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档案整理中挖掘的瑰宝
范文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区南关的孟府,是亚圣孟子后裔居住的贵族府第,和孟庙一起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府,从它立宅之日就承接了特殊的使命,留传下来了大量的记载孟府和孟氏宗族私家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不仅意味着居住于此的孟子嫡系后裔流淌着亚圣的血脉,也使后人从中挖掘出了令世人驚喜的档案瑰宝。
当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孟府、孟庙拜谒,寻访的是孟子远去的背影,体味的却是浓郁的精神滋养。他们惊喜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一次行旅,更重要的是手中的一本《孟府养生经》,这本书将孔孟的修身养生之道探微发引,作了探索性总结,堪称一个养生锦囊,来访者无不爱不释手。本书是亚圣书院院长、文博研究员邵泽水先生整理和翻阅大量的地方史料档案,从中挖掘和提炼而来。
江河万里有源头。《孟府养生经》发轫于孟府,植根于孔孟,终结于当代,这就是《孟府养生经》全部的遗传基因。那是2007年初,邵先生在查阅史料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养生从来与道德修养及治国安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显而易见,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揉合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道家修身养性的理论在内,因而具有极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清代著名学者李渔评价说:“从来善养生者,莫过于孔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养生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孔孟及儒家的养生之道是追求高品位生活质量及寿命的修身哲学。
在儒家的养生理论中,孔子首先提出了“仁者寿”(《论语·雍也》)的观点,并说 “大德必其得寿”(《礼记·中庸》),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长寿。除了讲究饮食、起居等干净卫生外,孔子已经意识到,养生应从少、壮、老三阶段不同身心状况出发,并提出了相应的养生之道,首开养生理论之先河。孔子强调“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此“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颜渊》)。
亚圣孟子在养生方面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想身心健康,必须“善养吾浩然之气”。至于如何养“气”,孟子的教诲是:其一是“配义之道,无是,馁也”,也就是说一切都要从儒家的道义出发,理直气壮,从而使身体保持旺盛的精力;其二是“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意思是说养“气”必须培养良好的状态,心地要光明坦荡,不能邪念存心。
其后,历代养生论述,对儒家这一命题都有所承袭。如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了“身之养,在于义”的说法。明代养生家王文禄在《医先》中干脆提出“养德、养生无二术”的观点。清代养生家石天基则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性为主,而以调养为佐。”他认为:常存安静心,常存正觉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是养德的要诀。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养生,其根本目的是所谓“修己以安百姓”,生命的价值与养生的要旨被统一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中。这就是儒家养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区别于佛、道养生学说的基本特征。为了承担这样的社会重任,孟子还向儒者提出了严格的修炼身心的途径与方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表面看,这似乎有违养生的要求,但儒家正是强调只有通过如此艰苦的磨练,坚忍不拔,才能提高身心的机能,生命只有从奋进中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生命的“养”与“用”的关系,在这种主张中得到了辨证统一。
有了这些理论积累和学术发现,邵泽水先生坚定了进一步研究儒家养生理论的信心。他让工作人员打开了蛛网尘封的孟府档案仓库,开始了对孟府档案的梳理。整整一个星期,他终于把孟府档案的上千卷资料查阅了一遍。
从档案中得知,孟府解放前曾经设有“孟府养生堂”,一为孟府嫡裔提供养生诊疗之便,二为百姓诊疗问药。“孟府养生堂”的四副楹联曰:“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静亦静动亦动,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也忍辱也忍,平生不履于危机”;“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花茶”;“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乃却病方”。
最有价值的发现还不止这些,邵泽水先生还从孟府档案中发现了一本《孟府普济应验良方》。《孟府普济应验良方》为道光丁亥年(公元1827年)孟子嫡系后裔孟广均先生所辑,距今已历180余年。孟广均(1800-1870),字京华,又字胥霑,号雨山,又号铁樵。孟子嫡系七十代孙,世系翰林院五经博士。少年“性纯笃、尤聪颖、通医术、博闻强记”,是孟氏嫡裔中卓著有为之士。《孟府普济应验良方》是他“欣其简便易行,翻阅大有裨益……因印五百本,以备十年分送亲友”,才得以传世。《孟府普济应验良方》原书收录500余诊疗疾病、瘟疫的单方验方,和孟府养生的箴言。其中,有些养生箴言被编成“三字经”,读来朗朗上口、易记易学。邵泽水先生眼睛一亮,这些材料太珍贵了,特别是“养生三字经”,对传播普及养生知识更好。
有了这些发现,邵泽水先生开始了对孟府档案的进一步研究,并开始寻访孟子后裔和文化学者,开始了《孟府养生经》的挖掘、整理与创作。大约用了一年时间,200言、600字的《孟府养生经》涅槃重生。如果说《孟府普济应验良方》是前世,那么《孟府养生经》可以说是《孟府普济应验良方》的今生,《孟府养生经》术道兼具,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方法上的可操作性。《孟府养生经》以修品德、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框架,从修心、气养、形养、食养、药养、四时调摄等方面入手,运用大家喜闻乐见的“三字经”格式,对孟府的养生之道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以期达到“承接传统、彰显特色、颐养生命”的目的。
《孟府养生经》正是从上述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文化档案中解读,开始挖掘整理编撰的。它的血肉从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汲取了大量营养,但是它的灵魂却取自孔孟之道这一千年老店。《孟府养生经》还借鉴了道家“崇尚自然,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佛家从“戒定慧”中获得生命永恒的大智慧,和祖国中医学养生精粹,诚如《孟府养生经》所言“养有道,访百家,蜂酿蜜,采千花”。是的,正是在这种视通万里、博采众长的探索中,《孟府养生经》才具有了一种经典意义和时代色彩。一句话——《孟府养生经》发轫于孟府,植根于孔孟,终结于当代,这就是《孟府养生经》全部的遗传基因。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珍贵的是健康;健康最可贵的是养生!《孟府养生经》这一从档案中发现重生的瑰宝,立即获得了广泛赞誉。邹城市文物局决定复建养生堂,并请著名画家董振中为《孟府养生经》配图。2011年,山东美术出版社向国内外推出了大型画册——《孟府养生经》。邵泽水先生为之赋诗抒怀:亚圣浩气传千古,孟府养生济苍生,沧海桑田谁人知,档案千金觅一经。
邹城是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作者从不同方面研究孟子的成长。
作者简介
邵鹏(1985-),男,山东省邹城市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舆情信息科长,本科。
新形势下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黎 莹
(广西南宁市三美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1)
摘 要:近些年,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日益受到高度的重视。因此,学校应重视优化与创新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希望为推动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形势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在学校行政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落实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为档案资料准确性与真实性提供重要保障,从而推动与促进学校的各项活动有序进行。以下围绕着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特点展开简单的分析:
1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分类多
分类多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特点之一,依照对象不同可将档案划分为下面几种类型:一是教学档案;二是学生档案;三是人事档案;四是会计档案等。按照记录形式不同可划分为下面几种类型:一是录音档案;二录像档案;三是照片档案;四是文字档案等。档案的主要作用是真实、客观、全面的记录学校发展中的活动。因此,档案不仅是对学生发展真实状况的反映,更可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学校领导者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与依据。
(二)范围广
档案资料管理是一项兼具复杂性与系统性的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广,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全体教职工学生参与至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之中。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档案的载体形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以实物为主的学校档案发展为电子档案与实物档案并存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较之以前学校档案的的范围日益扩大。
(三)连续性强
伴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日益深化,每年学校都会发生许多的重大事件,比如,学校建设实验室以及改革实验课程等,以上各种事件的完成通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为此,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全程的跟踪此类连续性强的档案,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档案管理工作。
(四)受多种因素影响
通常情况下,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首先,学校领导层是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其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与档案管理有关的制度的建立情况。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以上因素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给各个时期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
学校应加大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责任感,促使其全身心的投入至档案管理工作中,从而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此外,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不断的加强学习,全面的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学校应加强全校师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認识,促使师生积极的配合档案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保障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应重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深化档案管理人员与全校师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明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学校应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档案管理人员给予精神上与物质上的奖励,充分的调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调动师生参与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在结束档案整理与收集工作中,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负责统一归档档案 。此外,学校领导应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对学校的档案保存状况展开全面的考察,并强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行为的监督。
(三)构建畅通的沟通机制
要想保障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保证沟通与交流的畅通。在开展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学校的各个科室彼此应加强沟通与交流,积极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切实的做好档案材料的整理与收集工作,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升,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采用先进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
做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可提供学校决策充足参考数据,从而推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应做好收集与整理零散资料的工作,只有保障学校档案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才能够保障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实现有序的存放学校档案的目标,进一步的提升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切实的保障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推进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缩减纸质档案的存储空间,更便于翻阅与查询档案资料。此外,学校应重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系统,借助于系统平台统一管理学校丰富的档案资料,给予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重要的信息支持。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与实施者,其个人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因此,为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学校有必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全面的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为此,学校应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与交流会,实现对优秀工作的分享,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此外,学校应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全面的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从而切实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为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学校应开设相关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等培训活动,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档案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学校发展中的各项重大活动,更是学校的发展的重要见证,真实的记录了学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效,学校可以档案为重要的参考与依据进行科学决策。因此,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说,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极为必要的,从而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咏梅.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J].兰台世界,2009,S1:21.
[2]高敏.浅析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6:249.
[3]张小兰.试论加强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138.
作者简介
黎莹,女,广西省梧州市人,助理馆员,从事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