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范文

    刘东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患者, 采取双盲筛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治疗, 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胰岛素使用量(26.26±0.58)U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3.58±0.87)U, 且血糖达标时间(3.74±0.25)d短于对照组的(6.77±0.43)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空腹血糖(7.04±1.02)mmol/L、餐后 2 h 血糖(8.81±1.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5.68±1.34)%均明显低于于对照组的(9.61±1.03)mmol/L、(13.22±1.08)mmol/L、(6.87±1.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其临床效果更加突出, 可有效减少胰岛素使用量, 改善血糖指标, 是糖尿病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043

    目前,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长趋势明显, 主要表现为人体血糖指数不断增高, 严重伤害到器官组织, 并诱发了各种严重并发症, 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糖尿病临床普遍选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然而关于其给药方式依然存在争议[1]。鉴于此, 本研究选取80例糖尿病患者, 分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法与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法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排除意识障碍、精神混乱、认知缺陷患者, 所有患者可对自己的意愿进行正常表述。其中男女比例48:32, 平均年龄(56.3±1.5)岁。采取双盲筛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

    1. 2 方法 入院后,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运动锻炼指导, 并结合病情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 停止服用其他降糖药物。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治疗, 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注射总量≤0.5 U/(kg·d), 三餐前30 min分别注射总量的40%、20%、40%;如果血糖控制效果较差, 可在睡前再次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并使用罗氏血糖仪测量末梢血血糖值。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法治疗, 胰岛素泵持续输入3000 U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输入总量≤0.5 U/(kg·d), 三餐前20 min可追加每天总剂量的 1/2的胰岛素, 剩余剂量则进行基础注射, 采用罗氏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血糖值, 并以测定结果为基础计算出基础用量与追加剂量。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量与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观察组胰岛素使用量少于对照组, 且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 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 表现为人体血糖指数异常升高, 严重损伤了身体组织结构与脏器, 引发各种并发症, 使得患者的身体素质严重下降。近年来, 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糖尿病发生率也随之不断提高, 临床上应基于实际情况, 准确评估病情进行对症治疗。临床上,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胰岛素缺乏是主要诱发因素, 一旦患病需终身接受治疗, 否则随着病情的恶化则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严重损害主要脏器,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相关研究[2]指出,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言, 糖尿病是主要诱发因素。所以, 对糖尿病患者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必要。

    现阶段, 对于糖尿病疾病尚未研发出根治方法, 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血糖水平, 通过对血糖的有效控制, 以此来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 改善人体糖代谢紊乱的症状, 从而优化其生活品质。临床上,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其药效机制在于有效摄取葡萄糖, 或者加快组织吸收利用葡萄糖, 增加合成糖原, 并对糖异生过程予以有效抑制, 对血糖进行有效调节[3]。相关研究[4]认为, 对于糖尿病血糖的控制,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的作用有所不同, 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注射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采取适宜的给药方式, 对于优化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皮下注射胰岛素是临床给药的常见方法, 可对2型糖尿病血糖予以有效控制, 但是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数却逐渐提高, 延长了目标血糖达标的时间, 且低血糖风险较大, 临床治疗效果较差[5]。胰岛素泵可对胰岛素输注量予以有效控制, 使得患者血糖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并基于血糖监测结果, 合理调整输注剂量,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相关研究[6]指出, 胰岛素泵能够在24 h内持续泵入胰岛素, 持久性特征明显, 夜晚输注剂量有效降低, 可有效预防夜间低血糖的产生, 优化临床症状, 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给药方式的有效性, 理应成为糖尿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注意的是, 在临床实践中, 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基于自身饮食习惯、运动锻炼情况及体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同时, 有效的运动锻炼具有重大的作用, 不仅有利于保障生命健康, 并且能够有效控制血糖, 尽量减少降糖药物的服药剂量, 减少药物对身体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 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注射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其临床效果更加突出, 可有效减少胰岛素使用量, 改善血糖指标, 是糖尿病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斐, 姚杰, 马琴琴, 等.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高血糖的疗效.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9(1):72-74.

    [2] 杨惠.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21(15):12239.

    [3] 屈会云.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4):49-50.

    [4] 庞智鸿. 糖尿病治疗中应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的疗效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86-87.

    [5] 张伟, 梁干雄.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4):31-32.

    [6] 王丽丽, 王瑞锋.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34):4829-4830.

    [收稿日期:2019-02-2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