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借鉴理科思维模式,构建英语语法课堂
范文

    胡慧敏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更要懂得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点融入到课堂中。数学的学科特点是开发思维,逻辑推理严谨,解题公式化,以不变应万变。数学的解题有许多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在很多的学科甚至是生活上,这就是它的实用性。

    关键词:归纳法;反推法;图形结合;语法总结;词汇辨析

    1 实施背景

    初二是初中英语最关键的时期,百分之八十的英语必备知识几乎都出现在初二。而很多的学生在此阶段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都是很吃力。这就决定在课堂上给学生总结归纳各大知识点成了老师的重要研究方向,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必须是逻辑性强,清晰地,完整地,而不是照搬书上或者语法书上的语言。否则,只会让学生更加模糊不清,最后很有可能因为觉得难度大而放弃学习英语。

    2 研究学生

    经过一番研究得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自己的英语成绩是不满意的,而且他们也希望去改变现状,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在内驱力是具备的。但是英语的很多知识点在书上的中文解释让学生们头昏脑涨,连中文理解都很难更何况将它们运用到英语上去呢?最终在英语课堂上面对老师的很多专业术语是一头雾水,听完后更觉得前路茫茫。这让英语课堂教学非常被动。但是我发现我任教的班级数学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他们对数学的热情是英语学科无法企及的。但凡有时间他们都会主动的研究数学题目,讨论数学问题,甚至有时候会拿着数学题来为难我这个英语老师。突然我灵机一动,古有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现在的我何尝不能呢?不如我利用他们喜欢数学这个特点下手去实施我的教学。

    3 学科特点

    数学的学科特点是开发思维,逻辑推理严谨,解题公式化,以不变应万变。数学的解题有许多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在很多的学科甚至是生活上,这就是它的实用性。比如:归纳法,反推法,图形结合法,条件证明法,排除法,代入法等,每种方法的使用都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清晰,让学习变成非常直观的立体的知识点进入脑海。对比起数学,英语的学习在学生的印象中只有死记硬背一种方式,除了背单词短语和硬塞语法知识点,好像别无新意。看似简单但却恰恰是学生最不喜欢也是最难的方法。到最后,英语成了他们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面对这样的对比,我决定在英语教学的某些环节或者某些課型上借鉴数学中的方法,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 实施实例

    4.1 语法总结课

    4.1.1 英语时态的名称——排列组合法

    英语所有的时态与中文稍有区别,在中文中只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间表示。但是在英语中加入了一般,进行和完成三种动作的状态,于是多了几种形式,让学生记住多有学过的时态,只需要一个数学中的组合法,学生即可轻松掌握。排列如下:

    把表格画出后,学生能非常清晰地表达出英语中的常用的七种时态,此时只需要将一个特别的过去将来时添加上去就可以了。

    4.1.2 英语时态的形式——公式法

    比如本学期学习的现在完成时的公式是三单人称+has+done(过去分词)、其余人称+have+done(过去分词),凡是说到现在完成时就可以代入公式。当解释这种语法结构是一条公式后,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会将这条公式反复填写直到烂熟于心。这样比我们用很多的语言来解释要有力得多。

    4.1.3 时态使用的时间区别——数轴表示法

    动词时态使用的时间都可以用数轴来表示,时间就是一条不断向前的数轴,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可以表示不同的时态的时间。如最容易混淆不清的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时间:

    解释:假设一个点是“此时”,那么所有它之前的时间轴上的点都是过去时。所以,一般过去时的时间是过去的某个点。

    解释:假设一个点是“此时”,一个点是“过去”,那么从“过去”到“此时”这段时间延续的动作就是现在完成时。所以,现在完成时的时间是到现在为止做完或者还在做的动作。

    4.1.4 复合句——归纳法

    复合句归纳:a.谓语动词之前的句子是主语从句;b.be动词后的句子是表语从句;c.名词之后是定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d.谓语动词之后是宾语从句。e. 使用语文中的关联词的连接前后两个完整句子的是状语从句。

    在此以宾语从句为例,在总结的时候最主要是抓住解题关键,即看见谓语动词后的句子就是宾语从句,宾语从句的考点主要是时态和引导词,归纳此从句有三种: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这三种的引导词分别是that, if/whether和特殊疑问词。根据句式判断引导词,跟着主句判断时态。

    4.2 词语辨析课:

    4.2.1 in,to, on——图形结合法1

    在数学中圆与圆的关系有相离,内含和外切。于是我利用数学的圆的关系去画图表示两个地点的方位关系。in是内含,to是相离,on是外切。画图如下:

    4.2.2 the other, others, the others, another——图形结合法2

    并不需要引用数学中的任何专有名词,却可以通过画图让学生直观的去理解这几个词的用法。

    5 课堂反馈

    在多次尝试之后,我发现学生在课后的解题和测验中能保持清晰地头脑,并且少了很多钻牛角尖的学生来问问题。而且这些学生再也不是盲目地去看语法书,死记硬背某些概念。他们的知识的构建更加的系统更加全面,甚至学生课后也会尝试着用我教的方法去总结另一些知识点。将被动记忆变成了主动的思考和总结。

    6 反思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当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撞到南墙”时,老师是可以“另辟蹊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豁然开朗”,还能让学生懂得“埋头赶路,却也要抬头看路”的道理。用理科的思维来学习文科,能让学生不要跟着感觉走来学习英语,毕竟感觉是最不可靠的。语言的学习也是可以逻辑清晰,思维严谨的。

    参考文献

    [1]金倩.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考试与评价,2014(01).

    [2]刘芝.新课程理念下对英语语法教学实践的再认识[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01).

    [3]朱丽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如何运用归纳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09).

    [4]李青.归纳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4(08).

    [5]李玮.探究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应对策略[J].校园英语,2019(2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