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高校团日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
范文 | 摘 要:團日活动不仅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学生工作必不可少的形式,而且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题鲜明的的团日活动可以加强团支部建设、增强团员意识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文通过对高校团日活动的具体意义,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团日活动;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1 团日活动的含义 《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章程》(1953 年修改稿)第 31 条最早提出了团日活动这一说法:“团的重要会议以及团日活动可以使用团旗。”在学界,杨柳对其进行了更为提举的解释“团日活动是基层团支部按照青年特开展的,旨在团结教育青年一代、培养‘四有新人的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集体行动”。结合目前的具体发展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团日活动是由基层团支部组织开展可以提高团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提升团员青年能力和素养的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高校大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加强其政治文化修养,综合提高团员的综合素质。 2 开展团日活动的意义 2.1 开展团日活动能加强对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开展团日活动,是为了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青年团员的参与意识,增强集体意识。作为高校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团日活动,团日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补充作用,通过在班级团日活动中对青年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对团员青年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广大青年成长成才。 2.2 开展团日活动有利于提高青年团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团日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才,通过开展关注国家时政的活动去培养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专业创新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加强专业学习的能力。这些多元的活动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的同时开阔了视野。这些活动的组织策划也可以提高团员干部的合作意识和工作能力,对青年团员培育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3 开展团日活动能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团支部作为基层团组织中最小的管理单位,由各班的团员组成。团支部开展相关的团日活动,可以凝聚团结团支部团员,增强团支部团员的团员意识,增强支部的活力。团员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实践平台,与支部的其他团员积极参与实现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团支部和组织的团员能加深对其他人的了解和认识,无形中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有组织,又凝聚力的团组织不但有利于上一级组织的管理,同时也为全团的凝聚做出小小的贡献。 3 高校团日活动开展过程存在问题 虽然高校团日活动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较好的传统与特色,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高校在开展团日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3.1 团日活动内容没有新意,活动形式单调,缺少创新。高校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的形式都是经验交流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在全国各个高校轮番上演,缺乏新意,反复举办这样的活动,就会使得团员产生审美疲劳,丧失新鲜感和吸引力,导致团员们擦浴团日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2 团日活动缺乏内涵和教育意义,流于形式。团日活动不同于同于一般的文体活动,团日活动是为了加强青年团员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作中,有些团日活动为了迎合同学们追求时尚、轻松娱乐的要求,在主题设计和活动开展过程中放弃了引领青年思想这一功能,模仿电视电台娱乐综艺节目加入过多的娱乐成分,导致团日活动缺乏内涵和教育意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3 团日活动没有与青年团员的需求相吻合。开展团日活动的目的是引领青年的思想,和促进全面成长,团日活动只有和青年需求相结合,才能增强吸引力。但是现在的团日活动大多忽略了青年兴趣与需求,开展的活动内容过于老旧,仍停留在传统的形式,甚至有基层团组织为了应付上级的任务,团日活动只是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满足和切合青年团员的发展需求。 3.4 团日活动缺乏活动反馈和改进机制。一个活动的完善和改进需要有参与者对其评价和反馈,在高校团日活动开展过程中鲜有基层组织设立了对应的反馈和改进的机制。即使有的学校设立了,但是活动的评价机制还是比较简单,不够完善。在整个团日活动的策划中,高校不应该只是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收集和反馈,如果没有参与者的反馈,活动策划者就不会知道这个活动存在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评价的缺失和对活动评价的不全面,就影响策划者对团日活动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整个团日活动的质量。 4 高校团日活动创新发展对策 4.1 创新团日活动的内容,增强活动吸引力。在团日活动的形式上,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模式,在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形式组织团日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内容上,可以将团日活动于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有效结合,让青年团员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巩固夯实专业知识,不再只是玩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功能,可以开创形式新颖的网上团日活动等。也可以举办一些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的实地调研团日活动,为青年团员提供一个服务社会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培养责任意识。 4.2 多开展体现精神引领和教育功能的团日活动。高校要多开展集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主题团日活动,充分发挥团日活动的精神引领和教育的功能。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可以在活动适当加入一些娱乐综艺的元素,但是不能整个活动沦为娱乐活动,从而失去团日活动原本的意义。高校可以开展一些心灵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团日活动,不但可以通过团日活动让青年团员全面了解心灵教育内涵意义并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心灵成长,而且通过生命教育能让学生认知生命的可贵和人生的价值意义。 4.3 强调团日活动要切合青年发展需求。为了使主题团日活动更加贴近青年团员成长需求,提高团日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在制定支部团日活动计划的过程中,团支书应该在广泛动员支部团员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充分发挥班级团员青年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样就可以结合专业特色特别是参与对象需求,制定出符合青年团员需求的团日活动,既满足了团员发展的需要,也增强了支部参与活动策划的积极性。 4.4 完善反馈评估和考评奖励机制,推动活动持续改进。为了更好的改进团日活动,高校应该制订一套系统完整的后期反馈评估机制,在每一次的结束后,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总结出本次团日活动存在的漏洞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次团日活动的开展提供发创新的方向。此外,增设考评表彰机制实是为了激发各个支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了能准确地对支部的团日活动进行准确评价,可以在全校或者全院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考察办法,从团日活动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对各支部主题团日活动进行全面的考核,最后评选出优秀的团日活动给予表彰。 参考文献 [1]杨柳. 论影响高校团日活动实效的因素[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0, 12(2):39-41. [2]秦鹏魁. 高校班级团日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教文汇, 2012(19):178-179. [3]单既阳, 于虹霞, 王晶,孙慧丽,王琳. 新时期学生团干部培训的形势与要求[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7). [4]李海英. 高校团日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5]汪治国. 浅谈高校主题团日活动的创新和发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6):237-238. [6]邓晶晶, 王运霞. 新形势下高校主题团日活动设计与实践[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1(5):158-159. [7]吕峰. 以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J]. 青少年学刊, 2012(3):36-38. [8]汤丽萍, 严柏炎. 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 党史文苑, 2010(12):63-65. 作者简介 陈鸿鹏(1996—),女,汉族,广东省湛江市人,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015级法学本科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