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全纳教育中融合视障学生的教学改革 |
范文 | 摘 要:我校近些年的飞速发展,健全学生比例逐年增高,针对视障学生对人体结构缺乏直观认识的特点,为适应残健融合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医学系在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以期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视障;融合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视障学生通过接受医学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不断体现自身价值并回报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融合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残健学生共同发展,更是对于视障者参与普通生活的。正常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围。对于一名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同样也是主干课程之一。由于受视力障碍的限制,与健全学生相比,视障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应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形式,以提高视障生针灸推拿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此,我们根据针灸推拿专业的要求和视障生学习解剖学的特点,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 1 融合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办好特殊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提升残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都对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今社会如此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全纳式教学、融合教育势在必行,在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下,承担教育变革任务的不仅仅是普通学校和社区,更是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视力障碍的学生相对与同龄健全学生比全面素质和融合能力较低。视障学生的融合能力是指在全纳教育中视障学生与健全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中的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视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是相对独立的封闭的盲校教育,学校为盲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较周到、细致的照顾。平时他们主要与盲人同学和熟悉他们的家人、老师在一起,很少有机会与健全学生和更多的人沟通,这种教育环境的独立封闭,造成他们融合能力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2 分析视障学生问题 因各种客观因素限制,大部分视力障碍的学生仅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或零教育水平,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相对普通学生较差,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科是靠视觉传达的,单纯靠触摸和言语指导无法替代的,会影响他们的知识架构,不能对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升华,再者由于大部分视障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基础学习中硬件支援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影响视障学生的部分自学能力,同时由于视障学生为安全着想生活圈子相对较为固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沟通交流以及协同合作能力长期得不到锻炼而未能有所提高,所以无论在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小组讨论以及知识拓展等方面能力都有一定差距。 3 配合改革教学方法 在分析了视障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特点,在用字的过程尽量避开敏感字眼,把复杂的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讲的更加简单明了,方便视障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由于与健全学生共同上课,要注意课程进度,课上分组充分考虑残健搭配分组,让其相互学习,健全学生辅助视障学生进行课上触摸练习以及课后复习,同时视障学生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品格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健全学生,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更为努力的学习,取长补短,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使情感目标得以实现。视力正常的学生有着良好的观察能力,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材、PPT、VCR、图谱、模型等,掌握授课内容难度不大,但视障学生他们却丧失了这个能力,这也给他们学习这门课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部分后天视障的学生还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而先天视障的学生则只能靠触摸对实体进行了解,故在先期讲解“人体解剖学姿势”,帮每一名视障学生建立空间定位,使其将“标准姿势”牢牢地印在脑海中,方便后面对于人体组织器官结构以及前后左右毗邻关系的讲解。 4 充分利用电教设备 由于整个社会对于残疾人事业的大力投入,视障学生可以利用的学习硬件越来越丰富,盲人读屏软件、点显器、有声教学辅助设备、助视器、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创造了一个信息无障碍的环境,以满足视障学生的特殊需求。并充分利用骨骼标本、模型等常规教具,通过手把手的引导触摸来认识各部分的结构,使视障学生听、触觉被充分调动。课前安排预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配合读屏软件查找相关资料。不仅有效利用了信息化资源,还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使用安装在电脑上的盲人读屏软件,通过键盘的切换操作,就能够随心所欲查找、处理文件,并将网页内容转化为声音,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同时点显器够将计算机上的信息用盲文同步显示,实现信息交互。视障学生能够留下较深刻的记忆,就像利用眼睛看书一样。根据视障学生触觉灵敏的特点,在传统的引导式及触摸式教学中,加入信息化技术手段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低视力的同学可以通过多功能数码助视器,助视器拥有放大、全自动对焦、色彩显示、图像冻结等功能。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残余视力。并投入使用了多媒体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光电感应技术,通过声像等多媒体、形成计算机、模型、操作者三方互交,从而得到信息强大,全面直观等优点,为学生对人体经络腧穴的学习做铺垫。 5 加强人文关怀力度 视障学生由于受视力缺陷的影响,使他们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会交际等各个方面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不及时疏导,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发育。从平日与视障学生交流中了解到,由于视力障碍而缺乏对事物的直观感受,导致其接受的直观信息量较小,从而导致其过度的相信自身的直觉判断,形成相对偏执、自闭、敏感甚至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诸多学生家长进行补偿教育,过分溺爱保护,从而容易导致部分视障学生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在课间和课后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秉承宽容真诚的态度,真诚之处学生的指出学生的问题,关怀学生问题本质原因,并鼓励其积极调整心态,指出问题的同时也要进行赏识教育,任课教师以及融合教育中的健全学生都应学会换位思考,认识到视障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使他们产生温暖如家的感觉,时刻提醒自己,每一名学生都是普通的,每一名学生也都是特殊的。 综上所述,针对视障生的人体解剖学课程,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电教设备,进行多元化智能培养,找出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减少视障给同学们学习带来的困难和心理压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残健融合教育对于视障大学生来说是他们走出固定群体进入主流社会前,培养必备生存能力的必修课。近年来,融合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视障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各级部门积极普及和完善特殊教育体制,确保视障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其适应能力、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等得到培养和锻炼,以便当他们离开校园步入社会时,尽快适应和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24(3):37-38. [2]楚洪波,吴启航.视障大学生接受融合教育的能力条件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7,卷缺失(1):117-120. 作者简介 梁英子(1988-),女,汉,海城,讲师,硕士研究生,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