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技术自主论 |
范文 | 摘 要:技术自主论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都饱受争议,正反两派分立明显,许多哲学大家和科学家针对这个理论都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本文笔者将从各大家的看法着手对比,并期望结合当前具有时代性的技术例子来理解关于技术自主论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自发性;系统性;客观性 1 技术自主论的主要含义及缘起 1.1 技术自主论的含义 技术自主论在当前的学术界主要是以埃吕尔和兰登.温纳为代表的两者理论观点,而两者的技术自主论又具有不同之处。埃吕尔的技术自主论的中心思想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按照自有的内在逻辑发展。第二,技术渗透了整个社会系统,并且摆脱了社会控制。第三,技术影响了人的思维和行为,使得人除了全面依赖技术已经无法控制技术,甚至为技术所控。 1.2 技术自主论的缘起 按照梅其君教授的观点,技术自主论的思想根源来自于万物有灵论,技术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怪物,并且具有了自己的意识而不能为人所控制。再者也有观点认为,技术自主论来自于马克思的技术异化理论,因为在马克思的技术哲学观点中,他明确的提出:劳动者利用机器是为了改造生产对象并且是社会成为人类希望的样子,成为人改自然和人造社会。但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使得机器将人变成了资本家想要的样子,使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成为了机械的工具。 2 关于技术自主论当前的理论地位 2.1 技术自主论的反对立场 技术自主论自提出之后,一直都是学术界备受争议的理论的之一。并且反对和支持意见都各有依据。德国哲学家拉普认为技术是由人类构建的,因此技术在本质上是无法摆脱人类的控制的,始终都是处于人类的掌控之中。反对技术自主论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肯定了人类的在历史中的地位和社会对技术的决定性作用,并且都对技术的发展持乐观的态度,相信人类的主体地位和力量。 2.2 技术自主论的支持立场 以罗伯特.威克雷恩等为代表的学者就认为皮特等人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而且例举出汽车与道路的修建的因果关系来证明,正是由于汽车的发明和汽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必须修建更多的道路来满足汽车的运行,这就证明了技术自主论的合理性。同时,威克雷恩等学者还认为,一项技术在产生之后所引起的后果和影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纵使技术本身已经被终止或放弃,但是影响依然存在,而且不受人类控制。 2.3 正确的看待技术自主论 在国内,对技术自主论的看法和评论最为中肯的当时陈昌曙教授的点评,他认为我们不能忽略技术哲学中技术的内在逻辑性和发展性的基本观点,但是如果将技术强加于经济、社会、政治领域,并且将这些方面的社会系统纳入到技术的附庸中,显然是不合理和片面的。因此陈昌曙教授是一种客观和全面的观点来看待技术自主论的内在含义的。笔者认为,这也是研究科学和技术哲学的人应该所具备的素质和心理,对他人的理论报以一种客观和包容的态度,从全面的角度来审视理论本身,并且结合实际对该理论给出公正的评价。 3 技术自主论在新技术时代下的表现形式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似乎已经完全离不开技术,从衣食住行到工作学习。尤其是当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之后,我们人类便再也退不回那个以传统的通信方式为架构的社会体系了,并且这个改变是本质的。但是笔者却不敢说出成熟二字,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这项技术的终点在哪里,至少目前来看,还远远未到。那么从技术自主论的观点来看,是否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绑架了人类?并且人类在这项技术面前却变得毫无招架之力?笔者认为,从目前的社会现象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人类已经无法控制它,而只能选择自己主动来适应,技术绑架了人类。 4 对技术自主论在现今国内的存在意义及其本质认识 4.1 技术在当前国内存在意义 陈昌曙教授说:“埃吕尔否认技术的社会制约集中地表现在他否定人的选择性上,在这点上埃吕尔也是既有理又欠理的。我们则既不能作彻底否定又不能全盘接纳。刘文海教授提到:“人可以支配和控制技术,但这种支配和控制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并有一定的限度。”笔者认为,刘文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客观和正确认识技术自主论的角度和方向。首先,我们应该必须认识到技术本身并非是对我们人类有决定作用的本身,而是技术的当前的发展水平和条件限制了人类的欲望的扩展。其次,技术自诞生之时起就一直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技术和人类相生相克,而不断进步。最后,不要将技术和人类的发展放在一个必然的对立面上去思考,而是应当认识到技术带给我们的其实也是我们想要的。 4.2 对技术的本质认识 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来理解技术自主性的形成原因,我们人类和社会把技术看成了非物质化的东西,它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而是技术的实体是技术本身实体化后的表现,而技术则是人类在创造发明出技术之后抽离的东西,它以经验和知识存在的凝结在人类的智慧和传承中,并且在被不断壮大。技术自主性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或者说不可控制作用,是将技术本身进行了拟人化或者生物化了,而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技术背后的人性,而人性的颜色将决定技术的颜色和行为后果。技术因何而产生,又因何而发展,又因因何而壮大,社会的需求,人性的欲望的推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5 总结 从技术自主论的理论内容来看,笔者认为技术是人类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中发明创造出来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也是人类用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工具或手段,在技术体系形成之日起,人类便搭上了一趟开往远方的列车,并且这趟列车将永远不会停下来,除非人类灭绝。技术体系的概念发展到今天就类似于我们的现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云系统,它汇集了人类所有的认知和知识。它的形成来源于我们每一个人类的经验、认知、实验成果、技术研发成果等等。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其汇聚成为一个系统,每一个想要寻求某一种知识或者技术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下载详细的数据并将其用于实践。并且这种数据云体系还在不断的壮大当中,且没有终止的迹象。但是,我们现在并未感觉到这个系统控制了或者说限制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行动,相反,我们在这项系统的幫助下解决了很多问题和发明了更多的新技术。技术发展和壮大的方式已经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这个变化还在不断的加速。这个系统也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中促使自己不断完善,因为每一个新技术的发明必然会对前一项技术进行改进,甚至覆盖,这就是技术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逻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系统或者说技术系统本身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自我的威胁意志,而使得技术最终结果出现差异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可见对技术的悲观态度是不能代表整个技术本身的,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我们的自己身上来,建立更多更加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来规避我们自己的行为才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地方。出发点应该在我们自己,而非中立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孙延臣,秦书生 关于技术自主论的综述[J]东北大学学报.2003 [2]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978-7-03-033156-4 [3]刘文海. 技术的政治价值 [M] 北京: 人民出 版社, 1996.7,52,54 [4]李志红 关于技术自主论的探讨——访兰登.温纳教授 [A] 国外学者访谈录.1002-8862(2 011)07-0096-04 [5]梅其君 技术自主论的三个层次 [A].自然辨证法研究. 2008.09 [6]梅其君,文罡 技术自主论思想溯源 [N]东北大学学报.2007.03 作者简介 李凡(1987-),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研究生,哲学硕士,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