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推进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
范文 | 张柳竞雅 摘 要:目前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阻碍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因此,要加强对人们对国民经济学科的认识,并且对公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认识,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 1 国民经济学概述 与国内其他经济学科相比,我国的国民经济学可以说是颇具特色的一个学科:它与政治经济学有联系,但现已不再是一回事;它似乎可从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国找到某些渊源,但二者并非同出一源;其在中国的初期发展虽主要受“苏联模式”的影响,然其现代发展显然与之相区别;国外有与其相近的学科(如美国经济学会的分类中与国民经济学相关的有E类、H类、O类、P类),但却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科;等等。正如国内一些学者所说,国民经济学发展必须国际化,但更多是中国本土化的产物,因而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要处理好“本土化与主流化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民经济学既是一个“历史学科”,又是一个新兴学科。虽然从名义上看有某些国外色彩,但实际上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学科渊源与其从国外去寻找不如从自身挖掘,其学科边界、研究对象与其同其他学科去比较、界定,不如靠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正因为如此,国民经济学可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科之一,当下中国的国民经济学学者肩负着进行这一学科建设的光荣的历史使命。在这方面,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一段讲话对我国国民经济学的学科建设非常有启发:“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时间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国民经济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年轻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发现、总结、探索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产生有影响的重要成果,才能找准本学科的学科定位,不断巩固和发展本学科的地位,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2 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面临的困境 2.1 理论内核缺乏 国民经济学内核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国民经济学学科的研究内容较为多元化,这是其学科外延较广的体现之一。例如在与国民经济学并列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中,产业经济学拥有“产业组织理论”这一内核,国际贸易学拥有“比较优势理论”这一内核,绝大多数经济学分支学科都有各自明确的理论内核。然而,国民经济学学科发展至今,仍然缺乏一以贯之的理论内核和贯穿研究体系的那根“红线”。正因缺乏明确的理论内核,且存在较为宽泛的研究体系,容易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国民经济学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进而言之,在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应该捍卫和坚持什么、调整和改变什么,往往就成为不清不楚的问题了,从而必然会影响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2.2 学科边界不清 一是与西方国民经济学存在含义上的混淆。通常西方学者所言的“国民经济学”主要不是指国民经济学学科,而是指国家角度的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异体,甚至是政治学的一个部分。而在中国,国民经济学是综合运用各种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具体问题的经济学科。显然,中国的国民经济学是一门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土化经济学科,在中国发展国民经济学学科,并非要传承与复兴德系国民经济学。也就是说,中国的国民经济学与德系国民经济学是不一样的“国民经济学”。二是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还不明朗。国内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在国民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画等号。不可否认,国民经济学的理论来源之一就是宏观经济学,甚至国民经济学只有紧密结合宏观经济学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国民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至少还存在着如下三大区别:(1)分析层次有差别。(2)研究主题有差异。(3)知识构成有区别。 2.3 庞杂的外围保护带 一门学科的发展,在其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的案例或数据对外围保护带进行伪证,经过一系列的去伪存真,保留一些尚未证实的假说,为形成理论内核的一层层保护带。 对于国民经济学许可,其外围保护带还比较复杂,找不到系统且明确的理论假说, 并且缺乏公认的外围保护带。在国民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中,缺乏统一的交流语言与学术背景,长此发展下去,将大大影响国民经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3 推进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措施 3.1 提炼理论内核 有学者提出,国民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的三个手段是财政、计划及金融,而国民经济学科与这相关学科更为宏观。该学科从国家层面入手,其理论内核不能是具体的政策手段。这是由于具体的政策手段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逻辑链条,只能解决国民经济的运行目标。对于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内核, 需从国民经济系统中进行寻找与提炼, 不是简单的市场与计划的关系理论,这是由于国民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局系统,具有多系统、多层次及相互交错等特点。而只有系统化把握国民经济系统各方面,才能明确其核心内容,进而找到理论核心内容及确定核心任务。 3.2 明晰与其他学科的边界 一是明确划分国家经济和理论经济学。国民经济也被称为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吸收和借鉴现有的经济理论中的理论经济学营养成分,采用现有的理论经济学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学习和分析中,没有必要对流派进行过多的分析,而要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来对国民经济系统中的问题进行论证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二是加强国家经济与其他应用经济学分支之间的分工。国家经济与其他应用经济学分支之间的分工实际上就是把国民经济应与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区分开来;区域发展、地区差异等有关的经济问题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产业经济学基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中观经济”主要研究目标是产业发展和演化规律,国际贸易拓宽了一般(西方)经济学原理,尤其拓展到“国际”领域,并优化全球各种稀缺资源,合理配置。那么,如何将经济从现有应用经济中定位呢?我们这么认为,国民经济的内容应该包括“综合性,指导性和应用性经济学科”,换句话说就是过敏经济学虽然与各个学科之间有着广泛的接口,但这门学科需要以宏观经济分析为理论依据,它的视野更广阔,研究对象更广泛并且包容性非常强,并且在其他应用经济学分支中占据主导地位。 3.3 明确外围保护带 根据拉卡托斯的观点,在一个进步的研究纲领中,理论导致了不为人们所知的新事实,而在退化的的研究纲领中,理论只是为了适应已知的事实而被监理出来的。因此,为了使国家经济进步,需要以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化、战略化和政策化等“三化”为主线,而不是以一种退化性研究纲领为理论依据,使用基本理论运用在国家经济的现实分析过程中,并得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假说,建立其周边防御带的基本结构,以国民经济基本理論来发现“新颖事实”,同时不断的对国民经济的纪律制度和结构进行完善和改进。 4 结束语 综上,本文通过对关于发展国民经济学学科的若干思考的研究,了解我国经济学科的特点与内核,分析其中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思路,为国民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学科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璋.关于国民经济学学科发展问题的思考[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605:30-46. [2]李锐,刘倩.国民经济学学科培养模式分析—基于人大与中南财大的对比[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3:141-143. [3]花冯涛.国民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个文献回顾[J].东南学术,2011,02:4-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