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图书馆收藏中国周边国家语种文献现状的调查分析 |
范文 | 杨晓景 摘要:针对中国周边国家所使用的19个语种在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文献收藏现状、文献保障程度和各馆的馆藏优势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系统分析影响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各种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文献保障能力以及资源共享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藏 中国周边国家 外文文献 随着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全面了解中国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风俗、人文环境等信息,对国家的重大外交决策、区域安全稳定、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中国周边国家所具有的文化多元、语种多样等特点,是世界上任何区域都不可比拟的。这些特点对世界民主与和平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给中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收藏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深入了解高校图书馆收藏中国周边国家的语种文献情况,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及国家需求提供文献服务和学术支撑,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简称“北外图书馆”)在2013年5月对这些语种的文献收藏状况与文献保障能力进行了系统的调研。 中国周边有20个国家,使用19种官方语言(有些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相同),北外图书馆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我国高校针对这些语种的专业设置情况、文献收藏现状、文献保障程度和各馆的馆藏优势。问卷涉及以下问题:“本校语种设置”、“重点发展语种”、“该语种馆藏图书、期刊种数”、“该语种图书缺藏与满足情况”、“近五年新书入藏种数”、“该语种数据库数量”。我们根据语种设置情况分别在全国13所高校图书馆中进行问卷调查,有10所按要求返回问卷,调查问卷有效率为77%,其中5所为外语类大学图书馆,4所为综合性大学图书馆,1所为民族大学图书馆。填写调查问卷的人员全部为外文采访人员,包括部门主任。本次调查抽样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因而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1 调查内容统计 1.1 专业设置与重点建设语种 根据调查,中国周边国家的语言使用涉及到19个语种。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开设17个语种的相关研究,只有塔吉克语专业和宗卡语专业没有开设,语种覆盖率为89.5%(如表1所示)。 在语种设置数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共设置16个语种;其次为北京大学,共设有12个语种;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设有8个语种;上海外国语大学设有7个语种;广西民族大学设有5个语种。在被调查高校中设置日语、俄语专业的高校占总数的90%,设置朝鲜语(韩语)专业的占70%,设置越南语专业的占60%,设置泰语的占50%,设置缅甸语、印地语专业的占40%。 10所高校中,有5所高校将日语和俄语设置为重点发展语种;4所高校将朝鲜语(韩语)设为重发展语种;3所高校将越南语和泰语设置为重点发展语种;2所高校将老挝语、缅甸语、印地语、马来语设为重点发展语种。 1.2 各语种文献收藏情况 10所高校图书馆共收藏14个语种的图书,图书总量为638969种。普什图语、吉尔吉斯语和哈萨克语3个语种为新增语种,高校图书馆暂时没有收藏这些语种图书。日语图书收藏数量最大,共计361504种,占所有语种藏书总量的56.58%;俄语图书总计159572种,占所有语种藏书总量的24.97%。二者合计占全部语种藏书总量的81.55%。朝鲜语(韩语)、越南语、泰语、缅甸语和印地语藏书所占比例均在7%—1%不等,合计占所有语种藏书总量的15.37%;蒙古语、马来语、老挝语、波斯语、乌尔都语、菲律宾语和尼泊尔语藏书所占比例均在1%以下,合计占全部语种藏书总量的3.08%。 馆藏期刊与馆藏图书情况类似。10所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期刊总量为1200种,13个语种。其中日语期刊573种、俄语期刊431种,分别占期刊总量的47.75%和35.92%,二者合计占全部语种馆藏期刊总量的83.67%。越南语83种、朝鲜语(韩语)30种、马来语22种、泰语24种、缅甸语15种,这些期刊合计占总量的14.5%。老挝语、印地语、波斯语、蒙古语、乌尔都语、菲律宾语期刊所占比例均在1.00%以下,合计占总量的1.83%。普什图语、尼泊尔语、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4个语种期刊暂时缺藏。 电子资源主要以商业数据库为主,数量不大。10所高校图书馆中7个馆购买了日语数据库,每馆1—3个不等;5所图书馆购买了俄语数据库,每馆1-2个不等。其次是朝鲜语、印地语、马来语、泰语数据库,数量均为1个。其它13个语种的数据库暂时没有图书馆购买。 1.3 各语种图书缺藏与满足情况 在语种缺藏情况栏目设有“严重缺藏”、“一般”和“不缺藏”三个选项。从语种来看,选择“不缺藏”较多的为日语、俄语;选择“一般”情况较多的为朝鲜语(韩语)、泰语;选择“严重缺藏”情况较多的为老挝语、缅甸语、印地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蒙古语、菲律宾语、普什图语。 调查表在语种文献满足情况的栏目也设有“不满足”、“一般”和“满足”三个选项。从统计数据来看,各校图书馆都存在文献“不满足”现象。其中“不满足”现象较多存在于越南语、老挝、缅甸语、泰语、朝鲜语、马来语、印地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蒙古语、菲律宾语;“一般”现象较多存在于朝鲜语(韩语)、泰语;“满足”现象较多存在于日语、俄语。 1.4 采购新书数量(2008—2012) 馆藏新书数量占藏书总量的比率反映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新颖程度。因此,本次调查针对2008—2012这5年之间的新书采购数量进行了项目设置。如表2所示,调查涉及的10所高校14个语种的藏书总量为638969种,而近五年有14个语种购入新书的数量合计有177826种,新书比率为27.83%。各语种新书数量依次是日语136458种、朝鲜语(韩语)7808种、越南语6104种、俄语6056种。各语种新书数量的增长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尼泊尔语、菲律宾语、马来语、老挝语、泰语等,其中尼泊尔语为近年来新增语种,由于缺乏文献积累所以新书比率高。日语、朝鲜语新书增长速度平稳,俄语等语种新书增长速度缓慢。普什图语、吉尔吉斯斯坦语和哈萨克语3个语种没有新书入藏。 2 调查结果分析评价 2.1 专业发展带动资源建设 专业资源建设是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它随着相关专业的发展而日渐丰富。在中国周边国家所涵盖的19个语种中,被调查的高校设置最多的专业为日语、俄语,而这些语种也是众多高校今后将继续重点发展的语种。基于日本、俄罗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几十年内较为发达的经济状况与强大的综合国力,同时也由于我国社会对相关涉外领域的人才需求与就业前景等原因,高校设置俄语、日语专业的时间相对较早,学科层次齐全,师资队伍稳定,在校生数量大,科研成果多。而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着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而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为其提供充足的文献保障。因而日语、俄语馆藏文献数量大,质量高,结构合理。与之相对应,朝鲜语(韩语)、泰语、越南语学科建设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多,也有一定数量的馆藏图书,但与日语、俄语图书相比,其馆藏无论在图书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一定差距。有些语种目前社会需求量小、招生规模不大,其文献总量与年新书量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区域经济与专业发展、资源建设也有很大关系,因语言不仅是工具,也具有经济价值和产业价值,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从学理上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作语言经济。东南亚国家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较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东南亚语言的经济价值亦日渐凸现。在此背景下,广西民族大学主要开设东南亚国家语言,重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收藏东南亚国家的文献也比较丰富。因广西与越南接壤、与泰国邻近,广西壮族语言与泰语同源,国家区域之间经济贸易、旅游管理、文化交流往来频繁,比如东盟十国会议在广西召开等等。现今我国对于掌握东南亚语言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市场繁荣,东南亚语言专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这些语种文献资源的建设。近几年该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馆的东南亚语言文献数量增长较快。从新书入藏量可以看出,越南语、马来语、老挝语、泰语、缅甸语的新书入藏量比率较高,而这也为东南亚语专业科研、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文献保障。由此可见,语种专业发展越快,文献需求量越大;馆藏越丰富,文献保障程度越高。 2.2 经济文化和出版业的差异性对资源建设的影响 由于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各国的文化与出版事业发展差别较大。大凡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出版业技术与图书市场都较为成熟。反之,政治经济落后的国家,其图书出版业同样落后。被调查的10所高校中馆藏日语书刊数量最大,这与日本经济发达、出版事业发展较快有密切关系。日文书刊订购渠道比较畅通,书刊目录信息丰富,而且日本特别注重文化宣传与文化输出,中国是日本在亚洲最大的图书贸易输出国。10所高校中6馆藏俄语书刊数量次之:俄罗斯原本是出版大国,出版量很大。由于历史上中苏关系友好,大部分外语院校都设有俄语专业,各馆早期俄文书刊相当丰富。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整体实力减弱,出版业受创,图书发行国际化程度较低,俄语图书出版量大幅下降,导致近五年俄语新书人藏量仅占俄语总量的3.80%,增长速度明显缓慢。韩国的经济与出版业也很发达,非常注重海外市场拓展及文化输出,高校收藏韩语图书的数量相对较大。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经济发展较繁荣,马来西亚、泰国等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文化出版业取得很大成就。如泰国政府大力提倡全民阅读,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全民阅读政策,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整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国内书刊需求有限,所以出版业极不发达,发行模式相当滞后。像柬埔寨、缅甸、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均受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图书出版数量很少,图书馆购人的图书更少。由此可见,国家经济文化以及出版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对该国使用语种的文献馆藏数量。 2.3 文化多样、语言多元对资源建设的影响 中国周边国家文化多样、语言多元的现象非常突出。由于历史、文化、民族、地缘等原因,这些地区不仅有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及移民文化等复杂的文化背景,而且民族众多、语言多元。在此区域内,一个国家除了使用本土民族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之外,还存在同时使用几种官方通用语言的现象。如印度的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但印度宪法规定的官方通用语言共有18种,包括巴基斯坦、印度使用的乌尔都语。又如阿富汗的官方语言也有两种,即波斯语和普什图语。再如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为哈萨克语,但国家机关多使用俄语。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把本民族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使用的同时还使用俄语。还有马来西亚官方语言为马来语,但英语、汉语、米尔泰语在马来西亚使用的人数颇多、范围较广,新加坡也如此。这种多语言文化背景虽然充分体现了该国的文化包容与文化融合,但在某种程度上对本国出版业的内容、规模、方式也都有一定的影响。如马来西亚2006年各语种出版社共申请了18262本书的国际书号,其中马来文图书11332种,占62.05%;英文图书5773种,占31.61%;华文图书1067本,占5.84%;泰米尔文书籍和其他语文书籍分别为50种和40种。这种多语言文化现状不仅使出版市场分散无序,而且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即语种分散,图书数量少,采购困难。 2.4 新书数量的大幅增长与各语种图书的缺藏现象 统计数据显示,10所高校近五年购人新书共计177826种,新书入藏量占被调查院校馆藏总量的27.83%;有14个语种购人新书,占已开设语种的82.35%。其中菲律宾语、马来语、老挝语、泰语的新书增长量超过馆藏总量的50%以上。这说明各学校图书馆都非常重视新书补充。由于各高校人才培养方向、教师队伍、学生数量、经费分配等方面的状况不尽相同,每个语种的新书采购量也不一致。入藏新书较多的语种依次为日语、泰语、朝鲜语、越南语、俄语等等。入藏新书较少的为尼泊尔语53种,乌尔都语33种,波斯语10种。 但从馆藏总量来看,日语、俄语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大,占被调查院校馆藏总量的81.55%,其他12个语种图书仅占总量的18.45%。由此看来除日语、俄语外,中国周边国家其他语种的藏书量相对较少。由于这些语种文献需求相对分散、利用文献的读者较少、对象国图书出版发行受限等原因,各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馆藏文献严重老化、人藏文献缺乏连续性、新书更新较慢等问题。当然像普什图语、塔吉克语、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藏书数量为零的原因主要是其专业设置时间短、文献无积累、教师学生少、新书购买困难等等。再从国家出版发行的图书数量来看,如泰国2010年出版新书15086种,而被调查的10所院校中有5所院校开设泰语,其图书馆近五年的入藏泰语新书总计仅为8644种。又如越南2011年出版约2.5万种图书,其中社会、政治、文学艺术类占出版总量的44%,而7所院校开设有越南语,其图书馆近五年入藏的越南语新书总计仅有6104种。因此,中国周边国家小语种文献缺藏现象在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这不仅影响到馆藏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馆藏丰富与否影响着文献满足率的高低,只有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各语种新书的采购量,使馆藏资源形成一定规模,文献的满足率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3 对高校多语种文献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采取虚拟动态的经费分配方式,保障各语种文献资源稳步增长。 根据前文对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多语种文献资源馆藏状况及原因的具体分析,在馆藏发展政策的总体框架下,各馆要科学合理地制定经费预算方案和分配方案,确保各语种图书的持续性购人。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馆藏缺乏新颖性,文献保障率低,那么文献建设很难做到有规模成体系。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的语种,除日语、俄语外基本上属于使用范围狭窄与使用人数较少的小语种。在没有丰富的书目信息的前提下,要做到馆藏文献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经费保障,还需要购书经费使用的灵活性。小语种购书经费分配的定量测度比较复杂,影响经费分配使用的因素较多,如订购书目数量与质量、订购时间长短、图书到馆率、教师选书积极性、教师出国代购图书数量等等,很难用固定的公式法则和历史经验法来确定。因此图书馆要在与院系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状况、结合馆藏与读者需求,积极向学校申请购书经费。在经费分配使用方面可采取虚拟的、动态的经费控制机制,即图书馆根据馆藏建设方针和年度文献采购计划,先将经费按照一定比例分配至每个语种,在文献订购工作中采访馆员根据每个语种的到书时间、到书数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及时灵活调整经费使用额度,做到每个语种的新书订购都有经费保障。这样才能保证馆藏结构的合理性,从而提高文献使用的保障率。 3.2 打造多语种选书平台,创新书目信息共享服务方式。 小语种图书的书目信息数量少、质量欠佳、选购难度大、文献保障率低是全国高校图书馆共同面临的难题。究其原因大致有三方面:其一,对象国经济落后,出版物品种少;其二,国内各高校图书馆对小语种需求量小,用于采购小语种图书的经费额度不确定;其三,图书公司操作起来流程繁琐、利润较低。有时图书公司大费周折找到些许书目,但提供的书目信息与读者需求信息不对称,因而可选购的图书相对很少。长此以往图书公司搜集各语种书目数据的积极性受挫,而图书馆苦于书目信息欠缺,师生呼吁小语种资源缺乏。笔者认为只有在图书订购方式上有所创新,才能使小语种图书采购工作充满活力。对于图书馆来说,语种越全、数量越多,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对于图书公司而言,参与订购的图书馆越多,订购的图书量越大、利润越高。因此,高校图书馆界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多语种的外文书目信息数据库,全国范围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书目信息缺乏的难题,也是丰富馆藏、提高文献保障的有效途径。外文书目信息库平台建设可参照CALIS联合编目共享平台和CASHL外文图书订购平台模式,技术支持、数据维护、权限分配等可由CALIS/CASHL统一管理,并组织部分图书馆制定订购书目数据的基本标准。书目信息可由各图书公司提供,各图书馆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书目信息也可上传共享。这个平台可以按语种、学科、来源等分类依据全方位揭示各语种书目信息,让全国有小语种需求的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都可根据学科发展、馆藏建设需要与经费情况即时浏览、下载书目数据。这样做不仅能够拓宽小语种书目信息来源、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使书目信息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而且图书公司也能按语种批量采购,提升规模效益;更重要的是馆藏资源得以不断丰富,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文献支撑。 3.3 采取中国式的“读者决策采购”模式 小语种选书的难点之一在于语言障碍。因图书馆采访人员有限,且不可能掌握所有语言,所以小语种图书的选订可以采取以各语种的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为主、图书馆采访人员参与为辅的方式。这种采购模式有些类似目前国外图书馆较流行的“读者决策采购”的资源建设模式。只不过国外该模式主要用来采购电子图书,而我们这里提到的“读者决策采购”模式主要采购小语种图书。图书馆要积极与院系联系,与院系师生互动,建立选书激励机制,激发师生参与小语种图书选择工作的积极性。这样既能解决图书馆小语种人才缺乏的难题、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又能使所选文献更具针对性、专业性和学术性,从而实现多语种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4 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事往来、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国家根据战略发展与社会需求不断加大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力度,高校图书馆也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语种的文献资源数量偏少,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中国周边国家语种设置及文献保障情况的调查与数据统计,详细分析了影响小语种资源建设的种种因素,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高校图书馆能够多途径、全方位地进行小语种馆藏建设,不断提高资源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小语种文献保障能力,为小语种教学科研提供学术支撑,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提供文献服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