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雕刻工艺品制作技术 |
范文 | 盛红振 摘 要:从1999年开始学习玉雕,对于人生而言,1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我来说,这却是无法复制的18年。和很多雕刻师一样,我从学徒开始干起。1999年福州的夏天,酷暑炎炎,我拜入林学威门下开始学习水晶雕刻,随后慢慢地培养出对雕刻的热爱。过后的十年中我醉心于钻研雕刻,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接触社会,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我便萌发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随后我创办了对我意义非凡的宏艺工作室,也是凭借着自己在晶雕方面刻苦钻研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才能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关键词:雕刻 工艺 这些年,我在晶雕路上一路走来,作品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这只是我艺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里谈下自己在雕刻方面的体会,算是对先前的阶段旅程做一个小小的自我总结。 一 创作作品的准备 在创造作品的时候首先拿到原材料,看哪些地方有瑕疵,用切割机把有瑕疵的地方去掉,根据原材料的原型设计好题材,设计好题材后,再画到材料上面。 二、打胚体的操作技术 1.在原材料上面画好粗稿后,第一步需要用切割机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和内轮廓;打粗胚:可以从上到下,从前到后,有里而外,由深入浅,一层层推进,粗胚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简练的几何体概括,整个构思的造型,要求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重心稳定,整体感强,打胚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 2.切记雕刻是减法。先从整体开始,调整比例和各种布局,然后将具体形态逐步落实,要为修光留有余地,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已趋明朗。粗胚好了以后重新画好细稿。 三、整胚 1.所用工具主要有,钉铊,球针,尖刺,喇叭针等。 2.细稿画好后进行整胚。先用喇叭针从内往外,从大到小做一遍,在整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作品比例和整体效果。 四、修光 1.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掉细胚中的刀痕。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要求刀迹清楚细密,或圆滑,板直,粗犷,力求把作品意图精确表现出来。 2.细工雕刻是从作品重要部位开始,如人物作品就应该从头部定出五关,比例,遵照 三停五眼 开脸比例就好。 3.衣纹雕刻,用小喇叭针或钉铊把它走出线条,采取去料,堆料。注意高低层次变化,衣纹的过度变化。 4.花边雕刻,用小钉铊把画好的线条以外的去掉,走出线条。 五、打磨 根据作品的需要,将粗细不同的部位用砂纸打磨。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水晶雕刻的种类是包罗万象的。而经过多年厉练,我最终将自己的创作范围缩小到利用水晶表现藏传佛教的密宗金刚佛造像上,放弃了其他材质、题材的创作。所谓的密宗五大金刚,指的便是父续的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母续的胜乐金刚、喜金刚,还有无二续的时轮金刚,都是属于四续部中的无上部本尊,而秽迹金刚则是事部的本尊。在设计和雕刻时我定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力求传神。如果单纯地注重形的优美而忽略了神,就好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样。好的水晶雕刻作品不应该是静止不动的,而应该像流动的画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和精神。所以,设计和雕刻时都应该注重形神兼备,给雕刻品赋予新的生命,体现出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 在雕刻金刚佛时,心静实为重点,佛家讲究普渡众生,石头其实也是有生命的,善待于它便是善待自己,我以心为交换来传达自身的信念。简单来说,这便是石中有我,石即是我。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脱离了鲜活的生活,创作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的市场十分的混乱,很多受利益的驱使,出现了“同款题材”、粗制滥造的工艺品。一些制作者没有经过传统工艺的学习,只会简单地仿造,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影響了整个雕刻行业的形象。我认为作为一名雕刻师,你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学习更多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当你的心灵是美丽的时候,你手下的东西才能是美好的,雕刻师应该是要能创作出富有时代意义的作品,而不是沦为没有思想的匠人。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驱动力。在这个多元化发展时代,必然注重艺术创新,时代在进步,它需要我们拼创意、拼文化,它能够包罗万象,包容夸张、写实、抽象、写意等各种艺术形式,只要能够展示水晶雕刻的时代文化性和雕刻师的创作性,它都能接纳。那么要怎样去创作呢? 首先我认为要从传统的认识理念和方式中解放过来,要用全新的思维与手段重新开始新的探索。比如我选择做密宗金刚佛题材雕刻,那么必须要老题新作做到推陈出新。不出新,就不必雕了,大家谁没看过佛雕?百度一搜随处都是。我的作品,是将我的所感所悟,所认知的世间情感融入到佛教人物的造像上来,赋予它“人性美”,在人物的细微处阐释表现,可以说我雕的是自己心目中独特的金刚佛。 创新是及其困难的,常常一件作品要用2到3年的时问去加工。在创作中,我时常因为突如其来的一个灵感而兴奋许久,我会将这些宝贵的灵感用纸笔记录描绘,而在作品的后期,我会从各个角度审查,这像极了惹人讨厌的挑剔者,一旦有一处不妥我都要再返工细细雕琢,这其实也是印证了藏传佛教中修行过程,是对自我认可又超越和否定自我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对自己作品的专注与认真,收获往往伴随着耕耘,2016年在第六届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作品《回家》获银奖;同年的第九届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作品展上,作品《佛由心生》获得铜奖。 18年精雕道路上,赋予了我人生无穷的智慧与乐趣。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加倍学习和钻研,我会继续我的艺术创作的道路,此生能够步入晶雕行业,是我毕生的荣幸。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