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杭州市“文化养老”资源开发的实践及成效 |
范文 | 王玲玲 吴赛莉 摘 要:“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进一步整合开发文化养老资源,切实提升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幸福感和融入社会的参与感迫在眉睫。当前杭州市为推进“文化养老”资源开发探索出了“政府+媒体中心”、“政府+公益组织”、“政府+社区大学”等三种“政府+”的新兴文化养老模式,已初步具备规范化、标准化和共惠化的特点。 关键词:文化养老;资源开发;实践及成效;杭州 基金项目:本文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名称:杭州文化养老资源开发研究——以“老爸老妈博物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9R403035)。 “文化养老”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在满足老年人物质赡养的同时,鼓励老年人追求精神赡养,并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 杭州作为国内率先步入老龄化的发达城市,面对老年教育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的发展态势,老年文化教育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目前,杭州市文化养老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探索出了三种“政府+”的新兴文化养老模式,形成了“政府+媒体中心”、“政府+公益组织”、“政府+社区大学”等具体化教学模式,已初步具备规范化、标准化和共惠化的特点。这种以政府为施力点的养老模式,拓宽了文化养老资源开发的思路,为不断增加的养老服务压力提供了有力的新支撑。 1 “政府+媒体中心”文化养老模式分析——以“老爸老妈博物大学”为例 由杭报集团全媒体中心发起,杭城各类博物馆协办,杭州市民政局、幸福慈善基金会等支持参与的“老爸老妈博物大学”(下称“博物大学”),以杭报全媒体为核心连接,将杭城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化为老年人的学习课堂与社交基地,开设了一系列具有人文特色、富有生活气息、充满高雅情趣的精品课程和精彩活动。 媒體在“博物大学”的具体运行中起到主导作用。杭报全媒体中心基于创意周末的成功运作,2016年3月开始全面盘点线口资源,最终精准切入,瞄上博物馆这一载体做主线,选定了以博物馆为主题背景和主要活动场域的老年教育办学模式,全权负责联系博物馆与授课老师、研究设置课程、确定主题内容、组织人员开展活动、采写相关报道、用多媒介形式传播学习现场及活动成果、管理学员、维护网络社交群等,建立有机学习圈和社交圈并层层向外传播扩张。政府为“博物大学”提供了政策及资金支持。市民政局将“博物大学”项目纳入政府采购序列,通过政府采购流程,对教学课程进行招标;同时,市民政局投入10万元作为项目资金,支持“博物大学”项目的正常运转。 “博物大学”由政府、媒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作共建,形成一个资源整合、多方联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利共赢、良性循环的办学格局,创新了老年大学运作的机制和模式。不仅发挥了杭报全媒体的独特能力与优势,还盘活了杭城各大博物馆的资源与客源,搭建了老年群体社交的平台和通道,因而有效创新了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打造了杭城“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新样本,形成了颇有创意和特色的“文化养老”新模式,展现了杭城“老年教育”广阔而美好的发展前景。 2 “政府+公益组织”文化养老模式分析——以“心巢文澜大学”为例 “心巢文澜大学”始于在2017年拱宸桥街道桥西区块成立的“桥西之家”公共服务中心,覆盖衢州路社区、桥西社区、文澜社区,改变了“一社区一服务中心”模式,实行“片区化管理”,设置“综合服务岗”,引导居民精准办理各项事务,如就业、养老、医保、计生、劳动保障等,实现1+1+1>3的服务价值,形成社区治理新模式。“心巢文澜大学”于2018年7月8日正式开学,每学年设立春、夏、秋三个学期,活动场地由拱宸桥街道免费提供,师资、教学器材和整体运营管理则由心巢公益负责,自办学以来,学员期期爆满,深受居民欢迎,取得巨大成效。 “心巢文澜大学”的显著特征在于创办及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群纽带作用。拱宸桥街道党工委始终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孵化培育,将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党和群众联系的阵地和民情收集地,建立基层党校公益课堂,进行前期调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需求特点;同时,其公益性质使每门课程收费较低,除了不少免费课程,还有针对党员及直系家属、社区或志愿者中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设置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都在招生宣传中起到显著的积极影响。此外,在该社区服务综合体中,还设有“红色家园”、“贝贝学堂”、“文化家园”、“阳光老人家”等多种项目,其中,“红色家园”作为一个党员活动阵地,引进了“心巢公益”项目,使心巢公益探索文化养老与基层党校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仅融入了党建元素,传播党的思想,快速聚集人气,发挥阵地作用,又把党建知识以趣味形式植入,用文化养老充实老人的精神世界,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在运行过程中,“心巢文澜大学”执行班级自治的体系化管理方式和“导师+助教+志愿者”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每班设1名班长,2名班委,负责收取班费、点名、请假、维护课堂秩序等日常班级管理事宜,同时每班配备1名讲师,2名助教,5名志愿者,保障有效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浓郁的学习氛围。 “心巢文澜大学”是杭州市首个政府与公益组织合办的公益大学,既发挥了基层党校在文化养老方面的力量,创新了老年大学运作的教学模式,又盘活公益组织内部的生命力,使公益人在教学和服务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存在感和幸福感,从而搭建了公益人和老年群体社交的双重平台。目前,“心巢文澜大学”仍处于孵化状态,正与众多街道和企业进行对接,努力打造出一个拥有好口碑的文化养老品牌。在未来还将注册社会企业,融资上市,在后期陆续开设更多的教学点,扩大辐射范围,更好地服务居民。 3 “政府+社区大学”文化养老模式分析——以“杭州社区大学”为例 杭州市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过程中,社区大学(学院)的建设是重要标志之一。2002年底,在杭州市教育局的规划下,由杭州电大牵头,联合杭州远程教育中心、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等单位共同创办,推出面向全体市民的终身学习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杭州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2003年1月7日,杭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发文批复同意杭州广播电视大学增挂杭州社区大学的牌子,全国省会城市首家社区大学由此诞生。一种区域性、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大众化的集区域高教、成教、职教等为一体的新的大教育模式正式形成。 目前杭州市针对中老年群体展开的老年教育服务主要以线下活动为主,由政府主导,通过实体办学机构,自上而下有组织地集中地开展老年教育服务。与此同时,杭州社区大学重点规划建设社区市民学习共同体互动分享平台(又名杭州终身学习网),实行线上“社区大学——社区学院——街道——社区”分层分级管理模式,并通过大量调研数据分析用户所需,不断完善平台版面设计、功能模块,改善用户体验,满足不同群体求学需求,以利用数字化体系促进资源共享,助力杭州构建市民学习圈、推进终身教育工作。 “杭州社区大学”在信息化时代精准定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市民学习数字化。在杭州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推出杭州终身学习网培训栏目,旨在完善以社区为基础单位的自下而上的学习共同体管理结构,并通过整合共享各类资源、推进市民学习数字化,以具有应用普遍性的远程数字化教育及公共服务推动“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此同时,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社区大学的龙头作用,建立四级网络,有效发挥了政府对社区学习共同体分层分级管理的职能。此外,社区大学以社区为基本载体,追求“无围墙无门槛式”的育人机制,打破了高等教育对受教育对象学历、年龄、地域、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完善了终身教育体系。 4 结束语 随着杭州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老年教育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和迫切,传统模式下的“物质养老”开始向高层次的“文化养老”转变,文化养老已成为老年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新趋势。与之对应的是,养老资源供给问题逐步凸显,老年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养老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杭州养老事业的主要矛盾。杭州市正在实践的三种新兴文化养老模式无疑为文化养老资源整合与开发提供了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唐晓英,东波.社区文化养老方式的实施路径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0-11. [3]方爱清,王昊.文化养老的基本内涵、当代价值及其可依路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8):31-33. [4]叶群华.杭州社区老年人文化养老的研究与展望[J].职大学报,2018(2):28-31. [5]王曦煜.政府和公益组织合办,新模式的老年大学[N].錢江晚报,2018-07-24(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