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学风建设
范文 摘 要:学风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高校学风建设适应互联网环境的节奏过慢,互联网为高校学风建设既提出了挑战同时又提供了机遇。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互联网环境对大学学风建设的冲击以和当下互联网背景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以学生奖助贷工作为出发点,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学风建设与奖助贷工作的联系;最后,文章探讨了高校如何利用奖助贷工作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学风建设。
关键字:互联网; 学风建设; 奖助贷
随着网络和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人类和互联网密不可分。各高校纷纷将互联网引入学生宿舍,大力推广校园数字应用。同时,随着4G技术和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互联网无疑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但是,互联网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自控力差的大学生制造了学习动力上的障碍。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提高学习质量,成为当今高校学风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学风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学风建设水平的高低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学风即学校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大学的学习环境是半开放式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由于高中学习环境封闭性,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自我控制的意志力,能好好学习都是因为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强制性结果。因此,丰富的互联网环境会对大学生造成思想和心理上的冲击,间接导致高校学风涣散。
(一)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
我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严重脱节,导致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同学将考上大学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进入大学,大学生面对宽松的互联网环境,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广大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往往报道一些负面的新闻,导致各种低俗、偏激和负能力的新闻大行其道。这些负面新闻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误导,很多同学被“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腐蚀。在学习上表现为,无法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中迷失学习的方向,缺乏学习动力。
(二)校内各部门间缺乏强有力的协同机制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涉及到校内各个部门和全校的师生,是全体成员相互协同的结果。多数高校在学风建设的执行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对高校学风整体 性认识不足,部分职能部门为体现单个部门的业绩,在多数系统工程、业务流程的设计和制定上只顾及自己部门的工作范围及眼前的效果,并未从校内学风建设的整体角度出发进行长远的规划,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统筹,造成大多数交叉业务、边沿业务等工作开展缓慢,甚至无法正常开展。互联网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能整合各种有效的资源进而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互联网的普及对学校低效、冗杂的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比如,各个部门开发自己的手机app,没有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导致各种校园消息泛滥。
(三)教学模式落后,互联网应用于教学力度不够
互联网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模式,打破了老师传统的授课模式。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对现有的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方式以及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同时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管理相对滞后,无法在深度和广度上为大学生提供好的内容管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随着网络的普及,多媒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大学生已对多媒体式的教学失去了兴趣。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提出“翻转课堂”、幕课等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来解决此类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学风建设与奖助贷的联系
从2007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许多高校也不断扩宽资助渠道,建立了“奖、助、贷、勤、减”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尽最大的努力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拮据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可是,在国家、社会、高校如此重视对贫困生资助的情况下却出现了这样一种不和谐声音,一些贫困生认为接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学风是學校的灵魂,这个灵魂的建设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努力。而学风建设更是一个学校学风的前提与保证。特别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如何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学风建设,是各大高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譬如利用易班平台、手机app等等。虽然平台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本人认为最好的就是利用身边的细微事情、从小做起,利用高校学生日常工作的所有机会加强学风建设,本文主要从学生日常工作中的奖助贷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其主要包括诚信教育、端正态度、精神指导等方面来加强学风教育,在奖助贷工作的过程中教育学生、感化学生。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投入逐年增多,但是仅从经济上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困难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本文试图从奖助贷角度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教育学生从意识、行动、等方面做出反思,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大力宣传,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诚信教育视频,从而加强学风建设,这些都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有重要的意义,更能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三、利用奖助贷工作,全力做好学风建设
(一)强化自我教育,主导学风建设
在学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次,积极参加专业领域内学术水平高,学术造诣较深,治学态度严谨的专家、教授、学者开设的专题讲座,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远大理想,加强自身修养,主导优良学风的建设。
学生自身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提倡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和求真务实的学风。通过老师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规范,反对和抵制学术上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诚信缺失行为,认识到学术上的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和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作文先做人。同时,学生应该摆正心态,客观认识自我,准确定位。面对多元化的思想冲击和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学会自我调节,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沙龙和文体活动,使素质得到提升,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意识引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风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树立认真学习、科研诚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良好学风。
(二)加强师德建设,引领学风建设
优良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导师、教师、辅导员应该率先垂范,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实践,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以教风促进学生学风建设。 导师在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导向作用,是学生在做人、做事,尤其是做学问方面的引路人,导师也是学生教育的执行者,要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导师的品格操守、德行修养和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学风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深化辅导员的引导机制。辅导员与导师和教师一样,要注重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优良学风的建设提供基本保障。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和监督各个班级的管理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实现自管自治。辅导员还应该做好学生新生入学工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研究生生活,实现角色的转变。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新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强化学生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加强对学生后进生的教育教导,重视对学生落后学生的培养,使学生学风建设在整体上达到较高水平。
(三)优化社会环境,促进学风建设
社会环境对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环境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互联网信息、文化事业的进步发展,社会上一些主流的东西对校园环境和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部分马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大众媒体真假不一的报道,对正面积极的东西加以诟病,对反面消极的东西加以效仿,同时社会上也存在公职人员贪污受贿、公众任务行为不检等腐化堕落的丑恶现象,侵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学生学风建设必须取得全社会的支持,公众共同努力,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和引导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重教育、重人才、重知识的积极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形色不一的不良思想和诱惑,互联网已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网络上庞大复杂的信息源和传播面之广,传播速度之快对学生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监管部门和互联网的运行商应及时对网站信息进行甄别筛选,从而有效遏制不良信息的流传,使学生合理安全的使用互联网。学校还应通过组织班会活动,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公德的内容,践行八荣八耻,自觉的遵守法律,践行社会公德。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比赛活动中来,丰富业余生活。积极开展各种教育讲座,通过实例向学生讲解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作文应先做人,相信自己的能力,肯定自身的社会价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的意義,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以服务大众,回报社会。优化社会环境,通过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等良好的道德观念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海、熊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N].宿州教育院学报.2008年12月.第11卷第6期.
[2]姚远、奚敏.教管学三方并进,抓好多元化生源背景下的学风建设[J].科技风.2015年1月.
[3]李岑.浅谈学风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营销策略[J].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专栏.贵图学苑 2015 年第 3 期.
[4]梅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学风建设的研究[D]:[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易华米(1988-),男,汉族,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