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模式分析 |
范文 | 摘 要: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析了如今高职高专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方式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立足于现在的发展形势和高职高专院校读者自身的特点,对此高职高专图书馆现有的自身观念和服务方式应该进行适度的创新和改变,以适应服务对象也即高职高专学生的信息需求和发展需要,同时也对创新与改变过程中的障碍进行分析,以趋利避害。 关键词:高职高专图书馆;服务创新 1 高职高专院校现如今图书馆建设及服务的现状 如今的高职高专院校一般是由过去的中专类职业学校或者技术学校升级而来,或者是地区性的针对本地的产业模式而仓促设立的职业类院校,办学时间较短或者软硬件积累比较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发展也会相对落后于本科类院校,在建设过程中也是对本科类院校图书馆亦步亦趋的模仿,没有突出自己的特点。 1)高职高专类院校在未升级之前的中专或技校阶段,图书馆也根本不能称之为图书馆,基本都是在近十几年之内升级之后才开始真正投入建设,所以起步比较晚。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高专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图书种类少、数量不足这样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一方面是原始积累,主要的还是经费不足造成的。再加上教育教学评估对图书数量指标上的硬性要求,许多高职高专图书馆也只能牺牲图书质量片面追求数量,从而造成了图书文献虽多但真正有用的却少之又少,大大影响了读者的利用。 2)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高职高专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组成有一下几个组成部分:升级之前的原有员工经过简单的培训而来;院校因为招聘高素质人才而带来的家属安排工作原因进入图书馆工作的;院校为了补充图书馆专业人才而招聘的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院校为了跟地方政府搞好关系或社交需要而安排的走门路进入图书馆工作的等等。总体来说,高职高专图书馆人才素质偏低,专业人才比重小,由此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服务质量上的不足。 3)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硬件设备的建设相对不能满足需求。因为硬件设备的添置及更新缓慢,造成许多业务无法开展,也造成很多人力物力的浪费,比如说逐年添置书架造成重复倒架、原来书库设计的容量过小造成文献多了无法容纳只能移库处理、由于模仿本科院校模式分库较多而工作人员不够用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等等。 4)高职高专图书馆服务方式相对落后。现如今高职高专图书馆的能够开展的服务项目基本只有图书期刊的流通阅览、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利用、电子图书和数据库的简单订购和使用、视听服务等。参考咨询工作在高职高专图书馆中只是个名称上的存在,实际上并不满足展开此项工作的条件。馆际互借服务因为地区的局限性,基本职能成为额外的辅助功能,并且开展的范围比较小,只有类似于大学城这样多所大学比较集中的地区才会开展的比较有成效。由此可见,在服务方式上,高职高专图书馆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 高职高专院校读者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1)入学成绩相对本科院校来讲比较低,并且有相当部分面向职业高中、技校甚至初中进行招生,在高招录取中批次靠后,所以这部分读者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比较低,对文献的利用能力相对来讲比较低。 2)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是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并且很多专业直接与企业岗位挂钩,相对来讲专业的指向性比较明确,更加强调的是直接的操作能力而非理论,在教育方式上以操作为主。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读者更需要的文献类型应该是直观并实用性强的,并尽量以视频或者课件形势存在。 3)在如今的互聯网时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把高职高专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落后表露的更加透彻。根据调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依赖性远高于本科类院校,这也导致此类读者很难对纸质文献进行耐心、深入的查阅和利用,但是却对网络介质类的文献资源使用非常得心应手。如今的信息传播方式比如微博、微信、QQ以及众多的新闻、百科类APP在大学生中利用率非常高,但更加需要改变读者服务模式的高职高专图书馆却没有及时跟得上时代的进展。 3 可行性的高职高专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手段及存在的障碍 根据高职高专图书馆面对的读者——高职高专学生群体的独有的特点和文献利用需求,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变原有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高职高专读者的需求。 1)服务创新的源头是文献资源的创新,其主要表现方式为文献资源的载体和内容。传统的纸质文献因为文献内容记录方式的陈旧以及携带阅读相对电子设备来讲方便性大大降低。虽然纸质文献在阅读体验上有天然优势,但对于追求新鲜事物的学生群体,移动数据式的资源内容如音频、视频、课件、电子图书等更加能赢得青睐。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读者来讲,因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性和读者自身知识素养,要求文献资源也尽量的通俗易懂、偏重实践课程,并以视频、音频、课件等方式加以辅助,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但是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评估模式中,视频、音频等数字资源的优势比较薄弱,在各院校的投入比重也偏低,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献资源的结构。 2)与本科类院校图书馆相同的是,在高职高专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严重缺乏极大程度限制了服务质量和空间的提升。作为面对基本岗位需求而培养专门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科相对固定,专业性也较强,这就要求培养专业性的特别是实践能力较强的指导老师作为图书馆的的学科馆员来专门指导特定专业或学科的读者进行文献资源的利用。如果只是普通的参考性馆员职能对高职高专读者提供大概的文献指引和参考,并不能起到深入利用文献资源的作用。在现行的人事体制中,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只能通过让部分教学岗位教师兼任学科馆员的的方式来弥补文献资源利用上的不足,并且这部分教师主要任务还是教学,没有太多时间兼顾图书馆的工作,也并不算图书馆的编制,所以也根本不能算作真正的学科馆员。 3)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高的特点开发数字图书馆项目。如今,电子图书、数据库等电子资源,邮件通知、网络留言、BBS互动等网络交互之类的服务项目在各类图书馆已经能够比较顺畅的进行了,但是更加新颖的并且被大学生广泛应用的网络技术服务方式还有待开发。腾讯QQ、微博等工具方兴未艾,微信、网络音频视频以及针对手机、平板等移动通信工具开发的各种百科工具类APP也大行其道,其中有大量的电子图书类、移动视频教程类、课件类、百科类等与图书馆文献服务相关性很高的软件工具,但是却几乎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专门开发的应用。如今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有诸如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等专业及课程,已经具备了开发高职高专图书馆读者服务类应用的能力。众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组织专业人才开发这种极具创新思维的工具应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提高,以提升高职高专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能力。此类的开发需要各高职高专院校的联合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需要有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过程,它的实现有待更加仔细的考证和逐步的实现,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人才结构不合理、财力物力投入不足、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存在,高职高专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还基本纸质文献的借阅为主,大多数还在亦步亦趋的模仿本科院校图书馆的经验模式,其中有人才构成的原因,也有财力物力以及政策上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吕土寨,田建华,岳步青.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图书馆服务教学与科研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200-201. [2]张新娜.信息环境下高职高专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0):237-238. 作者简介 聂俊涛(1983-),男,河南洛阳人,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读者服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