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自拍现象研究 |
范文 | 摘 要:随着网络社交平台和摄影技术的“平民化”,自拍已经是普遍化的现象。 作为一种新兴的人际交往模式,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研究者主要通过对自拍行为产生前后的行为表现的分析来说明自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关键词:自拍;自我认知;美图;积极情绪;社会交往 1 现象描述 2013年,“自拍”成为牛津年度热词,由此可见自拍已经逐渐成为常见的社会现象。自拍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活动:自拍拍照、自拍编辑、自拍发布,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人们的行为表现存在差异,而这背后的心理因素和人的自我印象管理以及社会交往心理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自拍行为实施者多是女性群体,并且多倾向于使用修图软件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拍照软件层出不穷更是增加了拍照的趣味性,更是添加了娱乐性,并且图片的装饰性增强使得人们在减压的同时增强了积极情绪。在自拍活动中,一般有个人自拍和团体自拍之分,二者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个人自拍在不同背景下也是不同的,例如旅游以及其他活动和日常消磨时间的自拍行为,涉及社会交往的问题总是复杂的,但从个体原因来看,自拍确实能够丰富生活的趣味性。 自拍照片的发布因人而异,技术的处理使得自拍更具有个性化效果,在如今越来越强调个性化发展、自我意识高度凸显的现状下,自拍更是通过网络交往平台向他人展示自我的重要渠道。在社会呈现高度流动性特征的状况下,自拍也成为了陌生人社会中使人与人之间在短时间实现互相了解成为了可能,由此拓宽了人际交往的方式。自拍照片发布后,通常自拍者都会对可能的评论带有期待心理,在得到他人肯定的评价时,我们会获得满足感,并且会产生更高的自我预期。从而自拍也是融入群体的一个好方式。 2 原因分析 2.1 客观条件的具备:摄影技术的简易化,以及交往方式的变化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早先由相机和他人“主导”形象已不是唯一的拍照方式,手机拍照功能不断完善、各种拍照应用的开发,使得拍照成本大大降低,也有了更多的便利性“自拍”与“他拍”相比,更能够在能够观察到自我形象的角度拍到令人满意的照片。 2.2 源于人们对自我的关注 自拍可以我们随时随地进行自我观照、自我观察,人无时无刻不对自己保持高度关注,自拍正是人们发现自我的一个新的途径。另外其他人对自拍照片的评论也是自拍者获得社会评价的渠道之一。我们通过社会、自我观察等等方式得以获得更完善的自我认识。并且,自拍也可以观照自我情绪,通过照片可以对自身的情绪状态自行自我反馈,提高自我意识。 2.3 通过自拍的发布获得普遍的正面评价以满足获得他人认可的荣誉感 人们发布的自拍通常呈现最好的自我形象,而在人与人之间熟悉度不高的社交圈中,直观的自我形象气质可以增强他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在了解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给他人形成“一美百美”的好印象。在这里晕轮效应正是推进了自我推销策略的成功的机制。 2.4 自拍也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是社会互动的一个方面,人需要有归属感 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多是机械化的合作关系,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自拍成为提高人与人之间了解沟通的媒介。通过自拍,可以随时分享自己的状态。自拍很多时候也可以用来反馈心情。通过自拍进行生活状态的共享,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会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降低孤独感。 2.5 是进行自我欣赏、调节自我预期、提高积极情绪的有效途径 自拍并不代表行为人表现自我,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都会有自我欣赏的需要。自拍时,我们可以通过不断调整拍照的角度、拍照时的姿势、表情等等来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拍照、修图的过程也是塑造理想自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增强自信,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 自拍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行为艺术表现,它也包含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付出了相应的劳动,因而自我认识中的积极因素会大大提高,由此,自拍也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生活壓力。 2.6 符合现代化社会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拍照形式趋向于多样化、便利化,加之拍照应用的美化作用,使我们可以自由掌控自我形象,随时随地进行自拍,自拍的方式也是不受限制的,这也符合人的个性化需求。自拍的过程,也是在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个体的发展本身即需要自由的因素,自拍恰恰包含了这一方面的因素。 3 影响分析 自拍不可否认的,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自拍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个体自身自我表达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个体的自信;其次在此过程中个体得以凸显,助推了人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人的创造力;再次它逐渐地作为一种文化融入生活,在自拍过程中既有娱乐效果,又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也缓解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再次它能够在一定意义上缓解人的孤独感,增强其归属感,另外有自拍建立起的良好的社会互动也是有益的。 但自拍也不可避免存在隐患,首先,自拍的真实性难以保障,存在利用自拍进行网络诈骗的行为,长期以来容易导致社会的信任危机。其次,网络的高度发达也是一把双刃剑,个人隐私难以得到保障。另外从行为者自身来说,自拍行为使得行为者更为关注个体,这一关注的加深极容易使人的个性化走向极端;自拍行为也容易造成自我的客体化,自拍通过评价提高了人的积极情绪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自我预期和自我成就感过高,进而导致人们过度关注身体等外部因素而忽略更为重要的内在条件。而自我个体化更容易导致社会的审美趣味低下,热爱“表面”而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本质性的东西。 4 意见和建议 既然自拍利弊参半,自然是要趋利避害。首先个人对于自身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正确对待自拍的效用。过度追求完美造成自拍的修饰过度给自己带来的不真实感反而会形成与实际自我较大的反差。其次,自拍照的发布应当注意场合,网络社交网站的不安全隐患较大,个人应当保持适度警惕;社会层面应当加强网络管制,形成良好网络管理秩序。 自拍作为逐渐普遍化的一种现象,延伸出了许多相关的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自拍并非自恋心理导致的,而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人际交往、自我满足感是人们的正常心理需求,不能将之看作是自恋心理,虽然不可否认的是自恋群体的自拍倾向更高,而自拍行为则是助推这一趋势的利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避免自拍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自拍作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实际上我们只要不过分依赖于他人对自身的评价,拥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拍就能够被合理的使用,并且给生活带来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丁倩,张永欣,魏华,牛更枫,周宗奎.大学生自恋人格、自拍行为与积极情绪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3):519-522. [2]晋争.人为什么喜欢自拍——自拍行为的宜家效应[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04):56-58. [3]钟立强,马静妍,熊传鹏.新型社交模式下的用户自拍行为剖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67. [4]孟男,王玉慧,雷雳.自拍照编辑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积极反馈与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06):751-758. 作者简介 朱小敏(1996—),女,汉族,安徽省芜湖市人,本科生,本科在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