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范文 王雅亭 陈秋红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政府、高校、社会通力协作不断给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但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市场发育不健全,仍有诸多市场失灵表现,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从多方面加以改进,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现状;完善措施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1.1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大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关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率,关乎大学生本人的个人发展与前途。为此,我国着眼于国家的整体发展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落实对于帮助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办法协助大学生就业。第二,合理配置资源,协助大学生享用政策带来的优惠。第三,提高政策优惠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由国家提供资金与政策支持。第四,协调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点,形成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互动与互补。第五,促进高校转型发展,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1.2高校提供就业指导
目前,全国各地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引导、支持与管理。在中心的指导下,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相关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和渠道的支持,很多高校每年都举办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高校还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对大学生就业率与大学生职业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进行調整与对接。
1.3社会提供就业途径
目前,为了能够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就业信息的对称,社会上有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这些机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多及时有效的讯息,同时,他们还协助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其次,用人单位也积极到相关高校进行招聘,有些单位还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让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看自己是否适合在该企业或者相关岗位工作,增加他们的就业工作经验和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信心。值得肯定的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就业网站以高效、及时、准确的形象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就业协助方式。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的表现
2.1资源配置浪费
我国就业市场调节机制的严重失灵,高校扩招,专业设置错位导致目前高等教育资源使用处于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状态,主要表现为学非所用和人才高消费。
2.2区域市场分割
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劳动市场可以划分为主劳动力市场和次劳动力市场,主劳动力市场具有报酬高、劳动条件好、工作稳定等特点;次劳动力市场具有报酬低、劳动条件差、失业频率高等特点。同样,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也被分为两个市场,加剧了大学生资源配置的区域失衡和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象。
2.3大学生人才供需比严重失衡
大学生人才供需比失衡主要体现在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之间。大学生就业市场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即无效率状况,是市场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失灵,使一些用人单位如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变为无效需求,从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使大学生就业市场在就业难之外,又产生了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无效率现象,既浪费了资源也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
2.4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的各主体缺乏社会责任感以及分工合作的合理布局
目前,我国的非盈利性就业服务中介组织严重缺失,部分的盈利性中介组织为了追求自身发展的利益而忽略了服务主体的利益;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缺乏诚信,在通过公开招聘和媒体报道等形式大肆宣传,主要是为了树立其企业形象,但最终以各种理由拒绝招收大学生毕业生;部分高校就业服务效率低,盲目追求所谓的“就业率”等等。政府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来提高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招收大学生毕业生的积极性。多方面的因素使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呈现出分散化甚至较为混乱的局面。
2.5高校内部就业服务举措与就业市场化严重脱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脱节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并不匹配,就业市场上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求才难”的现象。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起招生与就业互为联动的体系导向,就业指导观念、措施、方法、内容等未能及时调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至今仍忽略了自身培训资源优势,对社会的人才需求改变、用人单位目光的动向无动于衷。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完善的措施
3.1政府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尽管政府在支持大学生就业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支持力度与关注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比如大学生创业贷款的审批手续复杂、周期长。尤其是对于边远地区大学生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更需要加强。政府需要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和关注度,使有需求的大学生能够真正受益,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辜负家庭的期盼。让所有有需求的大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政府在就业方面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才能够让他们充满信心的迎接社会的种种挑战。
3.2就业服务体系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
我国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以此来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并且也能够加强对大学生初入社会的安全保障。目前,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相关法律的支撑,但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依然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与法律意识,缺乏对用人单位相关信息的了解,在就业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造成对大学生找到工作的障碍。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用人制度的合理性,从这两方面出发,才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真正的制度保障。
3.3高校就业指导需要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
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积极为大学生开设就业以及创业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或者是资源的匮乏,大多高校的教师授课时理论性知识性强但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创业经验,在指导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表现得授课内容空洞、抽象,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大学生不能学有所用,其次,在开设的就业课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发展,高校课程设置与就业指导必须跟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3.4大学生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用人单位与社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大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到实践中来,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学以致用,让大学生更多地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更加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经验,培训成本高,从而十分谨慎安排大学生在他们的企业进行些微的实践,另外,大学生自身往往由于眼高手低,不愿意做一些基层工作,从而失去了提升自己实践的机会,这也是造成他们缺乏实践经验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张秋建.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研究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0(3):63-66.
[2]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32.
[3]侯捷.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3).
[4]俞晓勤,周莹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调查分析[J].时代金融,2009(6).
[5]麦克思研究所.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服务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4.
作者简介
王雅亭(1995-),女,沈阳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大三学生,任班级团支部书记;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陈秋红(1964-),女,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沈阳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1: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