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费加罗三部曲》中费加罗角色的演变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
范文 | 马小桐 摘 要:在启蒙主义戏剧家及其创作的作品中,最具成就的当属博马舍,他抛弃了古典主义戏剧的条条框框,把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了介乎喜剧和悲剧之间的戏剧体裁,开创了"正剧"这一新的戏剧形式,他的《费加罗三部曲》是其杰出的作品,本文将通过对《费加罗三部曲》的分析,了解费加罗角色的演变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关键词: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角色演变;时代背景 1 博马舍 皮埃尔·奥古斯旦·加隆·德·博马舍,于1732年1月24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同样在巴黎于1799年5月18日与世长辞。他是法国作家,戏剧家,音乐家商人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才能尤为人称道。他还具有音乐天赋,能吹横笛,会谈竖琴。博马舍很会做生意,在巴黎金融界大亨巴利士的提携下,成為当时法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博马舍能言善辩,有着高超的论辩能力。 但使得博马舍永垂青史的是他的戏剧创作。其发表的序文《论严肃戏剧》发展了狄德罗的戏剧理论,首先提出“正剧”即“严肃戏剧”,这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他的《博马舍三部曲》包括《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剧中人物费加罗成为具有反抗精神的经典形象。 2 《塞维勒的理发师》——平凡的但具有反封建色彩的理发师 十八世纪西班牙的塞尔维亚,年轻的伯爵阿尔马维瓦与富裕又美丽的少女罗丝娜相爱。罗丝娜的监护人、贪婪的医生巴尔托洛也在打罗丝娜的主意。他打算在阴险的唐?巴西利奥的帮助下,尽快迎娶罗丝娜。最终,多亏从前的仆人费加罗的帮忙,阿尔马维瓦伯爵成功娶到了罗丝娜。 《塞维勒的理发师》创作于1772年,其时正遇上博马舍和得·肖勒纳公爵发生冲突,博马舍被捕入狱,紧跟着又是他和得·拉伯斯伯爵及巴黎最高法院法官哥士曼的两场诉讼,原定1773年2月的演出就搁浅了。博马舍处于可怕的谣言当中,毒死妻子、贿赂法官,伪造证件,账目不清,任何一项都可以是他身败名裂。为此他在剧中塑造了巴斯勒——巴尔托洛家的音乐教师,在金钱面前没有任何原则,博马舍以此来抨击封建法院的黑暗腐朽。正如剧中博马舍所说的:“只要有钱他就肯下跪,很容易叫他服服帖帖的。” 《尔维亚的理发师》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塑造了属于第三等级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光辉形象。当时法国正处于封建贵族的统治下,博马舍借用费加罗这个机智幽默却地位低微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平民根本没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不满:费加罗因为给报馆寄谜语出版作品而丢了工作。费加罗在一定程度上有博马舍本人的影子,他们都社会经历丰富,对政治有着强烈的反封建精神,虽然备受磨难,仍站在争议的一方。 3 《费加罗的婚礼》——卓越的反封建的急先锋 在塞维利亚附近阿尔马维瓦伯爵的城堡里,重新成为伯爵仆人的费加罗和女仆苏珊娜正在准备他们的婚礼。但伯爵不坏好意,仍然要实现对仆奴婚姻的“初夜权”。 《费加罗的婚礼》是博马舍最杰出的政治喜剧,火力之猛,揭露之深,惊动了法国的最高统治者。路易十六读完这个剧本后惊呼道:“此人嘲笑国家中一切应被尊重的事物,这个剧本上演将产生危险影响,他会导致拆除巴士底狱。”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地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为了保护其未婚妻的“初夜权”,他不承认封建传统观念,反对封建特权,坚决维护个人的人权,表现了平民对贵族老爷的反抗与斗争。 剧中最有名的一段当属费加罗第五幕第三场的一段独白“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是您这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的享受?”《费加罗的婚礼》于1784年首演,此时正值法国大革命前夕,新型资产阶级蠢蠢欲动。剧中表面上是费加罗的反抗,实质上在启蒙主义思想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以费加罗为代表的“第三等级的普通人”,已经不满足与封建传统势力的间接斗争,而逐渐扮演了卓越的反封建急先锋的角色。因此《费加罗的婚礼》被认为是博马舍最成功斗争精神最强烈的作品。 4 《有罪的母亲》——批判锋芒消殆安于现状的迂腐形象 在这部剧中,费加罗变成一个老成持重的人,他对过去的行为感到悔恨, 放弃了早年的战斗精神, 成了一个对伯爵忠心耿耿的仆人。而伯爵也不再是一个生活放荡的贵族形象, 变成了一个道德高尚、仁爱为怀的贵族,妻子罗丝娜倒变成了一个不贞的女人。 博马舍于1792年完成《费加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有罪的母亲》,同年,法国共和国正立,博马舍的政治开始右转。在此之前,博马舍引过去曾为封建王朝办理过外交事务,因此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中成为了被革命的对象,尽管他的戏剧作品屡屡受挫,几乎没从封建王朝获得一丝好处,甚至其戏剧被封建统治者禁演,为了消解民众的愤怒,他还曾捐献一部分财产,仍然无法逃脱命运的折磨。在如此的革命风暴冲击下,《有罪的母亲》演出失败,博马舍被捕入狱,他的财产归公,家属遭禁,无奈之下被迫逃亡从此意志消沉。 博马舍的消沉也使得剧中人物失去了原有的批判锋芒,费加罗的宽恕精神取代了斗争精神,剧情不再锋芒毕露,一味追求大团圆结局。 由此可见,费加罗人物形象的转变正反映了在时代背景的变迁下,作者的世界与阶级立场的转变,时代背景对于人物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明耀,《博马舍和他的〈费加罗三部曲〉》[J],杭州大学学报,1983 [2]孔庆夫,论费加罗三部曲的剧本系列性及对应的费加罗角色———费加罗三部曲研究(一)[J],歌海,2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