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参与者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PDA模式
范文 费世英


[摘要]近几年来,读者决策采购(PDA)模式得到了国内外图书馆的高度关注。在简要介绍PDA模式的概念与基本流程的基础上。从该模式的直接参与者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其在该模式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论述了参与者规避这些风险的策略,探讨了相应的PDA模式实施流程,为PDA在图书馆采访工作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读者决策采购;PDA;图书馆;直接参与者;风险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10.032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10—0153—0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以及图书馆自身驱动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以及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图书馆最大的变化就是由传统范式向数字范式的转变,即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数字化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而实现这一范式的转换,需要以“用户驱动的获取与服务”为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改变图书馆不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部分来实现。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是为图书馆采购环节进行“用户驱动的获取与服务”提供一种新的途径。PDA是一种基于用户使用需求的信息资源采购方式,它不仅帮助图书馆节省了购书经费,而且能够较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图书馆的重视(2l。但就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是从高校图书馆的角度来分析PDA模式的优势,并探讨PDA在图书馆采访环节的实施流程。但是,FDA是由图书馆、书商、读者三者参与协同完成的,任何一类的支持与配合都势必对PDA模式是否能够顺利地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应用PDA模式,笔者认为应该从图书馆、书商、读者三类参与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在PDA模式中的利益平衡问题,构建其具体的PDA模式工作流程,促使PDA模式在三方的支持与配合下,有效、快速地发展,从而实现三方互赢,优化图书馆采访工作流程。由于读者是该模式中利益损失最小方,因此本文主要从图书馆与书商的角度出发,对其在PDA模式中的工作流程进行探讨。
1 PDA的概念和基本流程
PDA是一种将读者的使用情况量化成一定的指标,在某一标准或者参数的控制下,由读者触发、图书馆确定购入的图书采访新模式,其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可知,PDA的基本流程包括:首先,图书馆根据本馆的馆藏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确定购书类别以及某时期的预算经费,与书商确定预设文档;其次,书商根据预设文档,向图书馆提供符合要求的书目信息以及图书的全文链接;其后,图书馆采访人员对书商提供的书目进行审核,将符合入藏的书目信息导入本馆的联机书目检索(OPAC)系统中;最后,读者通过OPAC系统检索书目,并通过点击链接阅读全文,当读者的相关使用指标达到图书馆预先设置的参数值后,系统就会自动触发图书的租用或者购买指令。
2 PDA模式中图书馆与书商的风险分析
2.1 PDA中图书馆的风险分析
在PDA模式中,图书馆利用读者使用图书的情况来支持购买决策,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经费的利用率、图书的利用率以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使其采购工作几乎达到了最理想的模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图书馆仍然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
2.1.1 预设文档以及参数值设定过程中的风险
PDA模式的第一环节是制定预设文档以及设置具体触发租用或者购买的参数值,它们是PDA的关键环节之一,并且是随着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读者的信息需求具有不可预知性,因此预设文档中图书类别的比例和图书馆采购经费也具有动态变化性风险。另外,触发图书购买的参数如何设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图书馆只能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馆员人为主观性因素影响的风险。
2.1.2 书商提供书目过程中的风险
制定了具体的预设文档后,PDA的第二环节就是书商为图书馆提供符合要求的MARC记录以及全文链接。由于受利润最大化以及自身收录图书范围的限制,书商可能会在该环节做出一些不利于图书馆和读者的行为,例如以次充好。
2.1.3 采访人员审核书目信息过程中的风险
PDA的第三环节是采访人员根据书商提供的书目信息进行审核,并将符合要求的书目信息导入到图书馆的联机书目检索系统中。在该环节中,采访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本馆馆藏规划的理解以及读者的需求掌握程度都会给审核结果带来一定的风险。
2.1.4 读者检索与获取过程中的风险
PDA的第四个环节是读者通过OPAC系统检索相关书目,并通过点击链接获取图书的全文进行阅读。在该环节中,一般是将书目信息的点击率、阅读内容量、阅读时间等量化为一系列指标,当这些指标达到图书馆设定的预设值时,则触发相应的租用或者购买指令。该环节主要是基于读者的操作行为而定,容易出现读者任意点击产生的大量不合理购买需求,从而扰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规划。
2.1.5 书商供货过程中的风险
触发购买指令后,图书馆就要决定是购买电子版还是纸质版图书。在该环节中,采访人员要结合本馆的馆藏情况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需求等因素而决定,所以如何取舍存在一定的风险;另外,书商所配送的图书质量、到货时间等问题也会影响PDA的实施结果。
2.2 PDA中书商的风险分析
对于书商而言,PDA是图书馆根据用户信息需求触发购买行为,并向书商延迟支付购买费用的一种采购模式。在该模式下,书商的利益损失风险如下:
2.2.1 图书销售量降低的风险
PDA模式中,图书馆根据读者的用户需求触发购买行为,避免了书商通过捆绑式销售而购买一些借阅率低的图书,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图书馆的采购费用,但从书商角度而言就意味着存在某些图书销售量降低的风险。
2.2.2 图书销售种类降低的风险
PDA模式中,图书馆的采购行为取决于读者的需求,因此某类图书的受众群体范围小,其需求就会降低。那么,书商为了控制成本,就会减少此类图书的发行量。
2.2.3 纸质图书销售量降低的风险
PDA模式中,读者只需要点击链接就能够获取图书的电子版,实现了信息需求的及时性,不仅更便于读者服务,而且也能够降低图书馆的采购成本,因此图书馆越来越愿意购买电子图书,导致书商的纸质图书销量存在降低的风险。
2.2.4 书商两极分化加剧的风险
PDA模式中,图书馆会将读者的信息需求以及本馆的馆藏建设进行综合考虑,形成一系列的量化指标,并制定预设文档。在该预设文档中,图书馆一般都会根据书商的具体情况设定相应的参数,该参数会要求读者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书商,作为保证采访质量的一个前提。因此,这就意味着那些规模小的书商在PDA模式中失去了市场销售份额,导致书商界的两极分化,出现市场垄断的局面。
3 从参与者角度构建PDA模式的具体流程
在PDA模式中,图书馆与书商都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它们之间的良性发展对图书馆图书采购的最终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根据上述两者在PDA模式中的风险分析,笔者认为两者应该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明确各自的定位与职责,努力完善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笔者构建了具体的PDA模式流程,如图2所示。
3.1 从图书馆角度优化PDA模式流程
在PDA模式中,图书馆的主要风险来自于预设文档、图书质量、读者检索、购买行为控制方面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笔者对图书馆在PDA模式中的流程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挖掘书目需求信息
书目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是图书馆图书采全率以及满足读者需求的保障,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获取书目信息的途径也变得多样化。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开通读者荐购通道,利用Emafl、QQ、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让读者可以为图书馆推荐图书;其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时刻关注比较知名的读书社区网站以及名人博客,例如豆瓣图书网、Coogle图书搜索、百度图书搜索等,了解不同时期热门的图书排行榜,扩充图书的需求信息;最后,对本馆图书的流通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图书的利用率、流通率以及馆藏的容量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图书采访比例o
3.1.2 评价书商的综合能力以及PDA的运行效果
图书馆采访图书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图书的采全率以及订到率,这两者都与书商的实力和信誉息息相关。那么,图书馆如何在众多的书商中找准合作对象,使采访工作更加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是图书馆面对的一个难题。而且,解决了该问题也能够规避图书馆在书商提供书目信息以及供货过程中的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的馆藏定位和发展方向划定合作书商的范围,然后根据书商的信誉、书目数据、优势项目、订到率、出错率、加工服务、业绩、折扣优惠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选择综合实力强的书商作为合作对象,而不仅仅根据其知名度、折扣优惠来选择。另外,PDA模式的运行不是一步到位的过程,需要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前一阶段的效果反馈进行调整。因此,图书馆要在PDA运行后,对其项目数据进行跟踪,例如所购图书的利用率、流通率、购书经费、购书数量等,分析其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拓展了本馆的馆藏资源、节约了购书经费等,从而作为制定预设文档阶段的改进依据之一,进一步优化触发购买指令的各项参数。
3.1.3 挖掘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读者通过OPAC系统检索与获取书目信息过程中,可能由于自身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行随意点击,从而容易产生大量不合理的购买需求,使最终的购买决策不够客观。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应该在前期对图书馆系统中读者的检索记录、借阅记录进行统计,分析读者与读者、读者与图书、图书与图书之间的关联规则,在读者浏览预设文档的过程中,向读者推荐相关的图书,如此能够深层次挖掘用户的喜好和阅读兴趣,使后续的购买决策更加具有合理性。
3.1.4 增加学科馆员对购买决策进行审核
为了使购买决策更加具有科学和理性,防止由于购买参数的限制,以及读者检索过程中所造成的不符合图书馆馆藏建设的购买需求的影响,笔者认为图书馆应该增加学科馆员对最终的购买决策进行审核,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最终购买决策。
3.2 从书商角度优化PDA模式流程
在PDA模式中,图书馆的采购工作与读者的实时需求进行了有效地结合,从而导致书商面临着销售额、销售量、销售种类减少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笔者认为书商在此环境中应该根据合作对象的特点,深入挖掘合作内容,为图书馆开拓增值服务,从而赢得市场,与图书馆实现双赢的目标。具体而言,笔者对书商在PDA模式中的流程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制定全面的书目收录信息
首先,书商要对合作图书馆进行调研,充分掌握该馆的馆藏建设特色、发展规划以及对图书质量的要求,形成相应的图书范围需求信息库;另外,PDA模式中由于预设文档范围的限制,读者检索的图书未必收录,因此书商要对读者的检索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形成读者检索记录库;最后,将图书馆馆藏建设信息需求库与读者的检索记录库结合起来,扩展书商收录图书,为图书馆提供更加全面的图书以供其筛选,协同制定相应的预设文档,从而提高图书销售量。
3.2.2 提供增值服务
由于购买参数的限制,图书馆和书商制定的预设文档中的图书未必全部购买。针对没有达到购买条件的图书,书商应该根据读者的阅读情况以及图书馆的购买清单,针对未购买的图书为图书馆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例如根据读者的点击次数、阅读页数、阅读时间等指标,书商与图书馆商定相应的阈值,达到该阈值则为图书馆提供借阅服务,图书馆只需要为书商支付借阅费用,从而增加了书商自身的创收渠道。
3.2.3 评价PDA模式运行效果
另外,书商作为PDA模式的直接参与者之一,能够直接获取读者阅读图书的情况,并根据该信息掌握哪些类别的图书需求量大以及读者的阅读偏好等,对这些信息进行跟踪分析,可以作为书商收录图书的决策依据。
4 结语
PDA模式能够健康地发展,需要该模式中所有参与者的支持与配合。因此,作为该模式中的主要参与者(图书馆与书商)应该从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合作者的需求出发,分析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对模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便缓解外界风险所造成的利益损失,从而实现自身利益与合作者利益的共同提高。因此,本文分别从图书馆与书商的角度出发,分析彼此所面临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所造成的利益损失,对他们在PDA模式中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了优化,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另外,图书馆还要注重采访工作中相关馆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提高,以及读者的责任感与参与度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中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同时,图书馆与书商要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从而实现两者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在博弈过程中共赢,实现PDA模式的健康发展。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