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辽宁自贸区高校外语人才需求问题初探 |
范文 | 王晓雪 摘 要: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成立以后,对于高校外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对于外语人才需求区域、人才需求结构及人才素质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 关键词:辽宁自贸区;高校外语人才需求 1 引言 “自贸区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关境外划出的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的特定区域,其实质是自由港政策下的关税隔离区”。沈阳市政府办公厅2017年3月公布了沈政发〔2017〕14号文《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首批政策清单》,文中说明要求各级政府需在2017年12月底之前推进完成一系列吸引外企投资、贸易、建厂等相关产业新政策的落实。由此可见,沈阳自贸区将吸引大量外资企业来沈投资建厂,带动金融投资、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多种产业服务链条联动,并颁布相关财政补贴政策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回归。 但是,目前沈阳市人才流出状况明显,尤其是复合型外语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省多年经济缺乏活力,丧失投资环境吸引力,使得外商投资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沈阳市自贸区自创建后,得到了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对省内高校外语及相关专业人才择业就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机遇。我省绝大多数高校均有开立外语专业,每年培养出的高素质外语专业应届毕业生正可借此机遇施展拳脚。由于沈阳自贸区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外贸业务的专业性需求,各高校原有的外语专业培养模式偏于培养传统的单一性语言能力,缺乏与其他专业能力的结合,这样的毕业生是无法满足业务实践要求的。因此,如何脱离桎梏,迎合沈阳自贸区产业特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外语人才是当下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创新,探索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模式势在必行。 2 沈阳自贸区的区域特点与经济发展机遇 2.1 沈阳自贸区的区域特点 辽宁自由贸易实验区沈阳片区面积29.97平方公里,是沈阳经济区核心区域,周边触及人口2400万,拥有巨大市场潜力。该区域依托国家改革创新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海关特殊监管综合保税区,政策叠加优势明显。沈阳自贸区是沈阳功能最齐全的综合物流平台,功能完备,同时集聚人工智能开发,航空航天设备、信息技术等高端的制造业集群和高效快捷的外贸物流服务系统,产业基础雄厚。 自沈阳自贸区建成以来,政府在对外资企业开放合作等方面推出了首批105条政策,依托政府职能转变,投资对外贸易转型升级,金融服务开放创新和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了国外投资方的积极响应。截止到目前,自贸区新注册企业9218家,吸引了美、俄、日、澳、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而且政府正在准备出台第二批改革创新举措及“1+N”个产业支持政策。由此可见,沈阳自贸区的设立,必将加快东北地区与日韩甚至欧美国家的合作与交流,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语人才必将成为自贸区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的人才。 2.2 自贸区对城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在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沈阳自贸区的建立应时而生,响应政策的同时,也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投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以中国四大自贸区中的上海自贸区为例,该自贸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激发出了强大的市场投资环境吸引力、贸易改革活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区域内企业数量的激增。据相关统计,截至2017年初,在上海市新注册的企业已近5万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自贸区成立前20年的累计;其中两项指标:新注册企业平均活跃度83%,民营企业比例高达87.65%。市场的活跃和企业的增加促进了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数据显示:单单上海自贸区内的境外投资企业的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额累计达2.56万亿元,占上海市境外投资企业的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总额的41.33%。 显而易见,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政策扶持是一大助力,自贸区企业和投资项目可以享受区域外不具有的多项便利化措施,政策的优势带来的利益将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未来的前景就是更多的外资企业将会来沈投资,加入沈阳自贸区建设,使得自贸区蓬勃发展。据了解,我市自贸区年底初步计划再次招商不少于6000家企业,主要以先进、高精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 2)新的商业模式。结合近年消费者市场消费状况,进口商品的需求度逐年上升。例如日韩进口服装销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进口日韩服装正以每年13%的增长幅度保持高速增长。现在设立自贸区后,通过对境外商品提供的一系列高效便捷的政策,势必显著提高进口商品的销量,并驱使其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如:跨境商品直销、互联网電商+体验的创新型商业模式。以直销模式为例,通过直销可以省去中间流转环节,缩短物流周期,便捷消费者,而且减少了商品的中转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优惠了商品价格;在跨境电商体验店,消费者可以品尝进口食品的成品,也可以购买原材料进行加工。 据了解,目前上海、福建、广州等自贸区内都开设了多种多样的进口商品直销专营店及跨境电商体验店,大幅度提升了消费者的关注度,促进了消费额增长。 3)人才引进。自贸区自由贸易政策将发展以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并提出健全完善统一的标准。外国员工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也将采用更加规范化的程序,和高效便捷的人才签证制度。在引来众多外籍人才来沈创业的同时,加强与外资企业及外籍员工在工作和业务中进行有效沟通与对接,是自贸区为高校所带来的外语人才的需求机遇。 3 沈阳自贸区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 3.1 人才区域需求 外语类的毕业生多是留在外贸发达的地区。沈阳处于东北地区枢纽,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地区交通便利,适宜经济发展和引进外资,因此劳动力需求相对较大。随着自贸区的建立,对外商投资产生极大吸引力。沈阳作为辽宁的省会,又与日韩等国隔海相望,自然吸引众多外企入驻。由此可见,自贸区众多外资企业未来将为沈阳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众多的机会。 3.2 人才结构需求 外语的主要作用就是沟通交流,自贸区企业所需要的员工不仅要掌握良好的外语沟通技能,能够用外语熟练地写邮件、接打电话、翻译文书以及随同翻译,而且还要具备与业务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能和知识,比如金融、国际贸易、法律、财务管理等,这样的外语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虽然各外资企业在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但限于本国劳动力资源不足,于是竞相在中国开办企业和投资项目。此时,针对自贸区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精通国际贸易、物流运输、IT软件、电子商务、法律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外语人才,是沈阳自贸区急需的人才。加之外企需要大量的外派员工到中国工作,业务交流沟通时,也要求国内员工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和专业业务能力。 3.3 人才素质需求 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难以预测自己未来会选择何种行业就业,他们在毕业后,大多要在工作岗位上重新学习所需业务知识,由此启发我们,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未来毕业生加入何种行业,即使没有校内教师指导监督,都能够设定合理目标,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另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跨民族跨国文化交流的能力等,都是企业要求员工应具备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在校内教学过程中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妍.自贸区就业导向的高职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3):7. [2]樊天.福建自贸区背景下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5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