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问题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范文 | 林玉婷 摘 要:有效的问题设计是阅读教学的中心,一堂英语阅读课质量的优劣与教师的提问和引导息息相关。笔者意图以七年级英语教材的阅读文本为突破口,尝试把问题链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旨在启发学生思维,初步掌握阅读技能,从中探索适合初中低段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问题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1 问题链的内涵及意义 问题链,即有所关联的一连串的问题,是指教师从教材文本出发,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惑,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层次鲜明而又相对关联、相对独立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即问题与问题之间互为相融相通,依次顺延,环环相扣,以追问的形式,形成了一条问题链。问题链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教师及时调控教学内容,引领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同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具备加工、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与阅读习惯,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观点去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问题链的设计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教学素养,既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技能,又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方式。 2 问题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亚里斯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寻求答案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而只有令人关注,发人深省,涉及有活力有意义的问题,学生才会有动机,才会有目的,发挥和释放潜能最大限度地寻求答案。《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依据教学需要,尝试以“问题化”形式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和交流。问题链的创设有助于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和阅读内容所需水平之间铺设互通互感的“桥梁”,在思维的转折处、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上铺垫设问,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自身阅读实践,有效提高阅读理解力,初步学会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和技能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可见,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问题链,能使教学流程沿着问题情景有效的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其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才能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链? 2.1 读前问题链,旨在引导与刺激 引入性问题链是指教师以引入课题为抓手,使课内课题间平滑衔接或连接,逐步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激发学生求知欲为目的而精心设计的问题。如在7Bunit 9 Mr. wind and Mr.sun 一文中,笔者在读前提问:1).What can the sun do ? 2). What can the wind do ? 3). Which do you think is stronger? The sun or the wind? 同学们在brainstorm 了风和太阳的作用之后,对问题3不同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认知冲突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你“追”我“抢”中寻求答案,逐步地自然地找到了真谛。 2.2 读中问题链,意在理解与争辩 阅读中的问题链,需要围绕文本,精心设计,应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内化成问题,问题链要针对核心内容,避免纠结于细枝末节,而是要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文章结构和主题。再次以7B the happy farmer and his wife 为例,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链: 1).How was the farmers life? (学生通过阅读回答:His life was poor.) 2).Can you show some facts that can show Fred was poor? (学生通过scanning 找出相关细节,为观点寻求supporting details。) 3).What would the Luck Fairy like to give them? (学生通过段落阅读找到3 wishes。) 4).What were the 3 wishes? (分别为a big new house, gold coins, beautiful clothes ,教师板书。) 5).How did they refuse the Luck Fairy? Can you role-play the dialogue? (引出Although 句型,role-play过程中学生兴致很高,不仅操练了句型,在语音语调上的突出对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Fred 幸福淡泊而又满足的心情。) 6).What kind of people were they? (学生不难找出关键词: not greedy) 7).In the end, What did the Luck Fairy wish them? (She wished them happiness and health forever) 在阅读中,教师层层追问,激发学生思维,学生俨然成为课堂的主人,寻求答案的过程文本解读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整个文本脉络正本清源、一目了然,教者自然教得顺心,学者自然学得开心,幸福溢于言表也就不必其曰。 2.3 读后问题链,在于归纳与总结 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需要对文本归纳总结,课后问题链要源于文本,更要高于文本,会有更多的灵活性,更要体现层次性,一连串由浅入深的问题链,才能促使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以上文为例,post-task问题链设计为: 1).Can you help the luck fairy write a report?(课文总结,加强学生理解,并有检测功能) 2).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学生呈现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学生得出We should not be greedy. We should think in positive ways. Happiness and healt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ealth, 情感价值观目标得以呈现。) 3).I am a teacher, Although sometimes I am very tired, I love my job. Although some of my students are not hardworking, I like you very much. I am happy. What about you?(問题联系学生实际,学生都有话可说,通过小组讨论,既复现了although 的句型操练,又体现了英语语用与交流的功能,同时与本科主题happy 相呼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问题链作为阅读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寄托了当前教师革新教学方法的信心和勇气,上述仅是笔者将问题链运用于7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的一己之见,希望能够拓宽同仁的思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总体而言,7年级的阅读内容基本符合课改要求,贴近学生需求,是学生由对话转向阅读的一个过渡和衔接阶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链时既要灵活又要恰当有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入文本,乐思好学,一步步向教学目标靠拢,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当然,这种尝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七年级的阅读文本的数量,篇幅和难度都比较有限,不是所有的阅读文本都适用于问题链,各问题间的连贯性和深度也需要加强,使其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 [2]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J].教育科学研究,201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