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
范文 | 李旭 刘姣 摘 要:先进文化和高势能文化在不同民族、国家的一定历史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文化呈现优劣级差和势能梯度排列的现象,在中国不同大学的校园文化中也有所反映。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教师、学生为文化传承创新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并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是最具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化,是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向先进和高势能文化转变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践。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及自身所凸显的问题,迫切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引领,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也要有效借助校园文化这一实践载体,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民办高校 校园文化 内在联系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都内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是构成社会主义文化的两个不同层面的不同要素。从本体上讲两者存在着客观性、必然性和内在性联系的,并且这种联系对二者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都有着重要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联系突出地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互动性和契合性,即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二者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对民办高校校园文化价值生成具有主导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与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正是二者之间存在这种相互关系,才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在理论上存在可能。 2 二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的提炼与浓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积极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民办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校园文化建设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实践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落实到民办高校,就是在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丰富和发展民办高校校园文化。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路明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思想基础提供了时代需要的价值观念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语言精练、内容高度概括、浓缩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念系统融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党团活动和各类主题活动之中,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思想基础增添了时代气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的时代发展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方式,也是指导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旨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创新优良校风学风、凝聚立德树人精神动力。首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把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相结合,促进师生个人关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建设师德师风,树立模范,实施师德师风优先和激励机制,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形成。最后,坚持把德育优先、育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科研、校园文化活动和教育管理的全过程,通过观念引导、行为改善和制度保障凝聚立德树人精神動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系统持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关键是精神融通、制度共享、行为互动和环境渲染。在精神融通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大学理念和精神、校风学风、师德师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进程和趋势,将始终朝着共同的方向、围绕共同的价值目标融合、凝练发展。在制度共享方面,所有的政策法规、学校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必须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求,现实中落后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落后于社会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学校管理制度,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加以完善和创新。在行为互动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到教学科研、教育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媒体等各环节之中,特别是通过师生课堂教学互动,尤其是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获得最有效的引领效果。在环境渲染方面,将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教学设施和物业融合于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和怡情养志的现代文明之中,不断丰富校园物质文化的内涵。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正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是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高举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指导高等教育正确发展的思想基础,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风向标。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在当代大学生心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这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将自己的命运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紧密结合到一起,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共同理想紧密结合到一起,自觉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覃轶珊,朱百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0,(6).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孙成武,常珊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