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唐宋诗词是最优雅的文字表达 |
范文 | 莫砺锋? 摘 要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宋诗词是这个诗国中最美丽的花圃。唐宋诗词虽然是千年以前的古典作品,它对现代读者依然具有巨大的裨益。首先唐宋诗词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汉语汉字的审美潜能,它是我们学习优雅表达的典范文本。其次,唐宋诗词展现了从容、优雅的生活方式,它是优雅表达的对象与基础。最后,唐宋诗词的代表作大多直抒胸臆,展现了作者的崇高人格,它是优雅表达蕴含的价值。 关键词 诗词 唐诗 宋词 经典阅读 阅读推广 Abstract China is the country of poetry, and the poetry of Tang and Song Dynasty is the most beautiful flower garden in this country. Although Tang and Song poems are classical works from thousands of years ago, they are still of great benefit to modern readers. First of all, Tang and Song poetry maximize the aesthetic potential of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is a model text for us to learn elegant expression. Secondly, Tang and Song poems show a calm and elegant way of life, which are the object and basis of elegant expression. Finally, most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ang and Song poetry express feelings directly and show the noble personality of the authors, which are the value of elegant expression. Keywords Poetry. Tang poetry. Song poetry. Classics reading. Reading promotion. 親爱的读者朋友,大家好!刚才程教授以《诗经》为例,解释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不学诗,无以言”。接下来我主要谈谈唐宋诗词。为什么说诗词是最优雅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这当然不是我个人的判断,这是大部分读者的共同判断。前不久在抗疫的斗争中,大家看到中国跟东亚邻国、跟世界各国之间互相赠送防疫物资的时候,用了很多古代的诗句,其中有好多是出于唐宋诗词。相对于《诗经》跟《楚辞》来说,唐宋诗词可能对现代读者来说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浅显,所以它的传播面更广一些。 为何说唐宋诗词是用汉字书写出来的最优雅的文字表达方式?首先涉及到我们的民族语言文字的特征。汉语的最小单位是汉字,每一个字都有单独的形、音、意,跟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拼音文字是不一样的。用汉字写成一首诗,如果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汉语的审美潜能,那么它就是最值得称道的。我们说的唐诗一般是指的五七言诗,它的主要的句式是五言句或者七言句,即每句话是五个字、七个字,七言诗是在五言诗的基础上产生的。刚才程教授介绍了《诗经》的诗句,基本上都是四言句。那么从四言诗后来发展到五言诗、七言诗,其中进步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四言诗虽然也非常好,在《诗经》以后,一些诗人如曹操、陶渊明还写过非常好的四言诗,但总的来说,每句话都是四个字,音节的结构比较固化,基本上就是两个字一停顿,一句话分成音节的话是2+2。而如果总是2+2模式,时间久了,则会略显单调,缺少变化。 发展到汉朝就产生了五言诗,五言诗虽然仅仅是每句加一个字,但增加了表达内容的容量,更重要的是五言句的音节就变成了三个音节,三个节拍,它变成了2+2+1或者2+1+2,不但有双音节,还有单音节,那个单音节还可以前后调节地位,所以就更灵活。后来的七言句又加了两个字,变成了4个音节,所以后来慢慢的写四言诗的就少了,五言诗、七言诗就多起来了。 现在社会上很多朋友学写诗词,觉得最麻烦的一点就是要讲平仄格律。为什么一定要讲究平平仄仄?如果不讲行不行?大家看《红楼梦》第48回,写到一个丫环叫香菱,因为从小被拐卖没再读书,她进了大观园以后,看到薛宝钗、林黛玉都会写诗词,很仰慕,要学习。后来她拜林黛玉为师,到黛玉那里来汇报学习心得,就说老听人家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很多朋友初读《红楼梦》的时候,可能会追问什么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指的什么?后来大家就知道了,原来就是平仄的问题。七言诗中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的格律可以放宽松一点,是平声还是仄声,你可以不管它。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则一定要平仄分明,要非常准确,该平就平,该仄就仄。因为它是一个音节的关键节点,读到那里有一个小的停顿。 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叫平仄?中国古人有一种二元的思维方式,就是把天地万物都分成阴阳两大类。汉字是有四声的,我们现在汉语也有四声,我们看老外来学讲中国话,有的人声母韵母都发得很好。但是有的老外讲中国话,你一听就听出来了,为什么?因为他四声不行,他总是拿不准这个字到底是哪一个声调?现在汉语有四声,古代也有四声,这里面当然稍微有一点点变化,具体的我就不细讲了。虽然中国古代汉字有四种声调,但是因为我们的祖先一向是二元思维,所以他们就把四声具体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平,平就是一个声调有一定长度,上下高低不变化,读音比较平稳,叫做平声;还有一类是上升下降有变化,或者是非常短促,就叫仄声。古代四声中间有一声现代汉语中已没有了,这叫“入声”。入声非常短促,现在的普通话里没有,南方方言还有,我从小是吴方言,我们苏州话里面“国家”的“国”现在是平声,苏州话则非常短,刚说出来就收掉了,这一类声调叫入声。上声、去声、入声,这三种都叫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为什么写诗要讲平仄规律?因为古人在不停的写诗、朗诵诗的过程中,发现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刚才程教授说了,古代的“赋诗”是“不歌而诵谓之赋”,不再把诗歌配上乐曲来唱,而是朗诵时候通过抑扬顿挫的语感来表现一种音乐美。古人在写诗、朗诵诗的过程中发现,假如你不讲究声调的变化,就是乱用,一连几个都是平声词,一连几个都是仄声字,或者用的杂乱无章,这就体现不出音乐之美。一定要让不同的声调交替出现,有规律的出现,两个平声,后面一定跟两个仄声,后面再跟两个平声,大家都觉得好听,这样的诗朗诵起来才有一种抑扬顿挫之美。 五言诗、七言诗以及词,它在声调上面是充分发挥了我们汉语的固有的这种声调美。声调抑扬顿挫,当然更主要的可能是文字的意思之美。唐宋诗词中的那些名句、名篇,现在的人经常还会用,你用了以后会使你的语言表达变得非常的简洁、非常的优雅、非常的含蓄,但意义非常充沛,含义无穷。 最近抗疫斗争中流行的那些句子,大部分是表达友情的。古人很多詩写人跟人之间的友谊的,现在我们也可以扩大,把它移用来描写两个民族之间、两个国家之间的情谊,这都是很好的。那么假如脱离了抗疫的具体背景,我觉得更好的唐诗宋词可能多用来表达爱情。刚才程老师也多次讲到爱情主题,有些朋友也许会问“不学诗,无以言”,或者你说唐宋诗词是最优雅的表达方式,但是我不是作家,那么我用不着读唐诗宋词。但我认为对各行各业的人来说,语言文字的表达永远都是用得到的。哪怕你这一辈子什么作品也不写,你不想写书不想写诗,但是你一辈子能不写一种文体吗?有一种文体叫做情书,你写不写呢?写,因为爱情是非常优美的。社会上很多年轻朋友写情书时却感觉苦恼,情书写的不优美。那么怎么能够把情书写的优美?光用我们现代流行的语言行不行呢?当然也行,但是总觉得味道不太好。假如你写一封信寄给你的心上人,你心中说爱你一万年,这太单调了。假如你用流行歌曲中的句子,说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太粗俗。因此我劝年轻的朋友读一些唐宋诗词吧!唐宋诗词中描写爱情的句子,是真优雅。假如你在你的情书中镶嵌几句李商隐的句子,格调就与流行歌曲完全不一样了。李商隐作为一个诗人,他是学杜甫的,他也有忧国忧民的作品,但是他写的最好的主题无疑是写爱情。他写的无题诗,可谓回肠荡气。你在你的情书中间借用几句,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那就感人,优美多了。 万一哪位朋友谈恋爱不顺利,你的朋友暂时不理睬你,你需要写一封信去劝他回心转意,这个时候我郑重推荐你读宋词。北宋词人晏几道,我们称他为小晏,他的父亲是大晏,小晏的词写得最好的主题就是失恋的痛苦。暂时失恋,你可以从小晏的词中找一些句子,他有一首《临江仙》,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梦中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这几句听不懂没关系,下面两句要注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就是说自从你不理睬我以后,或者我们俩分手以后,我到了春天感到很孤独。春末夏初百花凋零纷纷,我一个人站在那里,孤独的站立,在霏霏的春雨中,燕子成双成对的飞来飞去,反衬我更孤独。所以这两句写失恋的痛苦到了极致,哪位朋友要是你的朋友暂时不理你了,你要写封信,劝他回心转意,我建议你把这两句词抄到你的书信里面去,或许会发生神奇的效果,他会马上回心转意了。朋友们不要怀疑这一点,有人也许会嘀咕,万一他读了以后还不回心转意怎么办?你们到南京大学来找我,我帮你们解决。如果你在这封书信中已经引用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信已经寄到对方手中了,他读了以后居然还没有回心转意,你也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人的素质太差了,我就不跟他谈下去了。所以唐宋诗词那些优雅的文字,不但帮我们表达,更可以检测一个人有没有素质,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 第二,唐宋诗词有很多优雅的表达,那么它表达的对象是什么东西?它的内容是什么?我觉得那些好作品,它实际上写的都是我们祖先的具体的生活,他不写其他东西,全部都是写生活,跟《诗经》一样,写的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七情六欲、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日常起居、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情况。我们的祖先在生活态度上有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现在很多人在理解生活的时候,过分的追求物质,老是考虑物质的层面,而比较忽视精神方面的追求,而我们的祖先不是这样子,他们对生活的意义、生活的幸福感的理解和追求更重精神,精神生活比物质更重要,所以他们的生活态度就比较从容,比较优雅。谈到爱情,现在有人把七月初七说是中国的情人节,这有点道理。七月初七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本来牛郎织女的爱情可说是不幸的,一年365天,只有一个晚上会一次面,鹊桥相逢,过了七月初七就再也见不到面。但北宋词人秦少游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说爱情关键在于绵长真挚,不一定是天天要聚在一起。可以说他追求的是精神方面的东西。 我们举一个小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我一直觉得我们中国的古人、我们的祖先、唐宋时代的诗人词人懂生活,他们把生活中间的很多细节性的内容,比如说送别、书信等等,都安排得非常的从容、非常的有诗意。大诗人李白在武汉的黄鹤楼送孟浩然到我们江苏扬州来旅游,两个人先在黄鹤楼上喝酒告别,然后孟浩然坐上船顺江水而东,李白站在江岸上看着他朋友渐渐远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个朋友坐的船慢慢走向天边,他对朋友的友情也像绵绵不绝的江水一样流向远方,非常的从容、非常的绵长。像我们今天的生活都高速度、快节奏、碎片化了,我们到高铁车站送别,到机场送别,没有这样一个过程。这个时候读读古人的诗词或许就可以理解到那种心境,那样的话对生活或许更有意思。 我下面想具体介绍一个例子,看一看唐宋诗词中间所反映的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的古人非常懂得自然,在我们的古人看来,自然不但是我们生活的物理空间,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李白有一次喝闷酒,没人陪他,一个人很孤独。但是没关系,他拿着一壶酒走到月光底下,走到花丛中间,举起酒杯,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请天上的月亮与我一起喝酒,跟我在地上的人影在一起,这样就成三个人了,多多少少地也就疏解了心理的孤独和苦闷。 古人很懂得这一点。唐诗宋诗中间有很多好作品,都是写我们美丽的山川风光、草木虫鱼,描写人跟自然的密切关系,天人合一的关系。现在介绍一首韩愈的诗。有一年韩愈在长安做官,跟两个朋友约好了到城南的曲江去游春。曲江在西安南郊,两岸修了很多的亭台楼阁,唐代皇帝的行宫也在那里,又栽了很多的花木,在唐代它是一个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一年韩愈约了两个朋友,都是诗人,一个叫张籍,还有一个叫白居易,一起到曲江去游春。到了那一天,张籍如约而至,白居易爽约没来。韩愈就跟张籍两个人看了曲江的春光,游玩一番回到家里,写了一首诗寄给白居易,问他约你到曲江去游春,你为什么不来呢?这首诗很短,只有4句话:“漠漠轻阴晚自开”,今天上午天色有点不好,“漠漠轻阴”不是非常重的阴,但是“晚自开”,到了下午天空就云散日出。“青天白日映楼台”,天转晴以后,天上的云彩、亭台楼阁都倒映在水面上。第三句“曲江水满花千树”,春天桃花水涨得很满,两岸的花开得非常好,繁花怒放,很好的春光。第四句问白居易“有底忙时不肯来?”这个“底”就是桌子底下的“底”。在唐朝的口语中的“底”就是“什么”的意思,他问白居易你有什么忙的?请你来看春光,你居然不来。 我们猜想一下,白居易要是回答韩愈的追问,他会怎么回答?最合乎情理的一种回答,他就会说,我本来是想来,但是我公事繁忙走不开啊。这也确实是我们今天经常听到的朋友的回答。我家住在南京东郊,离钟山很近,每年春天梅花开放的时候,我打电话给我们系里的同仁,他们很多都住在河西,说这两天梅花开得很好,你赶快来看看。谁知十有九人回答我说这两天正忙着走不开,过几天再说。他们不知道,不能过几天再来,过几天花期就过了。 白居易如果是这样回答的话,他合理不合理?基本合理,为什么?白居易这一年做官做得很大,他做到中书舍人。官居正四品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央办公厅秘书长,当然是公务繁忙。问题是韩愈做什么官呢?韩愈这一年做吏部侍郎,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副部长。官品是正三品上,大家不要觉得正四品正三品好像不是很高的,唐朝一品的官位是虚设的,宰相从二品算起,所以正三品、四品是很高的官了。那么问题就来了,韩愈的官位比白居易高,正三品的官有空到曲江来游春,你这个四品的官员居然表示公务繁忙走不开,可见是托词、是借口。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古人非常理解自然的价值,他们非常懂得到自然中间去亲近自然环境,这是我们生活获得美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听众朋友,我们现在是不是越来越远离自然了?你自己想一想,去年,2019年,那时候还没有新冠疫情,你一年中有几次跟你的亲朋好友一起、没有什么功利目的、专门去看一看春花秋月,去听一听春鸟秋蝉。很多人都没有去过! 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要学习古人怎么生活。唐宋诗词之所以优雅,就在于它反映了一种优雅生活,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第三点,我认为唐宋诗词之所以是优雅的文字表达,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内涵。作品中包含着高尚的、优雅的、潇洒的、从容的人生观,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唐代诗人有名有姓的近3000人,當然有很多诗人排行榜,一般来说大部分人都承认李白、杜甫并列第一。我也完全承认如此,我在学术上就是这个观点,但是我个人作为读者来说最喜欢的唐代诗人首选杜甫。杜甫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认为他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或者就我们今天的这个话题来说,他的作品中那些优雅文字为什么能表达出最重要的内涵?我的理解是这样的:1458首杜诗的内容当然非常丰富,大到山川风景,小到草木虫鱼、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是杜诗的核心内容中最有价值的那根红线,无疑的就是儒家精神的诗语表达。他把儒家的仁爱精神,用诗歌的文本,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形式,用非常生动的生活场景把它表达出来了。 这一点说来话长,我只举一个例子,讲讲我自己的一点感受吧!早在我进南大读研究生以前,就是早在我选择中国古代文学为专业以前,我已经就喜欢杜甫诗了, 具体说是在我当知青插队的时候,李杜的天平在我心中就倾斜了。杜甫有一首名篇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他在成都西郊好不容易千辛万苦盖起一座茅屋,却不幸被秋风把屋顶吹掉,秋雨潇潇下,他挨不到天亮。在那种处境中,他却首先想到的是天下还有很多的受苦人。这点精神非常的感人,这就是儒家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的诗语表述。 我为什么对这首诗特别喜欢?我当年在高中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这首诗,语文老师也讲得很好,但是那时候我年轻,理解的并不深刻。后来我下乡插队在长江边上当了一个知青,到第5年,我的茅屋也经历了类似于杜甫的悲剧。我插队的那个地方在长江南岸,江面很宽,站在江南的堤上看江北,茫茫一片,像大海一样。广阔的平原连上一片广阔的水面,到了秋天冬天,大风刮得很厉害。那一年立冬前后,我们的茅屋被风刮坏了,我一看,我比杜甫还要不幸十倍。朋友们都记得杜甫诗,他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而那天的风太大了,卷我屋上全部茅,一阵风把稻草盖的屋顶整个都掀掉了,我跑进房子里抬头一看,蓝天白云清清楚楚,屋顶上面一根稻草也没有了。 当天晚上我就在一根茅草也没有的屋里紧裹着被子过夜。快到立冬了,天气已经比较冷,大概只有零度,室内室外气温是一样的。当夜天公作美没下雨,繁星满天。说起来有点浪漫,现实却是非常寒冷。我实在睡不着,夜观天文看着天空,听着外面呼呼的北风,这个时候突然仿佛听到杜甫的声音,我听到他老人家在我的房间角落里吟诗,他在那里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我当时真的很感动,就此李杜的天平从此倾斜。我就觉得杜甫太伟大了,他自己在遭遇生活中的不幸时,还能想到天下苍生,想到天下不幸的人。仁政爱民儒家理想也是现在我党的执政理念,就是要这样关心百姓生活。所以杜甫的诗有一种催人向上的精神提升力量,有一种正能量,强烈的正能量,读了以后你会觉得老杜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关心他人应该这样子做? 下面谈一谈我最喜欢的宋代词人。跟李杜一样,我也喜欢苏辛,但是我个人经历使我对苏东坡感到更亲近一些。苏东坡其人说来话长,因为他这个人太了不起,不仅在文艺上是全面的天才,同时又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官员,一生的贡献说不尽道不完。我就讲苏东坡在人生的风雨处境中的一些作品,我一直觉得那些作品可能对我们普通读者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 苏东坡44岁那一年遭遇文字狱,是因为他写了一些作品来讽刺当时的新法,向朝廷提意见,受到政敌的诬陷,被投入大牢,关了130多天,然后流放到黄州。这对他来说是人生的一个巨大的落差,因为他以前人生道路基本上一帆风顺,22岁就考上进士,马上又考上制举,做官深受百姓的喜爱。但是人到中年,44岁突然成了阶下囚,从牢里放出来,还被押解到黄州去,虽然还有一个虚衔,实际上就是流放犯、政治犯。朋友们不要相信苏东坡当时对流放想的开,一切都不以为然。不是,他一开始也想不开,一开始也有委屈感,也想不通。到了黄州以后,经过半年到一年的调整,心态才慢慢的恢复平静。尽管心态渐渐恢复平静,生活却碰到更大的困难,就是经济困难。因为北宋优待官员,俸禄是很厚的,但是你一旦成为一个流放的犯人,薪水就停发了,只发一点点补助。苏东坡家庭人口多,三个儿子,长子已结婚,当时他年老的奶妈还跟着他,家里还有丫鬟、书童等。一起跟到黄州的有二十多口人,靠朝廷那一点生活费不够,第二年他就必须要开荒种地。黄州官府把城东山坡上的一块荒地借给他种,地名就叫“东坡”,他在那里开了荒以后,自己就起了一个号叫“东坡居士”。 现在说苏东坡谁不知道,光说东坡就知道是指他了。当时东坡上的这块地种得不好,因为这块地原来是荒地,不是农田,所以他开荒的第一步是把碎砖碎瓦都拣出来,好不容易开垦出一块地,结果种粮食的产量不高,40亩地的水稻,打下来的稻谷还不够一家20多人的口粮。我是苏东坡的一个粉丝,我读东坡在黄州的作品,读到这一段经历时,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一方面觉得很悲愤,很同情他,这么了不起的、德才兼备的一个人,怎么落到这个地步?另外一方面,我也觉得非常的遗憾,我遗憾什么呢?我知道现在包括坐在下面听讲的朋友们,中间肯定有很多人,都会玩一种花样,叫做玩穿越,就是穿透时空到其他地方去。要是我学会穿越就好了,我立马就穿越到北宋去,奔赴黄州当志愿者,帮东坡去种那块地了。刚才主持人徐忆农研究馆员介绍了我的专业,我读研究生所学的是中国古代文学,这是我的第三专业。第二个专业本科学的是英语,现在早就忘掉了。我还有人生第一专业,我从19岁学到29岁,十年青春都在学长江下游的水稻栽培,而且我用的农具从镰刀锄头到牛拉的梨,跟我在汉墓画像上看的一模一样。所以我想奔赴黄州流汗出力,怎么也要帮他把那块地种的更好,打下更多的稻子,让他家20多人能够吃饱。可现在我没穿越成功,21世纪的粉丝莫砺锋没法帮助他。 到了第三年,苏东坡在黄州交的两个土著朋友就劝他说,眼看你一时半刻回不了朝廷,你要在我们黄州长期生活下去,光靠东坡上这块荒地是不行的,这块地不好,打不出多少粮食,把家里的细软变现凑一点钱,自己买一块好的地来种。朋友非常热心的帮他打听到距此20里外有一个小村庄叫沙湖,沙湖有一块稻田非常好,主人要出售。苏东坡一听欣然同意,就与两位朋友约好一起到沙湖去相田。此行白跑一趟,田没有买成。我研究东坡的生平还是下了大力气,拼命的想找材料,看看为什么没买成,但是没有史料,只知道结果。尽管苏东坡白跑一趟,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这就是《定风波》。我们先看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此时苏东坡47岁,人已到中年。三月初七一早,两个朋友就到他家里,陪他一起到沙湖去相田。临出门时候看看天色阴沉,估计会刮风下雨,所以做些准备,把家里的雨具(雨伞、蓑衣) 都捆了一捆,然后叫家里一个书童,背了雨具先走,东坡跟两个朋友在后面慢一步走。估计东坡的两个朋友与他岁数也差不多,年近半百,走得慢一点。没想到他们三个人刚出门没多远,就开始刮风下雨,再一看那个书僮背着雨具早已不见踪影。回家也没有雨具,三个人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过了不久衣服全被打湿,乡下的泥土小路一下子变得很泥泞,走起来一步三滑。这个时候两个朋友就不淡定,衣服潮了很不舒服,同時一步一滑。我们的苏东坡尽管衣服也被打湿,尽管也在泥泞的小路上走,但是他一点都不焦虑、不慌张。相反,他从容、淡定,甚至有些潇洒,因为他心里有底气,他知道风雨是暂时的,哪会一直下下去,坚持一下就行了。路滑没关系,他从路边捡了一根竹竿当拐杖,脚下本来就穿着草鞋(古人叫做芒鞋,就是用稻草或者用茅草编织的一种草鞋)。草鞋摩擦系数比较大,比较防滑,东坡拄着一根竹竿,穿着草鞋,虽然在风雨中行走,但是一点都不慌张,嘴里还可以吟诗,因为他相信风雨是暂时的。果然下午回来的时候,天气晴了,一场风雨已经完全过去了。 现在我们先逐句逐句读一下这首词,上片就是前面半段,“莫听穿林打叶声”,你不要听穿过树林打在叶子上的风雨的声音,不要听就是不要太在意。“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个风雨并不妨碍我们一边吟诗一边慢慢地往前走。“徐行”就是慢慢地走。“竹杖芒鞋轻胜马”,我撑着竹竿拐杖,穿着芒鞋,步子轻快,比骑着马还好。“谁怕?”这有什么可怕的呢?“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说我穿着一件蓑衣在风里雨里都走了半辈子,言下之意是我连政治上的大风大雨都经历过了,自然界的这一点风雨又有什么可怕的?走下去就行。 我们从词前小序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他47岁那一年三月初七到沙湖去相田途中偶遇风雨的事,但是请问这首词仅仅是写他在自然界偶然遇到的一场风雨吗?当然不是。他实际上写的就是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我们汉语的表达习惯,把人生碰到的一些困难、一些坎坷比喻为风雨。假如有哪位朋友一生中多有坎坷,我们就说他是风雨人生。 我为什么要特别推荐这首词?我觉得我们普通人都是凡夫俗子,命运没有为我们准备一条特别一帆风顺,一切都非常顺利的人生道路。换句话说,普通人在一生中或早或晚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不管是处于低谷,还是逆境,都很难避免。那么,当我们暂时处于人生的逆境或者低谷的时候,我们怎么办?我们采取什么人生态度?我觉得苏东坡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定风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文本。 苏东坡一辈子流放三个地方,黄州、惠州、儋州前后加起来长达10年(9年零11个月), 并且他被流放越来越遥远,越来越偏僻。黄州还在长江中游,惠州到了南海边上,儋州已经到了海南岛。儋州在当时是鬼门关,唐宋时代流放到海南岛的官员十去九不回。但是,我们的苏东坡经历了这三个流放,不但活过来了,他还把这个逆境变成了顺境。什么叫变成了顺境?他的无数的好作品,甚至他的三部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就是在这些地方产生的。他在逆境中照样有贡献、有创造,人生照样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我们说天才是学不到的,苏东坡的成就我们永远达不到,但是他的生活态度、人生观是可以学到的。当我们想到《定风波》这首词的时候,一种潇洒从容的、淡定的人生观,就悄然地进入我们人生。我们普通人为何不能这样做?也可以。 总的来说,我觉得唐宋诗词中的那些好作品展现了作者一种高尚的人格,一种坚毅的人格精神。这是语言文字优雅表达的底蕴。唐诗宋词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关键在语言文字上,它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了我们汉语汉字的审美潜能,非常的优雅、非常的优美;在生活方式方面展现了古人一种更加优雅、更加聪明的生活态度;在精神内涵方面,它展示了古人的一种崇高的、坚毅的人格精神。这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唐宋诗词的名篇给我们带来的教育,这当然是最好的一个优雅表达。所以我是非常强烈地推荐唐宋诗词。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的,你都必须要应该在你空闲的时候找一些作品,好好的读一读。凡是选本选进去的都是好作品,古人和当代的选家已经给我们把过关了,你可以放心地读。 莫砺锋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 江苏南京,210093。 (收稿日期:2020-05-10 编校:刘 明,左静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