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华文教材《汉语》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范文

    姜玉婷

    摘 要: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在汉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是对华文教材《汉语》中的民俗文化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的编排特点,提出相应的编写建议,希望本文可以为汉语教材的编写者带来一些启示。

    關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民俗文化;教材

    1 引言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文化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语言。教育家克拉姆契认为:语言表达了文化;体现了文化;象征了文化①。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享用、传承的生活文化②。语言承载了大量的民俗文化现象,学习汉语,就是学习汉语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民俗文化能够解释语言的内在文化,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外国学习者正确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同时,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和言语表达有关以外,还和交际语言的“得体性”有关。学习者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有必要了解中国的民俗文化。随着对中国民俗文化了解的深入,学习者的汉语表达能力会更加得体。因此民俗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汉语》中民俗文化内容的编排特点

    《汉语》系列教材,是北京华文学院为海外华侨华人学生学习汉语而编写的,供亚洲地区的全日制华文学校使用。教材编写目标是培养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汉语》教材编选的民俗文化内容,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内涵。该教材民俗文化内容的选用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对外汉语民俗文化教材的编写原则首先应该体现的是针对性原则③中国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教材在编写时要有针对性的选用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内涵的民俗文化。这就要求选用的民俗文化内容既要全面又要有深度,能够兼顾语言和文化教学两方面。教材《汉语》中选用的民俗文化就比较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大量选用了语言民俗内容。语言民俗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民俗现象,蕴含着文化内涵。同时语言民俗教学对提高学习者的汉语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2)整体性。民俗文化事象之间相互融合联且系紧密,《汉语》中民俗文化的编排有体现出民俗文化的整体性:由初级阶段民俗文化符号式呈现向高级阶段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转变。《汉语》在编写时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年龄、汉语水平等因素,将民俗文化内容循序渐进的呈现在教材中,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将语言民俗、物质民俗、思想观念、民俗信仰等内容在一篇课文中结合呈现,很好地向学习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

    3)实用性。教材在选用民俗文化时,要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主。选用的民俗文化内容要符合实际,具备教学的可操作性。《汉语》中选用的民俗文化即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中国生活,也涉及有历史文化的介绍。《汉语》中民俗文化内容编排的实用性,可以让学习者理解蕴含在该民俗事项中的特定的文化内涵,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3 对《汉语》民俗文化内容的编写建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应当辅助语言教学,所以教材在对民俗文化内容进行编选时,要根据教材的语言教学内容编写大纲,建构出民俗文化教学体系。让学习者能够以汉语为桥梁,感受到海纳百川地中国文化魅力。因此教材在选编民俗文化内容时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1)多样性原则。民俗文化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内涵,比如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就能够体现出民俗文化的多样性。《汉语》中只有三篇课文涉及了少数民族民俗,且没有展开介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别具特色,也是学习者的兴趣所在。教材在编排时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俗内容。例如针对泰国学习者,教材可以选编中国傣族的民俗文化,泰国的泰族和中国的傣族同源,两个民族的民俗有相似之处,但也不尽相同。泰国学习者在学习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与本国民俗文化进行比较,产生文化亲切感和认同感。

    2)侧重性原则。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在教学中涉及得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在民俗文化的选用上应有一个侧重。《汉语》中选用的民俗文化应当是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化内涵以及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而服务的。首先,应当侧重选用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引起交际误会和文化冲突的民俗内容。例如,中国人在交际中,习惯询问他人收入、健康等问题,但这对外国学习者来说是很隐私的内容;又如中国用“胖”这个词形容别人有福气,“白白胖胖”则是用来形容人长得健康、讨喜,而西方人对体型或是肤色的描述是极其忌讳的。这些会产生交际冲突的民俗内容,应着重向学习者解释。其次,教材的民俗文化选用,应避免那些已经被时代淘汰、抛弃的文化糟粕,比如中国女子裹小脚的习俗。同样对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没什么帮助的古旧民俗内容也可以不比选用,比如讲到中国婚嫁喜事时,绞面、拜堂、结发等已经少见的民俗就不必赘述。

    3)对比性原则。因为《汉语》使用对象是外国学习者,因此教材在编选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本国的民俗文化。选用的民俗文化既要能体现出我国文化的内涵,还要站在学习者自身的角度上来考虑。学习者希望在教材中能够出现有关自己国家的话题,这会让学习者对教材更有学习兴趣。因此教材在编排时要重视两国之间文化差异和文化对比,这也符合学习者对教材的需求。

    4)实践性原则。民俗文化内容的编选还应注重实践性,学习者的实践体验,可以感受到民俗文化蕴含的魅力和乐趣。《汉语》中民俗的实践活动编排较少,在课堂教学中,仅用语言讲解某项民俗的特征,也许会让学习者留有记忆,但却不能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该民俗的魅力。教材在编写时可以利用民俗文化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将语言教学和民俗文化实践有机结合。

    3 结语

    民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是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教学内容的编排对文化教学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时,民俗文化教学内容的选编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对华文教材《汉语》中民俗文化内容的选编进行了研究,归纳了该教材民俗文化编排的特点;结合学习者对民俗文化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提出了对教材《汉语》民俗文化的编写建议。现阶段关于对外汉语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选编的研究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例如教材编写时缺乏文化大纲指导,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应如何渗透,语言课中的民俗文化如何导入,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随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民俗文化教学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对一些内容的探索还不够深入,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更加完善和有效的研究理论。

    注释

    ①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版:80.

    ②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3.

    ③张如梅.对外汉语教材民俗文化内容的编写设想[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

    参考文献

    [1]张文娟.轮对外汉语教材中民俗文化的选用[D].西南大学,2007年.

    [2]蒋婷婷.对外汉语中的民俗文化教学[D].广州大学,2016年.

    [3]阮榆淇.华文教材《汉语》中潜在文化内涵与文化教学新探[D].湖北工业大学,2019年.

    [4]常峻.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曲风荣.民俗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J].黑龙江高校研究,2006年第10期.

    [6]于智.论民俗文化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J].才智,2019年第23期.

    [7]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版.

    [8]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0: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