就是说通过高分辨率的精确正射影像图工作人员可以清楚了解地面的道路、水利、农田等工程的当前整治进度,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依据实际需要适时缩小影像,窥测土地整治项目的全貌或者适时扩大图像,具体到局部的整治区域。这样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相关部门就可以适时监测土地整治状况和实际的整治成果,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1]。 (二)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的工作效率 无人机航测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的工作效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测绘地形图,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无人机航测技术利用外业航测成果结合内业计算机软件,快速完成正射影像图,制作数字线画图(DLG),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这样既节省人力资源的开支,又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干预过多引起的制图误差。另一方面,无人机航测技术将快速获取的高清航测影像提供给专业的数据整理人员,这样就方便了数据整理人员掌握某地区基础性地理信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科学测量和规划相关土地整治的长度和位置,最终提高土地整治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可以更好地满足土地整治项目的多种要求 在传统的人工测绘作图工作中,受测绘人员数量与测绘技术的限制,许多土地信息数据无法被准确采集。而无人机航测技术不但能快速精确获取某一区域的正面地形图,计量出该地基本的地形数据,还可以利用高清摄像机与GPS-PTK技术高清测绘出该地区的河道沟渠、道路交通设施的具体建设状况。尤其是在航测一些人工无法到达的险要地点时,无人机航测技术的优势更明显。它能够轻易地找到精确的图像控制点,再利用功能强大的制图软件,快速获得高分辨率的地形图,反映出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各区域精确信息,这就更好地满足了土地整治项目的多种要求。同时在具体的航测过程中,无人机还可以依据土地整治工作的实际要求,适度降低拍摄高度、适时提升数据相机的拍摄像素,最终获得分辨率更高、航测度更精确的正射影像图[2]。 (四)能够精准算量出一些关键数据 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拍摄的高清正射影像,可以更科学地将施工方提供的整治效果图与实际的地形图进行叠加对比,更准确地判断出土地的范围线变化情况,并且精确量算出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后的变化耕地的面积。 三、土地整治项目中无人机航测技术的有效运用途径 (一)遵循科学的无人机航测作业流程 在实际土地整治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革新传统的工作观念,高度重视无人机航测技术的有效应用,自始至终遵循科学的无人机航测作业流程,最终提高无人机航测的规范性、准确性与真实性。其具体的作业流程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第一,在设计航测线路时,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地面控制系统有效控制无人机,确保其能够在同一地区拍摄,并且相关的拍摄高度差应该小于1/6航高。第二,在航测时,无人机测区航向的实际重叠率必须高于65%,而相应的旁向重叠率则应该高于35%。第三,在拍摄过程中,无人机的旋偏角要小于15℃,而相应的像片倾角则要小于5℃。第四,在测量具体的像控点时,工作人员应该遥控无人机利用相关的图像拼接软件,快速生成高清正射影像图,结合GPS-RTK技术,测量所选出的合适像控点,依据实际工作需要生成数字化图形。第五,在打印出数字化图形后,调绘工作人员还应该进行实地的数据调查和核实工作,进一步纠正、修改和补充调绘地图,最终获得高标准的土地整治地区图,保证所测数据的现势性。 (二)航测前期,积极搜集土地整治项目的相关地形资料 因为无人机贸然在不明地形飞行和航测,有可能会引起一定的安全事故。所以工作人员在无人机航测前期必须积极搜集土地整治地区的相关地形资料。在实践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勘察好土地整治区域的实际地形,同时仔细检查无人航测中即将应用的各项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良好。此外,还要科学布置好所测量区域的各个信号发射点与相关的航测拍摄监控点。只有预先搜集到较为全面的地形资料,才能确保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3]。 (三)科学拍摄图片,做好航空测量工作 在航空测量阶段,工作人员要通过地面控制系统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科学控制固定在无人机飞行台上的高清摄像机,按实际工作需求,适时转动其摄像头,科学拍摄。同时要确保拍摄的图像色彩饱和度好,与拍摄区域的实际地形色差较小,同时色彩层次清晰、地形层次清楚。这样照片中才能更明显地反映出土地整治区域的实际影像,为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提供较为真实可靠的参考资料。 (四)正确收集相关数据,做好图像处理工作 在完成航空图像拍摄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正确收集和科学分析相关数据,以确保图像符合土地整治项目的相关识别标准。同时利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从不同像控点和不同图像片段进一步加工与拼接航空摄影图。并按照相同的等高线标准,以所需要的制图比例,将航空拍摄图转化为规范性的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为相关工作人员做出下一步的正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地整治项目中运用无人机航测技术,不但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出地土地整治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土地整治项目的多种要求,正确量算出一些关键数据。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途径,不断深化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从而真正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进行,切实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乔利鹏.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探讨[J].华北国土资源,2016,(4):16,19. [2]王亚利,李雪萍.无人机航测技术及其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6,(8):54. [3]王少军,江钰.无人机航测技术及其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7):29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