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字资源:规划评价与选择 |
范文 | 康健 孙济庆 [摘要]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数字资源在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规划与选择数字资源已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研究型图书馆的角度出发,结合实践经验,就如何规划、评价与选择数字资源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数字资源;馆藏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2-0044-03 1.数字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 每一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藏特色与符合所服务读者群的馆藏建设目标,要在馆藏特色与馆藏建设目标基础上制定馆藏建设规划。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数字资源已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数字资源与传统的纸本文献在保存、使用、订购模式诸方面具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进行数字资源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数字建设的规律。我们将数字资源规划的基本规律总结为以下3个基本原则。 1.1经费可控原则 何谓经费可控原则,就是在数字资源规划中要做到经费可控。由于数字资源的订购模式与购买纸本文献有很大的不同,连续增长性支付可能性很大,租用订购模式多,一旦订购失控会造成很大损失。因而我们在制定数字资源规划时,一方面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定位与特点,来确定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占购书总经费的百分比;另一方面,要细分长期增长性支付的数字资源与一次性支付数字资源,做好数字资源订购的资金规划。数字资源的长期增长性支付是指连续性出版物的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是需要每年连续不断的长期支付,而且每年支付的费用逐年增长,给图书馆的购书经费造成很大压力。有些数据库往往采用租用订购模式,例如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网络版(SciFinderScholar),需每年支付费用,一旦停止支付就无法继续使用该数据库。因此,对于需要长期支付的数字资源一定要做好资金规划,否则一旦由于经费问题无法连续支付,不仅造成该数字资源的停用,而且前期投入的资金不能像纸本文献那样形成有效馆藏。一次性支付的数字资源,例如电子图书等资源,订购时有很大的灵活性,便于根据资金情况做建设规划。因而,合理调配长期支付与一次性支付的数字资源比例,有利于数字资源建设规划的经费可控。 在数字资源建设的比例上,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可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研究性图书馆或面向科学研究的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比例可高于纸本文献,例如清华大学这样的高水平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其用于数字资源的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可达60%~70%,而以我校目前的研究水平及学科特色来看,这个比例在40%~50%比较合适。科学院图书馆的比例可更高,公共图书馆一般均较低。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我馆近三年用于数字资源的经费占文献总经费比例如表1所示。 ![]() 1.2学科支撑原则 数字资源的规划须与服务对象的读者群特征相关,在高校研究型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学校的学科基础与发展方向。在对学校的发展方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硕士点以及课程设置有一个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在数字资源的类型以及配置上能够与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相适应;就是数字资源规划要有学校的学科基础为支撑,所选择的数字资源要兼顾多层次用户的需求,既要适合专家、教师的专业科研需求,也要兼顾适合本科生作为参考资料的资源。如:美国著名杂志《Science》网络版(Sci-ence Online)是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综合性科学周刊,它主要适用于专业研究需求;而EBSCO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是EBSCO公司提供的学术信息、商业信息网络版数据库,目前包括ASP(学术期刊数据库)、BSP(商业资源数据库)等11个专题数据库,其适用面就比较广。 1.3研究优先原则 从数字资源的内容角度分析,不仅是传统文献的数字化,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可将其分为研究型、普及型、素质型、娱乐型等。在数字资源建设的规划中要按学校的特点确定不同类型资源,将数字资源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需求,划分优先级资源、重点级资源、适用级资源和昔教级资源。优先采购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国际权威的研究型数字资源,满足学校重点学科、博硕士点进行科研的需求,这就是研究优先原则。在高校中重点学科是学校的核心,为学科研究提供文献保障是图书馆的基本任务,因而在数字资源规划中须保证研究型资源的优先地位。在数字资源的类型以及经费配置上优先考虑代表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点学科,重点采购中外大型综合型数字资源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同时兼顾采购电影、艺术等多媒体数字资源丰富读者的业余文化生活。 2.数字资源评价的两个角度 对数字资源的评价有各种指标与方法,国内外也有大量研究,我们从数字资源规划的角度评价数字资源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意义与作用。 2.1从辅助科研的角度 当前的数字资源极大部分都是原纸质文献的数字化,文献的主要价值在于汲取已有的经验与成果,促进新的发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辅助科学研究。因而评价数字资源的价值并不仅在于文献资源价值的本身,更要从辅助科研的角度评价。从辅助科研的角度,一方面要关注文献资源的专业性、学术水平以及国际权威性,另一方面要关注文献资源数字化后所提供的新功能,比如文献资源数字化后在数据库系统中加载了链接与统计分析研究工具。以美国化学文摘为例,光盘版CA on CD具有完善的文献检索;网络版SciFinder Scholar不仅具有完善的检索功能,并为用户设计了分析检索结果的功能,可按Author Name、CAS Registry Number、CA Secdon Title、Database、DocumentType、Company/Orgarfization、Index Term、Journal Name、Lan-guage、Publication Year、Supplementary Term这11个项目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文献中的内容作相关性链接。这些功能与文献一样具有辅助科研的价值,系统分析工具应与文献本身一样作为我们数字资源规划所关注的内容。 2.2从优化配置角度 优化配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的总体优化,在图书馆数字资源规划时不但要考察单一的数字资源价值,还需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总体优化配置角度评价。因为数字资源一般价格都很高,而且大都是连续出版物,一旦决定购买后不应轻易调整,现有的数字资源评价大都是对数字资源本身的测度,而很少从图书馆资源总体的优化配置的角度进行评价。如,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数据库提供1988年以来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和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出版的IEEE和IEE的出版物包括期刊、会议录和标准的全文信息,其本身的资源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但由于其 学科范围有限,如何配置应从图书馆资源总体上评价。二是应用适宜度,主要考量数字资源优选需要有相应的经济性、实用性和适宜性,注重成本最低化和效用最大化。如,Science Online主要适用于研究型图书馆的用户,而对一般的公共图书馆和教学型院校图书馆其适宜度就比较差。 3.数字资源选择的五要素 选择数字资源进入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规划,可从5个方面测度考量。 3.1资源类型 数字资源类型包括全文型数据库、参考型数据库(文摘、书目、索引)、事实数据库等。资源类型反映了数据库的资源特征,如“中国学术期刊网”、“国研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具有完全不同的资源特征。根据我馆数字资源选择的实践经验,全文型的资源以及具有评价分析功能的资源更便于读者使用,这些资源的使用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在选择数字资源时应从资源的特征出发,优先选择全文型的或有研究分析功能的资源。 3.2学科覆盖率 学科覆盖率主要评价资源的学科内容与图书馆读者群的学科相关性,并可进一步详细了解这些数据库在用户对象中的合适使用人群及其数量。对综合性的数据库也应进行学科相关性评价,按我们的经验综合性数据库,其总体订购价格较优惠,只要学科相关性超过40%就可认为该数据库具有订购价值。如Elsevier SDOS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四大领域24个学科专题1600余种期刊,虽然该数据库涵盖的学科众多,绝大多数图书馆的服务达不到其涵盖的所有学科,但只要有40%以上的学科相关,与订购纸本期刊相比,还是订购数据库合算。 另外,数字资源的学科覆盖比例要适当,全文数据库或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等一次文献资源尽量覆盖重点学科,同时兼顾一般学科;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资源应尽量涵盖学校的全部学科。 3.3读者兴趣度 读者兴趣度是一个动态的要素,是以读者需求、爱好、习惯作为选择数字资源的重要标准。数字资源的用户界面是否友好和便于使用,是否直观清晰、图文并茂,以及资源内容是否吸引读者,都会决定读者对该数据资源的兴趣度。读者的兴趣度越高,则该数字资源使用的读者越多,那它的价值就体现得越大。在高校图书馆在图书经费偏紧的情况下,根据这种类似性价比的方式决定数据库的最终订购与否。在订购数据库之前都可有一个数据库试用时间,用户的点击量、下载量这类数据通过数据库试用就可获得,通过相应的数据分析就可得出该数据库用户是否感兴趣,这是数据库是否订购的重要参数之一。 3.4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主要反映的是数据库的学术价值,是从引文角度测评学术期刊重要性及影响度的一项参数,也是到目前为止计量测评数字资源学术价值的有效方法。它体现了数字资源收录文献总体上学术水平的高低,数字资源(以期刊为主要文献源)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值较高,则说明该资源的总体学术价值比较高;反之,则说明该资源的总体学术价值可能比较低。如,Springer LINK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绝大部分期刊被SCI收录,各种期刊均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因而该数据库的总体影响因子高,适合于学术研究的用户。 3.5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电子资源往往有多种出版形式,如光盘版、镜像版、网络版、纸本连带版等等,选择合适的版本可以取得较好的资源结构配置和成本效益,从而使数字资源订购取得较好的经济性。在我馆的资源建设实践经验表明将纸本文献改订为数字文献往往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性,以我馆订购的牛津期刊数据库(Oxford Journals)为例,订购方式调整前后可使用期刊种数及所需经费如表2所示。 ![]() 4.数字资源选择的两大关系 数字资源选择除关注五要素外,在选择过程中还应处理好两大关系。 4.1长期使用关系 长期使用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选择数字资源应注意系统性和连续性。只有系统地、连续地订购数字资源,才能充分发挥数字资源的作用,特别是重点和特色资源,更要保持资源的连续和完整。因为对于连续性出版物,有些订购的仅仅是使用权,购买几年后如果停止续订,有可能将无法继续使用该数据库,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如,SciFinder Scholar是高价的租用数据库,必须有长期的经费保障,否则一旦停订将一无所有。另一方面是指数字资源存储与利用条件。主要包括海量信息数据的存储能力、资源利用所需的网络环境以及各类资源的整合或跨平台检索技术的应用情况等。如,有些重要的学科相关数据库应尽可能做本地镜像使之得到完整的保存。 4.2与现有资源关系 与现有资源关系就是要综合平衡建设图书馆的整体资源体系,要有一定的规划与目标。在各类资源中内容有的相交叉、有的可互补,选择时既要考虑不同学科、不同载体类型、不同存取方式的资源能否在数量、质量和使用方式上相互补充,合理分配。既能突出重点和特色,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以较少的投资取得馆藏资源整体效用的最大发挥。如,中文图书全文数据库一般可作为现有纸质图书补充,其不占馆藏面积、价格较低,大量订购可弥补纸质图书馆藏的不足。 总之,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的规划与选择是一项比较浩大且繁琐的工程,因此应该建立规范、科学的采购模式,以及相对合理的决策机制,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以较低的成本购买最需要的数字资源,使馆藏资源的结构趋于合理,并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参考文献 [1]秦晓珠,徐达,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的原则与实践[J],现代情报,2007,27(12):117-118,121. [2]王槐深,电子资源采购的特点与应遵循的原则探析[J],现代情报,2007,27(10):13-15. [3]张晓静,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评价与选择之我见[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05M):98-100. [4]于静,许真玉,电子资源规范化采购步骤与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6,(6):68-7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