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校企合作下服装设计专业创新的教学改革
范文

    张京京

    摘 要:校企合作指的是专业高校与对口企业谋求市场和顺应社会发展,有自身特点的进行学生的定向技术培养。学校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合作企业提供实践设备和场地。实现了企业可以精准招收人才,高校节约教育成本的资源共享、互通的教育生产模式。这种实施模式是高等教育必然的趋势。在服装设计专业培养中设计理念和风格更是应当结合大众审美和当下流行的艺术元素进行教育,这是课本所不能为学生带来的教育,而与企业的合作正是为学生提供便利。学习和实践并重更好把握市场走向,更好推进学生职业道路上的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服装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当前对于服装设计方面的人才培养教育上面临着诸多问题,授业教师对于服装设计理念跟不上现今社会审美需求,教学过于依赖知识陈旧的课本,并且自身对于施教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到位。因此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方式,进而就有了校企合作这一新型教学方式。

    1 校企合作的意义

    现今进行专业教育的初衷就是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且对应专业性技术人才,学校的教学理念并不能仅仅的停留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上,应当确立学生学有所成,以成功就业为根本前提进行教育。明确高校和企业之间直接的关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更加迎合企业,更好的把控市场走向,迎合大众服务需求。为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加入助推剂。

    2 当前校企合作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1)院校教育同合作企业有待适应。纵观校企合作的实施现况来看,院校对于校企合作这一理念理解的还是不够透彻,在推行校企合作后对于学生教育课程的设计安排上还存在不足。培养模式上也很难同合作企业实现对口。对于合作企业之间并不建立有明确且完整的合作体系。校企双方的交流相应的缺乏,同样造成合作体系不连续。导致了校企合作的落实程度还不高,依旧有传统教育遗留下的问题。因此如今的校企合作还是难以达到一开始所期待的效果,同时很难为院校和合作企业双方起到互相推进发展的成效。

    2)企业在合作中并没有过多的投入。校企合作所讲究的就是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院校对此为学生们的教学安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是工作实践的机会是由企业方面为院校进行提供,但是往往碍于实践机会过少,院校也无法过多的进行教学方面的调整,因此校企合作模式也无法过度深入。而企业所担心的原因可以总体概括为以下三大条:第一,无法保证自身经济效益:本就是以营利目的企业,自然追求的就是经济效益,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会为企业老员工增加额外的负担,而且公司资源正确的利用不能得到保障,影响到企业原本的生产效率。服装设计实践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加工,老员工带实习生交流是必要的,这也必然性的会影响到工作效率。第二,实习生自身能力得不到保障: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对于知识掌握和运用并没有坚实的保障,在工作方面不枉频频出现错误,也不能对企业员工进行协同工作,材料方面也会不能得以善用。对此,企业面临的是教育过程所造成的资源浪费,这是企业所难以接受的。第三,学生的职业修养难以得到保障,因为是服装设计,在服装没有上市之前一旦泄露出去,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对于企业的形象同样也是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一般企业难以承担的后果。

    3)实践所能達到的程度有限。院校的教学安排一般多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课本进行教育,而在企业进行实践时往往都会出现教学所不能涉及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般难以解决。教学中老师有自己的见解,而在实践中企业老员工在一些工作的讲解有独到的见解,会具有相应的创新性。所获知识的矛盾性同样会使学生产生疑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3 现今校企合作体系结构变革规划

    1)按照企业需要设立对口专业。服装企业根据时尚潮流的变化,对于不同方面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院校对应需求变化来设置教学专业和招收人数,合理的把控资源的分配和教育方针的落实,加强同合作企业间的交流。教育方案从主功课本转移到联系社会大众需求的教育,以此提升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企业岗位的契合度。院校在设立专业对应领域的新兴技术方面的教学应当加大力度。对于过于陈旧且没有特色的加工工艺,适当的进行略讲,甚至仅仅作为了解。还应当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自身的职业修养增强企业认可度。这样可以适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样接受新的知识也会产生相应的好奇感。对于相结合的企业实践,学生在对相关的知识技能学习中能有较大的提升,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所得经验的结合能有更好的领悟。

    2)院校建立新型教练一体的教学体系。陈旧的传统教育同校企结合的新型办学理念极不对应,继续沿用之前的教育方式是完全和校企结合脱节的,和我们坚持的教育创新理念也是不对应的。因此急需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来打破这一僵局。校企合作互相提供资源互补不足,校方应结合现在教学情况不断地进行教学安排的调整,老师应当在情况改变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多同学生交流了解学习收获,私下里总结教育经验,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教学时应当对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相关讲解,对于一些品牌的设计进行相关教学来引导学生设计。企业可以沿用优秀设计或者将设计进行进一步加工精修来应用。整合教育资源充分的利用资源,将教学、创新、实践统筹兼顾,构建新型教育体系。

    3)教师同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实践。教师有深厚的基础功低,但大多在实践方面没有过多的经验。相对于学生,老师更容易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有一些改变教育方式的思想,更能看清市场形势和企业未来发展方面所需要的人才资源的需求。既便于应用新教育方式,还有足够的时间和案例去佐证实施效果。教师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起到的还有监督的作用,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减轻老员工带学生工作的压力,还可以作为学生和企业老员工之间的粘合剂。教学经验的积累会由量变引起质变,大幅度的推进新型教学体系的建成。

    4)企业有资历的员工指导学生实践。企业老员工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对于未来发展的趋势有着较为准确的把控,并且在教育思想上较为大胆,不拘泥于传统教学的深坑,能够将职业当前的行业情况最真实、最直接的呈现给学生,节约了时间还降低了老员工在实践中带领学生的过重压力,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实践中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企业对于学生实践付出的成本。

    5)多方面引导学生。校企合作体系中较传统教育体系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最为真实的场景和氛围,理论往往是比较死板和生硬的,在实践中知识的延展性有较大的提升,其多变性也促使学生思考,能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艺术,文化,潮流元素多个方面的为学生带来提升。教师应当把握这个机会引申情景细化教学目标,全面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多将疑惑留给学生培养其文化艺术方面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这一概念,使得学生思维更加多变。

    4 新型教育体系的优势

    在校企合作的新型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下,教师能够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为以后的人才培养做出前车之鉴,在总结教育方面的能力也能有所锻炼,便于以后的教育改革的实施、实践及反映问题。整体上提升了院校师资力量。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于未来服装设计领域市场有更深的认识,更易在未来的个人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就。企业则能够准确地吸收新的血液,创新出更适合的产业体系,增强自身在所在领域中的地位。

    5 结束语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不断努力的结果,新型的教育体系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期间免不了各种碰壁。校企合作是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必会不断地迎合需要去发生改变。如今虽然还存在着各种缺陷,但是随着院校和企业双方的努力,不断地进行创新学习,在未来必然会有突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周冰.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服装专业结构课程教学模的改革研究[J].现代职教育,2017,(9):136-138.

    [2]丛艳君.校企合作下的服装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127-128.

    [3]聂芹.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策略探讨[J].艺术品鉴,2016,(10):196-19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00:10