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一点认识
范文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编写的,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著作。本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阐释,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研究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
自古政史不分家,古有唐太宗以史为鉴,而知兴替;今有习主席重视历史,认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是人类文明的传承、积累和演变的过程。人们可以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得失,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导后人的生活。
恰如书中黑格尔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情理的,凡是合乎情理的都是现实的”1,但是恩格斯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法国就因君主制不符合现实,人们才愤起革命。这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原理,即: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就拿中国的历史来讲,中国经历了奴隶制、封建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制、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几种制度,总体来看中国的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一种制度露出弊端,就会引来革命,推翻这种制度,建立新的制度。每个王朝、每个时代也是如此:明朝末年,神宗皇帝不理朝政,朝廷严重缺乏官员;官僚中党派林立,相互倾轧;之后魏忠贤干政,明朝积贫积弱严重,民不聊生,这才有了后来的清军入关,改朝换代。清朝皇帝总结了前朝的经验,对于中央机构也进行了改良和创新,皇帝们勤于政务创造出令人称赞的“康乾盛世”。但是乾隆之后,清朝就逐渐衰落,官场黑暗,军纪败坏,国库亏空,阶级矛盾激化,人民不断发起斗争。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现实性激起了全国各地民众不断地革命,人们意识到“皇帝”已经不能救他们了,要推翻帝制,进行共和。这个时候,帝制就由现实的而转变成为不现实,共和制就变为现实。从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黑格尔的这种“存在即合理”的观点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诚如书中所说:人类社会不仅有上升的过程,而且有下降的过程。虽然黑格尔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这一点,但是却能从他的理论中证实这一点,这也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决定的。社会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景一定是光明的。纵观中国历史,人们总是在摸索中前进,由于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探索的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恰如孙中山等人发起辛亥革命,他们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大,便效仿西方国家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政权——中华民国,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告诉我们: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虽然资产阶级失败了,但它对于我们的历史发展还是具有进步的意义: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辛亥革命还是为后来的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点亮了明灯。再者,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想要使中国工业、农业更好地发展,人们过上好日子。于是,在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出现了急功近利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大炼钢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盛行的“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实现分配中平均主义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生产关系急于过渡的典型实验,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新中国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失误。1960年,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逐渐恢复。但是1966年,以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为导火线的文化大革命发起了,全国各地掀起了红卫兵运动,大批党政各级领导人、学士名人被批斗,党政机关处于瘫痪,社会秩序被破坏。四人帮的文革小组取代了中央政治局,社会上出现更大规模的批斗、打击迫害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的浪潮。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对社会发展无疑是一次重创。尽管如此,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不断调整修复,胜利油田、成昆、湘黔铁路的修建,也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点亮了国民经济中的指路明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结果是光明的。这段历史,对中国来说,无疑是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的曲折,但这段虽挫折,却也给后人以警示。历史的车轮依然在滚滚前进,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仍然一直发展着。
当然,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会在完美状态下结束,或者,我认为,人类社会不存在所谓的“完美”。正如托马斯·莫尔所著的《乌托邦》描述的国家一样,海岛上的乌托邦,是每人每天秩序工作6小时,人们各取所需,不需要钱,所有财务共有的社会。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勾画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蓝图。这样的国家真的可能存在吗?尽管人们对这种社会心存向往,但这种社会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吧。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矛盾。正如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讲,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产;但是到了2017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每个阶段的人们幻想的完美社会都不尽相同,因为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完美社会也就仅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而且一代人比一代人想象的更充实。就像那句话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类社会或许也是没有完美,只有更好。
“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过程中的暂时阶段”。历史不会终结,它只是交替着前进。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从尧舜禹到现如今,炎黄子孙依然在铭记中华历史,传承中华文明。中国经历了分封制与宗法制、中央集权制,由低级向高级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每个阶段也都是暂时的。夏朝兴起的分封制,在商朝得以发展,于西周得到完善。由于分封制的弊端日益显露,自秦朝开始,中国进入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与皇帝制,秦始皇首创皇帝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但是由于秦朝的暴政,二世而亡。西汉延续了三公九卿制,并将三公九卿制分为内朝和外朝。到了隋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完善,改三公九卿制为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明清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了顶峰,明朝权分六部,设内阁,清朝设内阁制六部,设南书房和军机处。可以看出,各朝各代都只是暂时性的,没有哪个王朝长生不衰,但是每个王朝对中央政治制度的创新都被后世统治者延续下来,前一个王朝的结束正是后一个王朝的开始,社会不断由低级走向高级,历史的精华不断被后人传承。直到后来,新中国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家,随着政治的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也是更好的社会阶段代替了原有的社会阶段。
政史不分家,研究马克思主义需要以历史作为依托,从而更好地运用于我们的生活,领导人也需要从历史中总结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国家稳步前进。历史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也由物质层面发展到了精神层面的,这就说明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在历史的探索过程可能充满只曲折和未知,但是要相信前景一定是光明的。历史不会结束,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会结束。我们应以史为鉴,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朝着更好的生活前进。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7.
作者简介
杜洋(1991-),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历史学硕士,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世界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