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 |
范文 | 陆友新 孔繁军 焦飞虎 【摘要】 目的 探讨掌指骨骨折应用克氏针和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微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掌指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4.26±1.27)周、住院时间(4.86±1.50)d均短于对照组的(7.85± 2.11)周、(7.92±2.28)d, 手术时间(46.51±10.27)min长于对照组的(30.50±12.36)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掌指功能优良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小关节僵硬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发生炎症2例、小关节僵硬2例、感染 1例、伸肌腱斷裂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 P<0.05)。结论 针对掌指骨骨折采用微钢板完成内固定治疗, 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使得患者早期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减轻家庭负担, 且掌指功能优良率高, 可促进掌指功能恢复, 整体疗效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微钢板内固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45 掌指骨折的发生大多由直接暴力造成, 若治疗不当, 可造成小关节、骨间肌出现僵硬、萎缩现象, 影响掌指功能性, 威胁患者健康生活质量。目前, 临床针对掌指骨折的治疗措施较多, 其中克氏针及微钢板内固定较为常用, 但两种方案疗效不一。本文选取本院2018~2019年收治的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克氏针及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提高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2019年收治的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为作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X线、临床表现等检查确诊, 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研究同意书, 排除精神病史、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 女18例;年龄18~58岁, 平均年龄(39.52±10.5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7例;年龄18~59岁, 平均年龄(39.57±10.7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经指根环扎橡皮圈完成止血后清创;以损伤位置情况为依据, 作一延长切口, 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 清除嵌入软组织、病变组织、凝血块作, 减少骨膜剥离, 留存血供骨折片, 选用克氏针(直径1.0 mm)进行顺行法或者逆行法交叉穿入骨折断端, 完成固定, 且对肌腱、神经等组织逐一修复。手术结束后打石膏持续4~6 周。 1. 2. 2 观察组 患者采用微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经指根环扎橡皮圈完成止血, 麻醉方式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清创;经原伤口入路, 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 清除嵌入软组织、病变组织、凝血块, 减少骨膜剥离, 留存血供骨折片;C型壁X线机下完成骨折复位操作, 以患者骨折情况为依据, 选取微钢板(针对掌骨或者指骨骨折为干骨的患者给予直型钢板;针对掌骨骨折为基底部或者头部关节的患者给予“L”型、“T”型钢板), 于掌指骨侧方或者背侧方置入微钢板, 骨折断端用两枚螺钉固定。手术过程中针对游离骨块可应用细钢丝、克氏针固定;固定完成后, 对肌腱、神经等组织逐一修复。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石膏外固定4~6 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掌指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总主动屈曲度系统(TAFS)评估掌指功能[1], 通过患者指掌及指关节之间的屈伸度作出判断, 优:屈伸度≥200°;良:180°≤屈伸度<200°;差:屈伸度<180°;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炎症、小关节僵硬、感染、伸肌腱断裂。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对比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掌指功能对比 观察组掌指功能优良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小关节僵硬 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发生炎症2例、小关节僵硬2例、感染1例、伸肌腱断裂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 P<0.05)。 3 讨论 近年,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及建筑业的发展, 掌指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增长, 其类型较多, 可见于手掌、手指任意部位。手掌是协助人体完成多种细节动作的重要部位, 具有灵巧、精细、复杂的特性[2], 与人体其他部位骨折治疗相比, 精细化要求更加高, 因而选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手掌正常功能恢复意义重大。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创伤性小、操作方便简单、二次取针较为方便、基本不会对骨折位置血运造成影响的优点, 在临床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但经实践证明, 该治疗措施稳定性方面较差, 无法绝对避免旋转[3],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内固定部位移位、旋转的发生率较高, 影响骨折愈合进程, 虽然克氏针内固定交叉可降低旋转、移位发生率, 但由于骨折两端不能施加压力, 也会对骨折愈合造成影响, 不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往往临床应用中都需要石膏外固定[4]。 微钢板内固定则可以避免克氏针内固定缺点, 具有轻便、固定牢靠的优点, 优点分析, 主要是微钢板体积小、重量轻, 不会对肌腱滑性造成影响[5, 6], 且骨折端可施加压力, 固定效果更牢固, 除此之外, 内固定牢固, 所有可促进手部早期功能锻炼, 且很少需要石膏外固定。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4.26±1.27)周、住院时间(4.86±1.50)d、 均短于对照组的(7.85±2.11)周、(7.92±2.28)d, 手术时间(46.51±10.27)min长于对照组的(30.50±12.36)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掌指功能优良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小关节僵硬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发生炎症2例、小关节僵硬2例、感染1例、伸肌腱断裂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1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 P<0.05)。 综上所述, 针对掌指骨骨折采用微钢板完成内固定治疗, 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使得患者早期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减轻家庭负担, 且掌指功能优良率高, 可促进掌指功能恢复, 整体疗效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参考文献 [1] 罗洪斌. 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掌骨复杂骨折:优于克氏针的理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35):5691-5696. [2] 蒋勇, 蔡广荣.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对掌指骨开放性骨折急诊患者的疗效对比. 中国伤残医学, 2018, 26(14):52-54. [3] 刘腾. 微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医疗装备, 2018, 31(12):106-107. [4] 张之斌, 李允, 孙渺, 等.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在掌指骨开放性骨折急診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17(10):1549-1552. [5] 覃海森, 黄永军, 张惠茹, 等. 三种不同固定方法在掌指骨开放性骨折急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12):6, 9-10. [6] 杨凯.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1):123. [收稿日期:2019-04-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