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图书馆古籍整理与开发现状及其模式研究 |
范文 | 关键词:古籍整理与开发;现状;模式;高校图书馆 摘要:文章通过对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藏古籍整理与开发现状的调查,挑选出具有价值的古籍特色资源,提出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古籍整理与开发模式,旨在加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助推地方特色文化建设进程。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1-0068-03 收稿日期:2014-10-21 作者简介:赵小丹(1980-),辽宁大学图书馆馆员。古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世代传承,是华夏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各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充分说明党中央已把整理与开发文化典籍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古籍整理是指对古籍进行审定、校勘、标点、注释等加工整理工作,同时也包括古籍影印、索引。其作为连接历史与今天的桥梁,承担着“存亡继绝”的使命,是今天我们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中华民族发展脉络的重要途径。1辽宁省高校古籍整理与开发现状辽宁省共计17家高校古籍收藏单位,现存线装古籍近32万册,占辽宁省线装古籍藏量150余万册的两成。其中珍本、善本1,500余种,孤本10余种。入选一至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9部,入选一、二批《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202部 (册数未统计)00藏书多为清乾隆及光绪、宣统刻本,数量不多,保存完好渤海大学图书馆10,000余00沈阳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校图书馆6,000余00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6,000余00辽宁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还被评选为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辽宁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是辽宁省第二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赵小丹:高校图书馆古籍整理与开发现状及其模式研究赵小丹:高校图书馆古籍整理与开发现状及其模式研究目前辽宁省各高校图书馆多未进行古籍整理与开发,仅有几家进行过此类尝试,但多数仅限于进行版本鉴定后,将古籍原文影印出版,而并未真正进行校勘、标点、注释等整理加工。这显然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各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要求不相协调。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是:①考虑到古籍整理与开发过程中由于影印设备直接接触古籍原本,会对古籍造成损坏。②部分图书馆认为自身古籍资源有限,善本稀少,普通古籍多已有数字化版本,避免重复建设。③缺乏整体规划与馆际合作。 实际上,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古籍藏量丰富,涉及各个门类。同时其搜集、存藏的古籍资源各有侧重,是公共图书馆的有益补充。科学整理并开发其中特色文献资源,对地方文化、经济建设大有裨益。2辽宁省高校图书馆收藏的具有整理与开发价值的古籍资源2.1善本、孤本古籍 目前辽宁省各高校图书馆收藏的善本古籍约有1,500余种,其中孤本有10余种,19种古籍已被入选到一至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无论在内容与版本上均属上乘,具有极高的文献和版本价值。 2.2辽宁地区方志文献 地方志,指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的文献。是客观综合反映一个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历史与发展轨迹的资料性著述,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藏有大量本省地方志文献,以辽宁大学图书馆为例,举隅如下: 《盛京景物辑要》十二卷,清乾隆十九年 (1754),由太常寺少卿、翰林学士励宗万手抄进呈乾隆皇帝御览。书中钤有“乾隆御览之宝”,是海内外孤本。书中分典谟、宸章、建置、疆域、山川、学校、古迹、名宦、物产等26个条目,对于研究东北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宸章中收录康熙、乾隆东巡时所作的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乾隆《盛京通志》四十八卷,清咸丰二年(1852)重刻本。最初成书于乾隆元年,吕耀增、宋筠、王河三人任总裁,魏枢任纂修。咸丰二年(1852年),时任奉天府丞提督学政的雷以诚等人以其初印本和府衙所藏刻板为基础完成了此书的校补。该书对研究沈阳地区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资政要览。 2.3辽宁地方名人文献资料 这里所说的名人是指生活或祖籍为辽宁地区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在某领域业绩突出、具有较高知名度、对社会发展或历史进程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辽宁地区名人辈出,如:李成梁、魏燮均、缪润绂等。辽宁省各高校图书馆收藏大量地方名人文献,主要有族谱、诗文集及其他专业著述。以辽宁大学图书馆为例,藏有为数不少的地方名人文献。 2.3.1地方名人族谱。《李氏谱系》四卷,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重修本,该书为李成梁十世孙李树德重修本。李成梁(1526—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人,明朝著名将领。该书从李氏家族第一世李英起至第十世止,记载家族成员达515人。作为第一手史料,对研究明清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3.2地方名人诗文集。《九梅村诗集》二十卷,清魏燮均撰,清光绪元年(1875)红杏山庄刻本。魏燮均(1812~1889年),别号九梅居士,生于铁岭。咸丰年间府学贡生,清代田园诗人、书法家。《沈阳百咏》不分卷,清缪润绂纂。缪润绂(1851~1939年),原名裕绂,字东霖,号钓寒渔人,沈阳人,汉军正白旗。光绪十八年进士。 2.3.3地方名人专业著述。《陶人心语》六卷,(清)唐英撰,清乾隆刻本。唐英(1682—1756年),字隽公,号蜗寄居士,沈阳人,汉军正白旗,官九江关监督,清代陶瓷艺术家。曾兼任景德镇督陶官近30年,乾隆年间的官窑也被称为“唐窑”。 2.4中医药类古籍善本资源 中国医科大学与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有大量中医、中药方面的善本古籍,其中还包括有孤本,为医学界所重视。其中入选一、二批《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子部医家类古籍共计59种,蕴含大量有价值的医方、药方,开发其中具有养生功效的食谱,按照时令、节气,推出养生专题电视节目、整理出版相关书籍,建立“中医养生特色食谱数据库”,为民所用,造福百姓的同时,传承中医文化。深度挖掘中医药文献,创新中西医结合疗法,将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有序发展。 2.5古代乐谱、曲类、戏剧、小说等古籍善本资源 辽宁省各高校图书馆藏有大量乐谱、曲谱及集部曲类、戏剧类、小说类古籍,备受学界关注。整理古曲,汲取养分,谱写新作。整理戏剧资源,挖掘传统素材,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2.6古代书画等艺术类古籍资源的开发 鲁迅美术学院珍藏多种画谱、碑帖、明清版画等艺术类古籍,字体刻印秀丽,绘刻精工,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与文献价值,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3探索古籍整理与开发多种模式 3.1地方古文献影印出版 精选并影印辽宁地方古文献资源(包括地方志、地方名人诗文集与专业著述等),借鉴《辽海丛书》及其《续编》的编纂体例,辑成《辽海丛书三编》,在前两编的基础上,充实、完善文献内容与种类。 3.2善本古籍整理出版 甄选辽宁省高校馆藏古籍善本,通过鉴定版本、考证源流、校勘正误、标点全文、注释晦涩等一系列加工整理,出版刊行,以利后人。 3.3古籍数字化,实现网络化阅读 加强辽宁省高校图书馆馆际合作,制订科学的古籍数字化整体规划。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具有较高价值的古籍进行整理与研究,制作成古籍电子书,方便读者阅读、检索,适应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阅读需求。 3.4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文献资源库 借鉴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气功古籍提要库”等成功经验,梳理辽宁省各高校图书馆入选《珍贵古籍名录》以及馆藏特色古籍,建立辽宁地区方志资源库、辽沈地区历史文化名人数据库、中医药古籍善本资源库、 中国古典音乐、戏曲多媒体数据库、中国古典书画文献精品资源库等。 3.5实现古籍移动阅读 将使用频率高的善本及特色古籍制成APP(Application的简称,即应用)软件,用户可以下载客户端,利用移动设备实现随时移动阅读。现在的APP多指移动设备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目前比较著名的有App Store,Android的Google Play Store,支持IPad、Android和Kindle系统以及网页版阅读,阅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更加人性化。 3.6孤本及特色古籍制成仿真礼品书 甄选馆藏孤本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籍,通过数字化及古籍修复手段,制成仿真书。此类书籍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具有观赏性和文化传播功能,可作为礼品书馈赠国内外友人,具备了地区文化名片的属性。 4结语 根据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增强馆际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古籍整理与开发整体规划,经科学论证后,严格按计划有序实施。整理与开发辽宁省高校馆藏古籍特色资源,助推地方特色文化建设进程,为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创造条件,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 [2]董连枝.辽宁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线装书目录[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 [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EB/OL].http://pcab.nlc.gov.cn/gjpc/list.action?id=15. [4]《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EB/OL]. http://gjbh.lnlib.net.cn/zhenguigujiminglu/ shengzhenguigujiminglu/. (编校:马怀云) 中国医科大学与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有大量中医、中药方面的善本古籍,其中还包括有孤本,为医学界所重视。其中入选一、二批《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子部医家类古籍共计59种,蕴含大量有价值的医方、药方,开发其中具有养生功效的食谱,按照时令、节气,推出养生专题电视节目、整理出版相关书籍,建立“中医养生特色食谱数据库”,为民所用,造福百姓的同时,传承中医文化。深度挖掘中医药文献,创新中西医结合疗法,将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有序发展。 2.5古代乐谱、曲类、戏剧、小说等古籍善本资源 辽宁省各高校图书馆藏有大量乐谱、曲谱及集部曲类、戏剧类、小说类古籍,备受学界关注。整理古曲,汲取养分,谱写新作。整理戏剧资源,挖掘传统素材,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2.6古代书画等艺术类古籍资源的开发 鲁迅美术学院珍藏多种画谱、碑帖、明清版画等艺术类古籍,字体刻印秀丽,绘刻精工,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与文献价值,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3探索古籍整理与开发多种模式 3.1地方古文献影印出版 精选并影印辽宁地方古文献资源(包括地方志、地方名人诗文集与专业著述等),借鉴《辽海丛书》及其《续编》的编纂体例,辑成《辽海丛书三编》,在前两编的基础上,充实、完善文献内容与种类。 3.2善本古籍整理出版 甄选辽宁省高校馆藏古籍善本,通过鉴定版本、考证源流、校勘正误、标点全文、注释晦涩等一系列加工整理,出版刊行,以利后人。 3.3古籍数字化,实现网络化阅读 加强辽宁省高校图书馆馆际合作,制订科学的古籍数字化整体规划。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具有较高价值的古籍进行整理与研究,制作成古籍电子书,方便读者阅读、检索,适应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阅读需求。 3.4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文献资源库 借鉴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气功古籍提要库”等成功经验,梳理辽宁省各高校图书馆入选《珍贵古籍名录》以及馆藏特色古籍,建立辽宁地区方志资源库、辽沈地区历史文化名人数据库、中医药古籍善本资源库、 中国古典音乐、戏曲多媒体数据库、中国古典书画文献精品资源库等。 3.5实现古籍移动阅读 将使用频率高的善本及特色古籍制成APP(Application的简称,即应用)软件,用户可以下载客户端,利用移动设备实现随时移动阅读。现在的APP多指移动设备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目前比较著名的有App Store,Android的Google Play Store,支持IPad、Android和Kindle系统以及网页版阅读,阅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更加人性化。 3.6孤本及特色古籍制成仿真礼品书 甄选馆藏孤本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籍,通过数字化及古籍修复手段,制成仿真书。此类书籍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具有观赏性和文化传播功能,可作为礼品书馈赠国内外友人,具备了地区文化名片的属性。 4结语 根据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增强馆际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古籍整理与开发整体规划,经科学论证后,严格按计划有序实施。整理与开发辽宁省高校馆藏古籍特色资源,助推地方特色文化建设进程,为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创造条件,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 [2]董连枝.辽宁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线装书目录[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 [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EB/OL].http://pcab.nlc.gov.cn/gjpc/list.action?id=15. [4]《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EB/OL]. http://gjbh.lnlib.net.cn/zhenguigujiminglu/ shengzhenguigujiminglu/. (编校:马怀云) 中国医科大学与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有大量中医、中药方面的善本古籍,其中还包括有孤本,为医学界所重视。其中入选一、二批《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子部医家类古籍共计59种,蕴含大量有价值的医方、药方,开发其中具有养生功效的食谱,按照时令、节气,推出养生专题电视节目、整理出版相关书籍,建立“中医养生特色食谱数据库”,为民所用,造福百姓的同时,传承中医文化。深度挖掘中医药文献,创新中西医结合疗法,将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有序发展。 2.5古代乐谱、曲类、戏剧、小说等古籍善本资源 辽宁省各高校图书馆藏有大量乐谱、曲谱及集部曲类、戏剧类、小说类古籍,备受学界关注。整理古曲,汲取养分,谱写新作。整理戏剧资源,挖掘传统素材,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2.6古代书画等艺术类古籍资源的开发 鲁迅美术学院珍藏多种画谱、碑帖、明清版画等艺术类古籍,字体刻印秀丽,绘刻精工,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与文献价值,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3探索古籍整理与开发多种模式 3.1地方古文献影印出版 精选并影印辽宁地方古文献资源(包括地方志、地方名人诗文集与专业著述等),借鉴《辽海丛书》及其《续编》的编纂体例,辑成《辽海丛书三编》,在前两编的基础上,充实、完善文献内容与种类。 3.2善本古籍整理出版 甄选辽宁省高校馆藏古籍善本,通过鉴定版本、考证源流、校勘正误、标点全文、注释晦涩等一系列加工整理,出版刊行,以利后人。 3.3古籍数字化,实现网络化阅读 加强辽宁省高校图书馆馆际合作,制订科学的古籍数字化整体规划。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具有较高价值的古籍进行整理与研究,制作成古籍电子书,方便读者阅读、检索,适应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阅读需求。 3.4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文献资源库 借鉴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气功古籍提要库”等成功经验,梳理辽宁省各高校图书馆入选《珍贵古籍名录》以及馆藏特色古籍,建立辽宁地区方志资源库、辽沈地区历史文化名人数据库、中医药古籍善本资源库、 中国古典音乐、戏曲多媒体数据库、中国古典书画文献精品资源库等。 3.5实现古籍移动阅读 将使用频率高的善本及特色古籍制成APP(Application的简称,即应用)软件,用户可以下载客户端,利用移动设备实现随时移动阅读。现在的APP多指移动设备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目前比较著名的有App Store,Android的Google Play Store,支持IPad、Android和Kindle系统以及网页版阅读,阅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更加人性化。 3.6孤本及特色古籍制成仿真礼品书 甄选馆藏孤本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籍,通过数字化及古籍修复手段,制成仿真书。此类书籍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具有观赏性和文化传播功能,可作为礼品书馈赠国内外友人,具备了地区文化名片的属性。 4结语 根据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增强馆际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古籍整理与开发整体规划,经科学论证后,严格按计划有序实施。整理与开发辽宁省高校馆藏古籍特色资源,助推地方特色文化建设进程,为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创造条件,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 [2]董连枝.辽宁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线装书目录[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 [3]《国家珍贵古籍名录》[EB/OL].http://pcab.nlc.gov.cn/gjpc/list.action?id=15. [4]《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EB/OL]. http://gjbh.lnlib.net.cn/zhenguigujiminglu/ shengzhenguigujiminglu/. (编校:马怀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