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国内外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范文 | 摘要:纵观世界领域,动画产业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相对成熟的文化产业,中国的动画产业逐渐回升的新趋势。然而高校由于其本身性质的特殊,培养出的动画人才大多与动画市场脱节严重,优秀的动画人才的匮乏成为长期以来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瓶颈。 本文从美国、日本、法国等各国选取知名院校为代表,通过对国内各院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分析,对比以及总结出几点当前国内动画教育的共性问题,提出对提高国内动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影视动画;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1 国内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近年来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首的国产动画异军突起引领的动画风潮,《大鱼海棠》以“潜伏十年”姿态华丽登场并紧随其后,《摇滚藏獒》、《大护法之黑花生》、《豆福传》等动画电影都相继取得不弱的成绩……这些国产动画的初步成功为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的动画产业在经过了前几年“屡亮红灯”的低迷时期后,又展现了逐渐回升的新趋势,动画市场亟需大量优秀的新生力量。我国动画专业教育行业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当前中国动画人才大多以高校动画专业培养为主,然而高校由于其本身性质的特殊,培养出的动画人才大多与动画市场脱节严重,优秀的动画人才的匮乏成为长期以来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瓶颈。 2 国外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2.1各国影视教育专业对比 课程从对各个动画概念和技术的基础理解开始,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等各课程融合了实用性和创造性,动画历史课程则对所有动画艺术进行了细致研究,尤其着重强调了实验形式动画的历史。完成了基础课程后,学生会与导师及项目的其他成员合作,拓展独特的艺术视野。 重视动漫科目与数字技术课程相结合。课程科目既包括基本的动画运动规律、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等课程,也包括网页设计、绘图软件、摄影加工等数字基础技术课程,还包括营销、经营等拓展学生就业能力的课程。 课程从动画制作的基本功开始,到动画基本制作技术的学习,制作参赛短片,然后进入全面艺术创作。 上表中选取了各国的院校作为代表进行调查研究,对于动画教育的课程设置均从基础理解开始,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各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优势,辅助以其他课程和教学手段;“所谓大学者,乃大师之谓也。”这些国家的从业教师均来源于行业内部的一线人员和佼佼者,如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影视制作系的动画学科,由于分为角色动画专业和实验动画专业,聘请的教师来源也不同——角色动画专业的教师多数来自于迪斯尼、梦工厂或是其他相关业界,他们正位居行业的第一线工作,由于工作关系课程大多安排在晚上,多位兼任;实验动画专业的教师则以著名的动画短篇导演居多,经常参与国际影展放映的实验动画导演。这三国动漫产业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对于国内动画教育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3 国内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研究 3.1 国内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以影视传媒见长的院校课程设置 以本科院校居多,拥有丰富的影视教学资源,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在课程设置中,第一学年注重绘画基础的培养,以及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第二学年接触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及一些电影的理论课程,学习动画制作技术;第三学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尝试让学生进行集体创作;第四学年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以美术设计见长的院校课程设置 以本科院校居多,如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均设置动画系或在美术系中设置动画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前两个学年注重绘画基础课程的培养,扎实学生的美术功底,启发学生对艺术和美的领悟,第三年全面进入动画专业课程,学习动画专业的理论和创作知识,初步尝试制作动画短片,第四学年为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动画行业、游戏行业或其他相关行业,亦可自主创业。学生自身在大学四年期间与社会接轨较少。 综合类院校的课程设置 以本科院校居多,在各文科或理科院系里设置动画专业,如北京大学的动画专业设立在信息学院下,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效仿影视传媒见长或美术设计见长的院校,特点不似前两者显著。 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课程设置 专科院校为多。在课程设置中,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软件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就业岗位为主。由于学制关系,压缩了艺术类课程的学习时间,在课程中安排进入动漫企业践习或在学校设立工作室,提前适应动漫市场需求,为动漫企业输送匹配的人才。 上表选取国内典型院校作为代表进行分析研究,动画市场日新月异,动画行业正在高速发展,很多用人单位表示,应届学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培训才能适应工作,中国高校动画专业与市场脱节较为严重——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适应专业教学的发展需求,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不合理。本科类院校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在课程设置上严重倾向于艺术,学院里虽然设置了很多工作室且设施先进,但并未进行实际性的运转,教学氛围较为松散,学生想要学得知识必须“自律”、“自强”。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多以“以赛代练”、“以赛促训”的方式培养学生,要求学生在高职的三年中,多参与学习与实践,让学生全方面适应企业的需求,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在教学中偏重技术的培养,这便直接导致很多问题——如有的学生可以熟练操作动画软件,但在造型上无法深入,原因是美术功底不扎实。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一个优秀的影视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和扎实的艺术功底,又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故高校在培养方式上兼顾动画的“艺术”与“技术”的二种特性,是一个还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 3.2师资来源分析 我国现阶段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活跃在影视动画领域的专家、有强大的影视动画或计算机理论基础的教授或博士、應届或刚毕业不久的本科生或硕士生。这三种类型的教师各有所长,但劣势明显——行业领域的专家虽然业务能力很强,能够直接引导学生面对动画领域的“现在”,但由于其本身业务繁忙,要么很难固定上课时间,要么很难有相对完整的时间段以供与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因此最后只能以讲座或系列工作坊的形式出现,更有甚者,有些专家由于各项原因只能使得教学流于“表面的形式”;影视或计算机理论出身的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底蕴,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动画毕竟是一门需要实践的艺术,这些教师很难直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也是很多高校不断得去艺术院校招徕硕士生兼职上课的原因之一;而第三类教师往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很好得与学生相处融合,但相对来说,缺乏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是他们的“软肋”。因此,国内高校教师还需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进行全面发展。 3.3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影视动画专业理想的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动画文化市场发展需要的、熟悉本专业必须的理论基础的、有较强的动画漫画作品设计与制作的实践能力的、具备创意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然而事实是,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企业录用一个应届毕业生,往往需要花费较长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以适应具体岗位需求。这就造成一种很“尴尬”的局面——虽然动画产业市场亟需人才,但仍有一些学生找不到相关工作。当然,促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我们从市场、毕业生、高校三个层面来看,市场需要的资源是中、高端人才;毕业生对自身定位不明,很多毕业生回访信息都显示,他们经常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而高校则存在着教学体系中的各项问题,后面会列举说明。如果我们将这三者想象成一根链条,“高校”位于中间环节链接着“人才”和“市场”,培养影视动画类专业“市场”需要的一专多能的T型人才,高校责无旁贷。那么中、高端动画人才都有什么特质呢?我们都知道动画是一门必须团队协作的复杂艺术,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能够敏锐得洞察客户和市场需能够相对全面地掌握某个领域的技能、能够成熟并且独立得进行艺术创作,高端的动画人才要具备这一切并且领导团队完成项目。诚然,当前高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力度远远不够,直接导致学生在工作中出现各项问题——比如制作人员若没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素养,就无法分辨草稿中哪根线条是正确的,那么即使是简单的描线上色类型的工作他也无法胜任;又如,前期的创意人员如果缺乏制作的常识,在创意初期就不能定夺画面该用何种技术手段去实现,甚至与后期人员出现沟通障碍,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高校在为培养动画人才制定培养方案时,不妨把目标相对拔高,瞄准市场缺口,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综合素养较高的中、高端人才。 3.4 实践教学条件分析 动画是一门集艺术和技术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借助先进和精密的设备来展示和实践,不但能够准确得完成动画动作的计算与制作,还能够在实践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展示,从而有利于培养出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水平技能人才。然而当前国际先进的动画专业相关的设备和专业软件都比较昂贵,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更替迅速。因此,建设资金不足成为动画专业建设一大难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 首先,制定清晰的专业教学规范,建立课程标准。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如人体结构、透视与构图、动画概论、艺术审美等课程,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的培养,观看各种形式的艺术展览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创作环境。这对于日后学生能否发展成为中、高端人才至关重要。其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应对其进行动画职业技术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维、三维动画制作能力)的基础训练和对应岗位的专项培养。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人,应与高校共同承担起育人的任务。校企深度合作对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进入岗位有着重要意义,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最后,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应主动为学生打造实训平台。高校在项目教学时应主动将教学平台延伸到企业,不要空喊口号,要将校企融合落到实处,通过“项目设计教学法”,教师与行业专家与学生共同协作,使得学生产生直观体验,增加学生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的锻炼机会,切实地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至少一门外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路漫漫其修远兮”,国内对影视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高校而言,在这过程中,应多学习国外有益的办学经验,提高自身的师资水平,落实口号,将培养适应影视动画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作为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瑛.中外动画教育现状与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 [2]赵晓春等.美日韩动漫产业比较及对我国启示[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4)。 [3]张笑 ,魏婷.中国动漫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3) [4]杨恩慧,杨晓林.高校数码影视、动画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电影评介[J].2010,(1)。 [5]袁社锋,蔡盈盈.基于工作室制的高职动漫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J].2014,(1)。 [6]劉咏松,王家骐.基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动漫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7]邹羚.五年制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职业技术教育[J].2010,(29)。 [8]刘超.高职动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湖北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2017年中国动画行业报告. 作者简介 王晓丽(1987-),女,浙江温州人,民族汉,职称:讲师,学历: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动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