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环境教育分析
范文 韦世林
摘 要: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及民族的未来在于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孩子们是实现中国梦的强有力支撑。想要构建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从小对他们进行素质养成教育。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是教导孩子们知事明理,爱护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高效地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真切理解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形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观念,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文重点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品德;环境;教育
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不仅需要教导孩子们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还要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观念及环境意识。需要生动形象地让孩子们理解“地球只有一个”,我们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孩子们的思想较为单纯,他们还无法理解生态破坏意味着什么,也无法想象因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会对人们造成多大的危害。因此,在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上,需要老师将这些概念灌输给学生们。需要让他们知道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为此,本文以教学实践为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方法:
1 观看——让学生触景生情
1.1 观看视频动画
任何丰富的辞藻也没有视觉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深刻,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播放视频图画给孩子们灌输环境理念。高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强,且心理承受能力要远远高于低龄学生。因此,可以给他们播放一些自然灾害的动画视频,让他们看到灾害发生时的真切画面,看到在灾害面前人们是多么渺小无助。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会在孩子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例如,可以给学生播放河流污染、乱排乱放的视频,激发他们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欲望。
1.2 情景体验
另外,高年级的孩子认知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理解较快,我们可以通过下载较为热门的虚拟软件来为孩子们营造虚拟环境,体验现实场景。例如,在对孩子们讲解地球只有一个,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将会带来一系列人们难以承受的灾害时,就可以利用虚拟软件为孩子们演示“温室效应”的形成。学生可以通过软件获取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温度等相关数据,当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设定值时,将会有酸雨产生。通过数据分析,知道温度升高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进而了解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接着通过虚拟不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分析不同生活方式的碳排放量以及对温度的影响,通过碳排放量的比较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会对环境带来多大的影响。从而教育孩子们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一个小习惯的改变即能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2 讨论——让学生关注生态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成年人,他们还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他们不会进行理性的思考,更多是通过观察体会进行感性思维。因此,在对低龄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时,需要注重让孩子们亲身体会,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环境破坏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在给孩子讲科技带来的双面影响时,可以通过新闻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让孩子们参与进来,高效地掌握知识。
2.1 方案设计
近年来,由于白色污染的不可降解性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社会各界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政府也出台各项政策进行集中整治。针对这一话题,在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时就可以让孩子们置身其中,自己提出治理或改善白色污染问题的方案。孩子们的思维是跳跃的,他们可以想出许多看似不切可行但却充满童心的五花八门的方案,只要大家投入热情,意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意识到需要规范日常生活习惯较少污染产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2.2 学习科教内容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例如日本的垃圾分类,是许多国家争相学习的典范。通过播放宣传短片或学习新闻内容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国民的环保意识是如何养成的。当今社会,多媒体迅速发展,孩子们对于电子产品的操作技能甚至要远远高于成年人。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电子设备的喜爱这一特点,利用观看科幻电影、阅读科技新闻、购买科技漫画等方式,让学生们自学科技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
3 实践——让学生置身其中
3.1 動手实践
无论是观看影片还是亲自设计方案,这些都只能停留在脑海中,想要让孩子们深刻理解环保意识还是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将观念转化为行动。例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调查商品的包装情况。市场上的许多商品为了吸引顾客眼球都会进行过度包装,尤其是在传统佳节售卖的粽子等商品的天价包装更是令人瞠目。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市场上调查各类商品的实际包装重量及体积。通过调查可知,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产品的实际包装后的体积是其净体积的2至3倍,有的甚至高达10倍以上,这些都属于严重的过渡包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通过查找资料可以看到,这些包装材料大多由海绵、泡沫、塑料等材料制成,是很难进行降解的。当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意识到自己的点滴行为也会为改善环境助力一笔后,就会主动表示不再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或是将包装进行循环使用。
3.2 反思自身行为
情景实践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过程后,需要一个情感的升华,即反思过程。反思是对认知进行评价考核的过程,并对以后的自身行为进行规划约束。让孩子们了解环境问题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例如,带学生们了解了温室效应的作用机理及产生后果后,可以向他们提问,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自己的哪些日常行为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产生?如何规避这类问题?这才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让孩子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反思,不是为了系统地传授知识,而是希望他们能养成正确的世界观,能够正确地看待问题,让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情感得到升华。
4 总结
我们深知,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可爱的,他们向往着美好。也许他们无法接受环境恶化等高深的学术理论,但是只要我们将这些简单的环保理念寓情于景地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这些情景中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就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智胜,林海涛.让品德与社会课真正的“活” 起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杨宝清.体验学习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