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代中国档案工作者的理论自信与使命担当 |
范文 | 潘莉 摘 要:档案学是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档案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不断树立起自信。 关键词:档案工作 理论自信 使命担当 一、新时代中国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的特点 档案学是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自新中国的成立以来,中国的档案事业经历了初创、全面建设、受挫、全面恢复几个阶段。经过起伏的半个多世纪,我国的档案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新时代下,我国的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l)研究范围广泛性。新时代下中国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在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法制工作、档案科研工作和其他专门档案工作等有一大批成果问世。(2)研究内容的综合性。我国档案学者引进与移植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档案学研究,拓宽了档案学的研究领域,也开阔了研究视野。档案事业史研究更为深入、细致,不仅出版了档案专门史和断代史专著,而且研究的内容涉及档案、档案工作、档案机构、档案人员、档案教育、档案文献编纂、档案学思想与理论等,纠正了一些讹误。同时,我国档案学界与国际档案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国档案学理论及档案工作实践的了解越来越全面,先后翻译、编写了一批外国档案事业史论著。(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当代中国档案学者逐步摸索出多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建立较完整的方法论体系。特别是应用技术研究成就喜人。在档案库房建筑、档案装具、温湿度控制、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褪色档案字迹的恢复、机械化档案修裱、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档案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不少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4)研究成果的时代性。新时期的档案学研究者关注时代发展的脉搏,紧紧围绕档案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档案学研究,其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基础理论研究填补了许多空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对前人未曾涉及的诸多档案学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其成果更能反映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的本质与规律;应用理论研究的内容日益细化。深入探讨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及影片、照片、录音档案的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并取得了重大突破。(5)学科体系走向成熟与完善。分支学科的纷纷创立,使中国档案学已经从单一的学科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学科群体,档案学的理论与学科体系更加丰满和健全。档案学科地位也进一步提高。档案学研究被列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之中,《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卷的编写出版被纳人《当代中国》丛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的编辑出版计划当中;档案学的研究项目被列人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立了图书情报档案专业评议组,负责图、情、档三个专业的硕士学位点、博士学位点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审批。(6)档案学术气氛更加活跃。建立学科研课题的立项审批制度和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在科研课题的申请立项和优秀科研成果的评奖力面,档案学获得了与其他学科完全相同的机会和待遇。党和国家倡导和鼓励开展档案学术讨论,学者们本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和“与人为善”的原则,心平气和地开展档案学术批评,互相探讨、补充、商榷,达成共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7)档案学科队伍进一步壮大。越来越多的人相继投身于档案学研究,从事档案学研究有专职档案科研人员、档案专业教师,也有档案实际工作者、其他学界的研究者。 二、中国档案学的学科自信,理论自信 档案学的研究应立足于我国现有的档案理论和概念,因地制宜地解决本国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基本原则,我国档案事业也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具体特点。首先我国的档案形成规律理论与国外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关于文化的运动过程的划分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其次,我国档案工作已经是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基础。在建国后,在国际、国内学术环境的影响下,我国档案学科体系走向了成熟与完善,档案学的学科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全面推进,应用理论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细化,档案学研究队伍也渐渐壮大,档案学术气氛更加活跃。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后,档案学理论研究贯彻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方法研究并重的方针,在进一步加强各门分支学科研究的同时,加强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及其各科基础理论的研究。档案学理论全局的高层次理论已基本形成,统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已得到了充分的论证,这就使中国档案学高层次理论在总体上相比西方档案学理论更胜一筹。“集中统一地管理国家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的原则,就是中国档案学中最高层次的理论原则,也正是西方档案学理论中所没有的。 三、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道路自信、模式自信 在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国档案事业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经历了初创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受挫和破坏阶段、恢复和发展阶段,找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档案事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在馆库建设方面实现新跨越。要从低标准、落后的档案馆库向高标准、先进的档案馆库跨越,实现面积达标、符合规范、绿色环保、全面覆盖。(2)在馆藏资源方面实现新跨越。要从馆藏数量小、载体少、结构单一的现状向馆藏大数量、多载体、优結构的目标跨越,实现内容丰富、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到2020年馆藏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人均一卷的水平”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馆藏资源建设。(3)在档案数字化方面实现新跨越。要从传统档案向现代档案跨越。实现馆藏数字化、馆库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开发利用数字化。国家档案局提出,到2020年各级综合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要比2010年翻两番,达到馆藏总量的80%,同时将普遍实现电子档案的接收与管理,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初具规模。(4)在开发利用方面实现新跨越。档案部门要由深居简出向开放开发跨越。在档案开放利用上,主要是实现“广、大、全、多、好”五个字(即覆盖广、总量大、形式全、成果多、效益好)。档案开发利用的措施是要搭建载体,创新形式,打造精品。逐步加快鉴定开放利用、数字网络提供利用、优质服务查阅利用、丰富载体开发利用、深度挖掘加工利用、拓宽领域共享利用。(5)在队伍建设方面实现新跨越。实现由“小”人才观到“大”人才观、由单一人才观到复合人才观、从培养实用人才到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的目标跨越。 正是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取得了一项项成果,让我们在档案事业的建设上变得越来越自信,并且我们相信多些自信、坚定与从容,就是档案工作者对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自身核心价值的正确认知、普遍认可和充分肯定;是对档案工作的性质、特点、作用、对象、范围、原则、方法、任务、运行、管理等等内在规律和专业生命力的正确认知、普遍认可和充分肯定;是对档案工作与其他领域工作的区别、联系和借鉴的正确认知、普遍认可和充分肯定;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坚定信心和信念;是对外部事物的积极包容和淡定;是对档案事业发展方向、模式和速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发展趋势的主动把握;是档案自觉和档案文化的标志和体现。要相信坚定、自信和从容的力量,要由自卑或者自傲走向自尊、自爱,最终走到自强。 四、新时代中国档案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档案部门作为党的核心部门,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了为党管档的重要职责。在新的历史时期,档案工作已拥有了比过去优越得多的物质条件,配备了优良的软硬件设施,作为党的档案工作者,我们要时刻铭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把践行“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和履行档案工作者职责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档案工作同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向中心聚焦、为大局服务;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实效性,不断探索推进档案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解决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要坚持从严从实的工作作风,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践者”,谋划要实、落实要实,推动档案工作全面发展。 勇于担当是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职责的现实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档案工作者的庄严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忘初心,做勇于担当的档案人,要提升治理能力,转变工作方式,以新的理念促進档案工作更上新台阶。要解放思想,拓宽服务领域,大胆突破传统档案工作局限,积极构建“大档案”工作格局,找准选好档案服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立足点,特别是围绕“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以及城市建设、经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建设、土地承包确权、精准脱贫等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深入思考谋划,主动做好服务,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三个体系”建设,积极拓展档案资源建设新空间,重点抓好全面建档、征集接收、资源整合、执法监管等工作。积极开拓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新领域,推进档案编研、档案展览、档案宣传等工作,以各种新形式、新渠道开发档案资源,发挥档案资政育人作用,积极探索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新方法,开展档案安全风险防控治理,切实抓好档案保管保护、安全保密、应急管理、异地异质备份保管、信息安全保障等工作,有效应对新形势下档案安全新挑战,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