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救治的效果分析
范文

    陆卓然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 均行急诊救治处理。观察患者临床疗效,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 患者经急诊救治后总有效率为85.0%(17/20);治疗后, 患者空腹血糖水平(4.3±0.3)mmol/L高于治疗前的(1.8±0.4)mmol/L, SF-36评分(82.3±4.9)分高于治疗前的(62.3±5.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有效的急诊救治处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促使患者病情改善, 有利于减少患者死亡, 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空腹血糖水平;生活质量;死亡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6.024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促使该病的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1]。而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现象, 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若不及时治疗极易给患者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就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情况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具有糖尿病病史, 符合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诊断标准(空腹血糖水平<2.8 mmol/L);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同时伴有面色发白、全身出汗、四肢湿凉、不能对话等症状。排除标准:最初误诊为脑血管意外者;发作性精神障碍者;癫痫患者。其中男13例, 女7例;年龄34~78岁, 平均年龄(55.8±7.4)岁;糖尿病病程1~22年, 平均病程(11.8±3.6)年;其中1型糖尿病3例, 2型糖尿病17例;合并症:高血压病5例, 心肝肾功能不全5例, 高脂血症2例, 脑梗死3例;昏迷程度:轻度6例, 中度12例, 重度2例。

    1. 2 方法 患者进入急诊室后, 经确诊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后需及时行吸氧处理, 并予以静脉推注50%的葡萄糖溶液40~60 ml, 然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200~

    350 ml+维生素C 2.5 g的混合液, 直至患者清醒、病情稳定为止。同时对于昏迷时间较长或伴有脑水肿、神经系统疾病者, 需予以患者20%甘露醇、糖皮质激素、脑细胞保护剂等治疗, 必要时可予以患者吡拉西坦片(商品名:脑复康)、胞二磷胆碱治疗;对于伴有其他并发症者需予以针对性治疗与控制;待患者意识清醒后, 需予以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SF-36评分。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经急诊治疗30~60 min后, 患者神志恢复正常, 病情稳定, 血糖及血压水平均恢复正常;有效:经急诊治疗60~120 min

    后, 患者神志恢复正常, 病情基本稳定, 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 血糖与血压水平显著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经急诊救治后仍可见大脑昏迷现象, 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 甚至恶化或死亡[2]。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采用SF-3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总分100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患者临床疗效 患者经急诊救治后总有效率为85.0%(17/20), 其中痊愈9例, 有效8例, 无效3例。3例无效患者中1例患者因合并严重基础疾病, 治疗无效死亡, 1例患者出现痴呆症状, 1例患者变成植物人。

    2. 2 20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及SF-36评分比较 治疗后, 患者空腹血糖水平(4.3±0.3)mmol/L高于治疗前的(1.8±0.4)mmol/L, SF-36评分(82.3±4.9)分高于治疗前的(62.3±5.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高血糖症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变, 该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 并逐渐年轻化。而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展, 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甚至会损害患者眼、肾等多种重要脏器, 进一步加重病情对机体的损害。而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为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易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安全[3, 4]。通常情况下, 多数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均有长短不同的低血糖反应期, 自身机体能够通过分解肝糖原与肌糖原的方式进行血糖调节, 因此, 患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 极易引发多种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如心悸、视线模糊、手颤、出汗、乏力等症状, 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控制, 极易因血糖持续下降而引发低血糖昏迷。再加上糖尿病患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 患者多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 故极易被家属忽略。因此, 及时了解导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现象的原因, 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非常必要[5]。

    糖尿病低血糖的诱发原因较多, 其中较为常见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①肝源性低血糖。肝源性低血糖主要是因肝脏损害过度致使肝糖原储备量显著降低、糖原异生作用受阻所致。②药源性低血糖。主要是因不合理用药或药物代谢障碍所致, 如部分患者未遵医嘱, 擅自增加药物剂量或用药频率过多所致。③胰岛素分泌过量。胰岛素分泌过量促使机体内胰岛素被大量分解也是导致低血糖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 其多见于胰岛β-细胞瘤患者。④变态反应。其可能是由于患者机体内胰岛素抗体显著增多, 并可逆性地与胰岛素结合, 促使降解过程延缓, 但处于结合状态的胰岛素则未发生生理效应, 促使胰岛β-細胞对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 一旦有胰岛素解离现象发生, 则极易增加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 引发低血糖症状[6, 7]。

    低血糖患者的急诊救治通常以预防为主、及时救治为原则, 同时需做好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重视, 增加血糖检查频率, 以便及时发现患者血糖异常现象, 并及时开展有效措施。同时医护人员还需做好对患者知识宣教与用药干预的重视, 叮嘱患者必须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不可擅自增加药物剂量, 若需调整用药剂量需及時告知主治医生, 并听从医生指导。同时医护人员还需告知患者家属严格遵医嘱用药的价值与作用,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另外, 对于存在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需加强对患者认知功能检测的重视, 以防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同时, 护理人员还需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维持用药量与进食量的平衡, 且需叮嘱患者戒烟限酒, 避免因大量饮酒而抑制机体内肝糖原合成。对于伴有基础疾病者, 需予以针对性治疗, 并需注意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此外, 需叮嘱患者做好后续用药准备, 避免因自身药物不足临时购买不同种类的药物而影响药效[8]。

    综上所述, 给予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有效的急诊救治处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 促使患者病情改善, 有利于减少患者死亡, 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翠凤, 范婷婷, 张梦颖, 等. 急诊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0):32-34.

    [2] 王绍雄.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48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8(6):137.

    [3] 刘宏利, 景流芳, 张中东, 等. 急诊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病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河北医学, 2011, 17(2):146-148.

    [4] 梁虹.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与护理措施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8, 21(16):147-148.

    [5] 刘冬冬.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2):337.

    [6] 许冬梅.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8(3):161.

    [7] 陶文惠. 急诊低血糖昏迷18例临床诊治体会.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49):19-20.

    [8] 娄爱芝. 糖尿病病人低血糖昏迷20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1):124-125.

    [收稿日期:2019-01-2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