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措施 |
范文 | 赵莉 魏治国 田广琴![]() ![]() ![]()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已经成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体趋势。而对于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由于不具备资金和技术优势,不能开发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个性化信息服务开展的不够理想。本文借鉴哈佛大学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样本,提出了在中小型高技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文献传递;哈佛大学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2-0081-04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高校图书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改革传统服务方式,探索开放性的服务模式,帮助读者根据个人的需求与兴趣及时获取所需信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已经成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体趋势。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显著特征就是针对性强,对不同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符合个人需要的信息,个性化信息服务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最佳体现。 1.国内外个性化信息服务状况 1.1国外个性化信息服务状况 1991年美国启动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开启了国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探索序幕,随后英、日、法等发达国家也相继投入巨资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个性化信息服务在国外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状况良好,本文以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1.1.1研究馆员开展咨询服务 哈佛大学图书馆有专门的研究馆员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咨询、辅导服务,目的在于协助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除了面对面的咨询,用户还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电子邮件和Web表单提交需要咨询的问题。每周星期日至星期四的下午,用户还可以和参考馆员在线聊天,接受实时交互的咨询服务。研究馆员的针对性咨询与解答,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1.1.2快捷方便的检索系统 电子化研究(E-Research)是哈佛大学图书馆推出的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平台,主要为研究者提供快捷方便的资源检索和聚集功能。该平台由Ouieksearch、Find E-Research、Find E-Journals、Cross Search和MyResearch 5个子模块组成。用户可以基于模块快速发现、定位并链接到图书馆内的电子资源。其中MyResearch模块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独享的个性化信息空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科研的需要创建、保存和组织相关资源信息。每当用户再次登录时,就可以很方便地继续使用这些被保存的信息,从而大大节省研究时间。同时,哈佛大学图书馆已实现了不同数据库之间的跨库检索,用户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对各个数据库进行“一站式”快速检索。除了电子化研究平台,哈佛大学图书馆还提供一系列在线研究工具(ResearchToofs),用以引导用户高效率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研究。 1.1.3其他个性化信息服务 哈佛大学图书馆还提供高效率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业务。根据ARL的统计,哈佛大学图书馆在2006-2007年度的文献传递传人量为16620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本馆实际馆藏所无法满足的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哈佛大学图书馆还基于自行开发的iSite平台搭建了专门的用户培训门户,专门制作和更新支持用户进行自我培训的材料,指导用户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合理的个性化使用。 1.2国内个性化信息服务状况 我国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始于1999年底国家科技部支持的“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系统”项目。笔者以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设为1994-2009年,检索到篇名中含有“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关研究论文共有929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214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得出,我国是从2001年开始有关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论文研究,以后研究逐年增多,每年都有30篇左右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彰显了个性化信息服务在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和良好发展态势。 通过对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基于网络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系统比较成熟的有:浙江大学图书馆的MyLibrary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以及其他少数211重点高校图书馆。资金和技术的优势使他们有能力进行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现以人民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为例进行阐述。人民大学图书馆个性化系统结合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优势及信息学院的技术优势,采用合作开发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系统结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了集资源推荐、统一检索、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整合后的系统资源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广泛,涵盖人民大学图书馆OPAC系统、购进的数据库等资源。 而对于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来说,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优势,无法开发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致使个性化信息服务开展的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仅仅满足于开放式借阅、网上图书预约、续借服务、参考咨询服务、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等等。普遍存在服务水平低下、服务手段单一、服务理念落后等情况,图书馆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开展热情不高,仍处于初始的探索阶段。 1.3国内外个性化信息服务比较分析 从哈佛大学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容可以看出,个性化信息服务,不仅仅是依靠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很多人性化的服务。哈佛大学图书馆每周处理的参考咨询业务量达到5000余人次,年馆际互借量4万余件,而我们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都开展了这两项服务,但数量却无法与哈佛大学相比。这也足见我们个性化信息服务开展得很不到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中小型高校图书馆,不能因为不具备资金和技术优势,不具备开发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能力,就不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应根据自身条件,发扬“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最基本的服务做起,只要挖掘潜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真正能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也可以进行个性化信息服务。本文就是针对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提出了几项措施。 2.我国中小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措施 2.1加强数据库个性化信息服务宣传力度 随着国内外数据库规模不断扩大,数据库的服务功能也逐渐完善。数据库服务已经从提供检索、浏览、下载的大众服务转向更人性化、更主动、更易用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在汇文的书目检索系统中,就有“我的图书馆”,只要读者注册登记后,就可以完成网上“预约图书”、“续借图书”、“即将到期图书提醒”、“超期图书提醒”等,如果读者有上述需求,图书馆就会通过读者提供的E-mail地 址及时发送通知单。读者还可以自己定制“我的书架”,也可以浏览到自己的检索历史。 维普期刊数据库也提供个性化服务,用户可注册登陆到“我的数据库”,每次检索结果页面上会有“保存检索式”和“加入电子书架”的按钮,用户可以自己选择是否保存、保存哪些检索式和检索结果。用户还可以使用期刊定制、关键词定制、分类定制把自己感兴趣的刊名、关键词和分类号保存在“我的数据库”中,方便以后的检索。还可以使用定题推送服务定制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中国知网(CNKI)整合了一系列数据库资源,推出了“CNKI研究型个人数字图书馆”。个人馆默认包含了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检索平台的资源及检索方式做个性化配置。个人馆还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个性化服务栏目,用户可定制学者、机构、学术出版物、科研项目、检索式、学术趋势等,个人馆根据用户的定制自动推送一系列相关的情报信息,全面超越传统的WEB、RSS定制功能。个人馆也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推出更多个性化的服务栏目,全面满足用户学科调研及情报分析的需求。CNKI通过个人数字图书馆这个平台,根据用户定制的信息内容,及时把信息推送给用户,显示在个人图书馆的界面上。 目前,个性化服务已成为大型数据库服务功能的重要部分,个性化服务与数据库的其它功能集成化、系统化,相互融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服务。国内外数据库的个性化服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表1): ![]() 数据库的个性化服务可以满足读者很多个性化信息需求,但如果宣传不到位,读者就不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于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由于没有资金和技术的优势,不能独立开发个性化服务系统,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库自身的个性化服务资源,向用户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服务的重点就是加强数据库个性化服务功能的宣传力度,多举办讲座和培训,把数据库培训的课件挂到网上,供读者随时参考。使读者能够充分了解每一个数据库的个性化服务方式,有针对性的选择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充分利用数据库的个性化服务功能,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读者也能充分享受到个性化信息服务带来的方便。 2.2大力推广免费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服务 文献传递服务可以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切合需要的信息服务,是最具个性化的服务。随着教学科研的发展,单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已难以满足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是弥补馆藏资源不足,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有效方法。拥有雄厚资源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在2006-2007年度的文献传递传入量为16620件,而我们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本身所购买的资源就有限,文献传递传人量却很少。笔者对大连地区几所高校进行了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 从表2可以看出,我们的文献传递数量与哈佛大学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工作远远没有做到位。因此,加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工作,也是提高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加强文献传递宣传力度,开展免费文献传递,是提高文献传递数量的最有效的途径。 下面以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一下,如何做好文献传递工作。 ![]() 如表3所示,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工作是从2005年开始的,2005-2006年所传递的论文,以及2007年的前90篇均属于吉林大学免费的500页范围内。因为没有广泛的宣传,虽然也是免费的文献传递,但效果却不够理想,2005年20篇,2006年仅12篇,2007年前10个月为O篇。2007年11月起,图书馆开展了学科馆员活动月,每个学科馆员都深入到院系,以课件的形式向广大教师演示了文献传递的具体流程,力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文献传递的方法。通过宣传使文献传递数量有了显著提升,仅2007年11月和12月份两个月,就传递论文119篇,2008年达到777篇,2009年更达到了1018篇。虽然图书馆提供了约每年5000元左右文献传递费用,但同购买数据库所需资金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转变理念,为教师和研究生读者提供免费的文献传递,不仅是图书馆资源共享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各馆数据库采购经费不足的有力手段,两者的整合将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2.3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服务 信息推送服务是运用推送技术来实现的一种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方式,可以说信息推送服务是传统定题服务在数字图书馆中的一种再现。信息推送服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智能软件完成的全自动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另一类是借助电子邮箱、依赖人工参与的信息推送服务。对于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来说,在全自动的信息推送服务暂时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人工信息推送的方式来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 采用学科馆员制度进行信息推进。每位学科馆员负责2~3名学校的学术带头人,及时了解他们的学科研究动态,定期向学术带头人推送相关资料。同时要求学科馆员提高自身素质,避免进入“提供的信息越多,效果会越好”的误区。应及时了解学术带头人对所推送信息的意见,调整提供信息的内容。提供的信息内容可以包括:馆里购买数据库中与他们的科研密切相关的最新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以及会议论文的可以链接全文的题录;还可以提供与他们课题密切相关的网络信息的题录,使他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的点击题录直接查看全文。对于没有购买的数据库,学科馆员可以及时检索国外大型数据库,提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题录信息,结合用户筛选,再通过文献传递,协助用户获取全文。 2.4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模式 哈佛大学图书馆每周处理的参考咨询业务量达到5000余人次,每个图书馆大厅都设有咨询服务台,值班人员会耐心地为到馆用户解答各种问题。图书馆还设有专门的研究馆员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咨询、辅导服务,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 对比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我们的差距不小,国内大学图书馆大厅设有咨询台的寥寥无几,有研究馆员为读者提供“一对一”咨询的更少。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做到而没有去做的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就应该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根据读者需求,以人为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除了面对面咨询外还应该包括:(1)BBS系统。高校图书馆通过BBS系统向读者提供新书通报、书目推荐等。(2)FAQ常见问题咨询。FAQ完成有关图书馆情报知识的常规性咨询服务,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地解答一些普遍性问题,供用户随时随地地查询。(3)E-mail以及电话咨询。公布读者咨询信箱和咨询电话,使读者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通过E-mail进行网上咨询和电话咨询。(4)网上读者教育。通过网上文献检索课教学,课程讲义下载,相关数据库培训课件等途径对用户进行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教育。(5)实时在线咨询。公布 咨询QQ号码,使读者可以通过QQ与咨询馆员保持时时在线咨询。 如果我们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都能以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模式为样本,把他们的个性化服务做到位,除了不能实现他们的快捷方便的检索系统外,其他的服务我们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3.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可以看出,对于资金和技术都很薄弱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提供最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可以实现的。对于普通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库的个性化服务界面,定制与用户学习和科研有关的信息;对于馆藏没有的信息,可以通过文献传递来满足需求;对于学术带头人等特殊用户,可以通过学科馆员的定期推送来满足他们的科研需求,减少他们查找资料的时间。对于个性化的咨询,可以提供几种方式的面对面咨询;还可以通过电话、邮件、QQ等方式随时咨询,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不仅仅是适应图书馆用户需求多样化的需要,更是提升图书馆用户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总之,对于无法建立“个性化服务系统”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只要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样可以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让我们的读者享受到最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一旦资金允许,再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全方位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茹,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05,(3):105-106. [2]周灵威,试析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图书馆论坛,2005,25(2):160-162,132. [3]蒋亚林,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10. [4]汤扬,国内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7):252-253. [5]郑惠玲,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构建[J],图书馆建设,2005,(2):80-82. [6]贾二鹏,尹远明,国内外全文数据库个性化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39-42. [7]孙娇,赵莉,提高普通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数量的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9,(1):77-78,102. [8]黄艳娟,基于RSS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进服务[J],情报科学,2005,24(7):1023-1026. [9]王杰,基于重点学科建设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3):173-174. [10]李力,侯燕芳,陕西地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37-39,51. [11]张俊,黄水清,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与特征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6):609-612. [12]任永芳,复合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3):86-88. [13]刘卫忠,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26(5):185-189. [14]韩丽,Agent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8,(4):103-105,9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